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744年1月,那是一个异常寒冷的早晨,一辆贵族马车从德国中部的安哈尔特公国出发,风尘仆仆地驶向北方的俄国。
马车上坐着的是安哈尔特公爵的女儿,年轻的公主索菲娅。她刚刚成为俄国皇储彼得的未婚妻人选,正要前往圣彼得堡觐见伊丽莎白女皇。
那个冰天雪地中的蛮荒之国究竟是什么样子,她完全不知道。
未婚夫彼得是否英俊潇洒,温存体贴,她也毫无把握。
她只知道,彼得是自己的远房表兄,也是俄国女皇伊丽莎白的外甥,皇位的继承人。多少公爵梦想着把自己女儿嫁给他。
这次婚姻,是索菲娅的父母拼尽全力,从几十个竞争者手中夺取的。
她身上系着的,不止是她个人的幸福,也不止是日益衰落的安哈尔特公国的前程,还有背后整个德意志的希望。
马车摇摇晃晃,陪同女儿远行的公爵夫人已经昏然入睡了。
15岁的索菲娅睡不着,想到未曾谋面的未婚夫,想到遥远而不可预知的未来,心中亦喜亦忧,思绪万千。
她几乎什么都不想携带,除了那些视为珍宝的书籍。
达达的马蹄声掠过冰雪,从广袤的东欧平原飞进小小的马车车厢。索菲娅拿起一本书,低下头翻开一页。
用阅读来驱赶内心的不安,是她从小养成的习惯。
马车中的索菲娅,亦喜亦忧,思绪万千。2
对于这次远嫁,索菲娅并非没有做过最坏的打算。她出生显贵,打小就见识过各种宫廷倾轧,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
可她万万没有想到,不幸来得如此之快。
伊丽莎白女皇热情接待了公爵夫人和索菲娅公主。彼得也来了,看起来很瘦弱,病怏怏的。他向索菲娅彬彬有礼地打了个招呼,眼神里有种难以捉摸的淡漠。
欢迎宴会结束后,彼得把索菲娅叫到一边,向她坦陈了一个事实:我不会爱你的,娶你只不过是女皇的意志,我真正爱的是女皇的侍女。
索菲娅惊die了。
怎么办?是留在俄国,还是干脆回家?
经过一番痛苦的思索,索菲娅毅然做出了决定。她要拿青春赌明天。
索菲娅去拜见女皇,请求她为自己安排最好的老师,学习俄语和东正教礼仪。
乍暖还寒的天气,比想象中还要严酷。每天晚上,索菲娅捧着书,光着脚丫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终于风寒入侵,高烧昏迷过去。
眼看索菲娅病重不起,女皇深表惋惜,命人为她准备后事。公爵夫人也请来家乡的路德宗牧师,为女儿做临终祈祷。
一直昏昏沉沉的索菲娅,听到路德宗的祈祷声时,突然睁开了眼睛,请求母亲把俄国东正教神父请来。
“我要成为真正的俄国人!”
这句话深深打动了宫廷上下所有人,除了彼得。
一个月后,索菲娅奇迹般地痊愈了。
她改名为叶卡捷琳娜,与彼得的外祖母叶卡捷琳娜一世同名。她还毅然与路德宗诀别,皈依了东正教。
受洗仪式上,从前的德国公主索菲娅,今天的俄国皇储未婚妻叶卡捷琳娜,用刚刚学会的俄语表达自己对俄国的热爱,对东正教的虔诚。
她举止优雅,谈吐大方,再次打动了在场所有人。
8月下旬,在伊丽莎白女皇的亲自主持下,俄国宫廷为彼得和叶卡捷琳娜举行了盛大的婚礼。
新婚之夜,叶卡捷琳娜在新房里忐忑而羞涩地等待丈夫的到来,数星星一直数到天亮。
而她的丈夫彼得,正忙着跟情妇和侍从们狂欢滥饮,彻夜不归,完全将新婚妻子抛到脑后。
这只是个开始。
她打动了所有人,除了彼得。3
婚后十几年,彼得与叶卡捷琳娜同床共枕的次数屈指可数,她成了一个活寡妇。
自幼失去父母的彼得,性情懒惰而任性,像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他最心爱的玩具是一套士兵木偶,整日不离手地把玩。他还是个纸上谈兵的军事家,一有空就跑去观看军队操练。
彼得在外面是个窝囊废,在妻子面前却个是偏执的领导者。他经常羞辱叶卡捷琳娜,埋怨她妨碍了自己的幸福。
对彼得十分疼爱的伊丽莎白女皇,也渐渐疏远了叶卡捷琳娜。
经过三番五次的折腾,叶卡捷琳娜已经不再是那个开朗乐观的小女孩。复杂而冷酷的现实,将她改造成一个稳重、隐忍的贵妇。
每当心塞时,叶卡捷琳娜就用书籍来安抚心灵。她几乎什么书都读,最喜欢的是法国启蒙哲学家伏尔泰、孟德斯鸠的作品,就像打开了一扇眺望广阔天地的窗户。
然而有些需求,是书籍不能满足的。
叶卡捷琳娜正处于人生最好的年龄,宫廷里有的是年轻英武的军官,不久,她也有了自己的情人。
这一对貌不合神也离的夫妇,各玩各的爱好,各约各的情人,仿佛井水不犯河水。
直到有一天,伊丽莎白女皇忽然想到,王储夫妇结婚多年却没有生育,诺大的帝国连个接班人都没有。她不由得大发脾气,怒火直指王妃叶卡捷琳娜。
叶卡捷琳娜猛然惊觉:我留在俄国,难道是为了过这样的日子?
