不要把孩子教育成“别人眼中”的孩子
小孩不知犯了什么错误,惹得父母生气。父母很严肃教育孩子。父母越批评孩子,情绪越来越激动。这是很多父母的通病,孩子犯了错误,不能够就事论事,而是情绪控制着家长。越来越激动的情绪让家长忘记了教育的真正目的,反而成为家长的情绪发泄机会。只要孩子曾今犯过的错误,都会被一一列举。唯恐说的事情不够严重,不能够让孩子记住犯过的错误。家长有一个心里,事情说的越大,对于孩子恐吓越严重,孩子会记得越牢。对于孩子的伤害越重,孩子会记得越牢固。
妈妈很严肃的告诉孩子,你们的数学老师曾今告诉过我,你是好学生里面最贪玩的一个,学习不专心。妈妈还会说,我一直想说,只是没有机会,这次让你知道老师眼中的你。其实,作为父母,没有考虑过老师说的话是不是客观,是不是孩子真的是贪玩?我一直认为,对于孩子要全面的了解,不要用几次的行为来定性一个孩子。数学老师心中的好学生的样子是什么呢?可能就是上课乖乖的听讲,下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尤其课间不玩耍。我对于老师眼中的乖学生很可怕。我希望孩子做真正的自己,而不是变成别人眼中的乖孩子。我们在不违反纪律和法规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把孩子的天性释放,尽可能的展示属于孩子的个性。作为老师,考虑的比较多,主要是安全和领导的评价。我们不思考老师说的话的真实目的,就要求孩子,让孩子该怎么做呢?我们很多的要求是笼统,孩子不知道该怎么执行的。这样长时间,孩子会对于父母的要求屏蔽。作为父母,我们客观阐述问题,帮助孩子分析问题,找出解决的且行的办法,而不是情绪的发泄,更不是别人意见的传达。不要让别人的意见成为你教育孩子的依据。没有对孩子充分全面的了解,片面的说法不可信,要三思而行。别人的意见都是站在别人的立场,不是你的立场。我希望能够就事论事,不要节外生枝。
你们的班主任告诉我,你考过中期过后,学习一点不专心,有骄傲的表现。其实,我们很多人有一个无法绕过的心理现象。总是认为取得成绩后,应该夹着尾巴做人,否则就是骄傲。我们很多人都是夹着尾巴过生活,唯恐给别人留下不谦虚骄傲的把柄。话又说回来,谁取得成绩不高兴呢?何必盯着孩子的行为,监视孩子是否骄傲?而且你越是用挑刺的眼光,会发现很多行为印证你的猜想。我们为什么不想一想,孩子取得成绩后,怎么样的标准就算是不骄傲呢?我们是否清楚地告诉过孩子?我们的标准是不是有科学依据呢?能不能经受住考验呢?骄傲这个词背后需要实际行动来支持,而不是随意的说说。这样的打压会把孩子变得自卑,缺乏自信。我们孩子缺乏一种发自内心的自信。
最了解孩子应该是父母,自己的孩子有什么问题,心中应该有数。别人的建议可以听,但是绝对不能够让这些意见左右了孩子的教育。作为父母对于孩子应该有着清楚的规划,不要把孩子培养成别人眼中的好孩子。要能够站在一生的角度全面考虑问题,不要被一些细节性的东西干扰。
����`�j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