危机感迅速蔓延。
叶卡捷琳娜忍着屈辱,主动向彼得妥协。到了1754年,她终于怀上身孕,生下一个男婴,取名保罗。
儿子的诞生,并没有给叶卡捷琳娜的境况带来丝毫改善。
保罗一出生就被抱到女皇宫中。虚弱的叶卡捷琳娜躺在产床上,过了三个小时,她才艰难地爬起身来,独自一人慢慢地走回自己的寝宫。
她像一台生育机器,用完就被扔到一边。
叶卡捷琳娜并不觉得意外。这些年来,她已经学会了如何在地狱般的俄国皇宫里生存下去。
她像一台生育机器,用完就被扔到一边。4
彼得并没有因为当上父亲而变得成熟。小保罗由伊丽莎白女皇亲自抚养,只允许亲生父母每星期探望一次,这对彼得来说已经是很不耐烦的负担了。
彼得是俄国皇室的一朵奇葩。他最崇拜的英雄是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而普鲁士正是俄国的敌人。
1756年,英法两国为了争夺殖民地,爆发了影响深远的“七年战争”。普鲁士与英国是盟友,俄国则与法国站在同一阵线。
彼得身为俄国皇储,不但公开对腓特烈大帝表示支持,还多次向普鲁士提供军事情报。
换成任何一个俄国人,这种通敌卖国的行为都是不可饶恕的。
但伊丽莎白女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原谅了彼得。只因他早逝的母亲是她最爱的姐姐。
虽然有女皇的庇护,彼得在俄国人民心目中却威信扫地,贵族们也对他十分反感。
叶卡捷琳娜身处这种复杂微妙的环境中,一步也不敢乱动。她每天埋头读书,在日记中写道:我无时无刻没有书本,无时无刻没有痛苦,但永远没有快乐。
怎么会有快乐呢?彼得越来越喜欢当众羞辱这个从未爱过的妻子,在叶卡捷琳娜生下女儿之后,彼得公开表示,不知道女儿的父亲是谁。
几个月后,女婴夭折,夫妇俩的关系彻底破裂。
“七年战争”还在继续。有一次,一群前线作战的军官们将战俘押解到圣彼得堡。其中有个军官名叫奥尔洛夫,长相英俊,身材魁梧,还是个撩妹的高手,一大批上流社会的夫人小姐为之倾倒。
叶卡捷琳娜也不禁喜欢上这个有趣的男人。奥尔洛夫是个聪明人,立刻心领神会,两人一拍即合。
奥尔洛夫家有五个兄弟,他们偷偷组了个团,后来发展成为一支效忠于叶卡捷琳娜的军事力量。
叶卡捷琳娜喜欢上这个有趣的男人5
1761年12月,伊丽莎白女皇逝世,彼得继承了皇位,史称彼得三世。
但在俄国人看来,他只是个戴着俄国皇冠的普鲁士人。
彼得像个狂热的追星骚年,刚刚登上皇位,就下令俄国军队停止战斗,背弃盟友,单独与普鲁士签订和约。签约时一味顺从偶像腓特烈大帝的意见,俄国利益说不要就不要了。
和约一出,举国震惊。
紧接着,彼得要求所有俄国人改信路德宗,还下令没收东正教会的财产。
对他来说,任性是一种态度。他永远不知道自己玩的有多大。
一股反抗彼得的暗流,开始在宫廷和军队之中涌动。人心思变,只差时机。
叶卡捷琳娜已经很久没见到丈夫了。1762年4月,她又诞下一名男婴,父亲是奥尔洛夫。
三个月后,彼得才得知这个消息,大怒,当即下令逮捕皇后。在众人的极力劝说下,他才勉强收回成命。
叶卡捷琳娜已经站到了悬崖边上,稍不注意,就会被丈夫一把推下去。
奥尔洛夫兄弟加快了行动步伐,他们拉拢了一批近卫军军官,还得到一些颇有声势的朝廷官员的支持。政变一触即发。
就在这时,一名参与政变的军官被捕,计划败露,形势万分紧急。
叶卡捷琳娜当机立断,趁彼得赴外地出席活动时,迅速返回圣彼得堡。
得知她的来意后,早已不堪忍受的贵族、僧侣及普通民众,纷纷向她宣誓效忠。
叶卡捷琳娜并非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但在那一时刻,她是将俄国从彼得三世手中拯救出来的最佳人选。
毫无应变能力的彼得,在一片惊慌失措中成了妻子的俘虏。签署退位诏书之后,他被囚禁于距离圣彼得堡不远的地方。
一星期之后,彼得被发现死于禁所。据已经登上皇位的叶卡捷琳娜二世称,他是死于消化不良。
从备受冷落的太子妃,到濒临废黜的皇后,再到帝国的主人。经过十八年忍辱负重,叶卡捷琳娜终于迎来了彻底翻身的一天。
此后的三十多年,她始终把帝国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再也不用受任何人的气。
经过十八年忍辱负重,叶卡捷琳娜终于迎来了彻底翻身的一天。
6
在俄罗斯历史上,被称为“大帝”的只有两位沙皇,一位是帝国的奠基人、普京的偶像彼得大帝,另一位就是彼得大帝的外孙媳妇叶卡捷琳娜大帝。
在全世界历史上,被公认为“大帝”的伟大帝王中,唯一一位女性就是叶卡捷琳娜二世。
她跟丈夫彼得三世完全不同,刚一登上皇位,就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革新,整个十八世纪后半期都是她的表演舞台。
如果说彼得大帝为俄国人打开了一扇通往西方的大门,那么叶卡捷琳娜则带领俄国人走出贫穷落后,真正跻身世界列强之中。
她打通了南北出海口,把俄国国土扩张到欧洲中心地带,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美三洲的超级帝国。
她还喜欢多管闲事,一言不和就派军队出去拉架,被称为“欧洲宪兵”,就像今天的世界警察美国一样。
那是俄国人民族自豪感最高涨的时候。所有的俄国贵族,一提到女皇的名字时,都会立即露出毕恭毕敬的神情。
她还是个文艺女神,不但自己写诗、写剧本、收藏图书艺术品,还大力资助有才华的穷作家穷学者。她在贫瘠的土地上撒下文艺的种子,十九世纪俄罗斯文艺的盛大绽放,很大程度要归功于她的培育。
这个前半生从未体验过婚姻幸福的女皇,当大权在握、江山稳固后,终于可以随心所欲了。
面包我自己有,给我小鲜肉就行。
叶卡捷琳娜换情人比换衣服还快,尽情享用着权力带来的赠品。
她最宠爱的一个情人,是俄军总指挥波将金。除了疯狂的肌肤之情,他俩还是政治上的亲密搭档。女皇几乎所有的军政决策中,都能看到波将金的身影。
你若以为女皇只是在弥补前半生缺失的爱情,那就把她想得太简单了。
她将其中一个情人波尼亚托夫斯基推上波兰国王的宝座,然而当对方想要在波兰推行反俄政策时,她便毫不犹豫地将他一巴掌拍残。
叶卡捷琳娜大帝的遗言相当霸气:假如我能活到两百岁,整个欧洲都将匍匐在我的脚下。
是不是有种“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的即视感?
不同的是,前者是叶卡捷琳娜大帝本人说的话,后者却是当代人对康熙大帝的想象。
“假如我能活到两百岁,整个欧洲都将匍匐在我的脚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