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瓶梅》取材于《水浒传》,从水浒中剪下一枝而自成一书。书中主要人物西门庆和潘金莲都是来自水浒的人物原型,李瓶儿却是兰陵笑笑生笔下独创的人物形象。
李瓶儿是《金瓶梅》里一个重要人物,是书名涉及的重要人物“潘金莲”“李瓶儿”“春梅”之一。
在围绕西门庆的一众女性中,李瓶儿是真正爱过西门庆的女人,也是西门庆最爱的女人,但却是西门庆出场的妻妾中最早死的一个。
市井混混出身的西门庆想得到什么都要不择手段得到,但是却保护不了他最爱的女人。
近些年盛行宫斗剧、宅斗剧,在这方面《金瓶梅》算是宅斗剧的鼻祖。
西门大院就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围绕在西门庆周围的女人们,为了获得男主人的宠爱,用尽各种手段,争风吃醋,互相倾轧,李瓶儿就是死于女人之间的斗争,她是一个宅斗的失败者。
读《金瓶梅》最大的感觉就是:书中没有一个完美的好人。兰陵笑笑生笔下的人物性格斑驳复杂,很难用好人或坏人来定义。阴险狠毒如潘金莲,也有可爱可怜的时候;看似宽厚仁爱的吴月娘,也有狭隘自私的一面;即便西门庆的白月光李瓶儿,也不是白璧无瑕的白莲花。
李瓶儿绝非善类,为了嫁给西门庆,李瓶儿虽然没有像潘金莲那样亲手置丈夫花子虚于死地,却在他最落魄的时候落井下石,把家中大部分财产转移到了西门庆家里,从而加速了丈夫的死亡。李瓶儿对待后嫁的蒋竹山更加绝情,在他被打后毫不客气将他扫地出门。
李瓶儿出身不凡,原是梁中书的小妾,享受过别人没有享受过的富贵,见过别人没有见过的世面,她也是西门庆妻妾中最有钱的一个。
这样一个有实力、有手腕、经过大风大浪的人,最后却在阴沟里翻了船、死在出身低微的潘金莲手里。
李瓶儿是潘金莲的死敌,从李瓶儿进门,潘金莲就起了害死李瓶儿之心。
潘金莲为何一定要置李瓶儿于死地?因为她有的李瓶儿都有,李瓶儿有的她却没有。
潘金莲嫁给西门庆,最大的资本就是美貌和风情。潘金莲自恃花容月貌和万种风情,但这些都不能长久,新鲜劲儿一过,西门庆就忙着迎娶有财有貌的孟玉楼,把潘金莲抛到了脑后。
要不是潘金莲用尽各种手段笼络西门庆,她恐怕连西门大院都进不了。即使娶进门也是匆忙潦草,一顶轿子抬进去,连正式仪式都没有。
跟潘金莲相比,李瓶儿各方面都高了好几个档次。

李瓶儿虽然没有潘金莲妖娆,却自有一番风流妩媚,富贵逼人。
潘金莲是使女出身,李瓶儿原来是梁中书的小妾,后来逃难才嫁给了花太监的侄子花子虚,从举止言谈到床底之欢,李瓶儿都高了潘金莲一筹,为讨西门庆欢心潘金莲还有意无意模仿李瓶儿。
潘金莲是妻妾中最穷的一个,动不动就要这要那,天天寻思着怎么从西门庆手里捞钱。李瓶儿嫁给西门庆不仅没花西门庆的钱,还让西门庆发了一笔财,借西门庆贴身小厮玳安儿的口来说:
“俺六娘(李瓶儿)嫁俺爹,他带了多少带头来!别人不知道,我知道。银子休说,只金珠玩好、玉带、绦环、值钱的宝石,也不知有多少。”
这样一个擅风情秉月貌又多金的李瓶儿,处处压了潘金莲一头,她拥有的一切都是潘金莲可望不可及的。
潘金莲仇恨李瓶儿,最重要的原因是李瓶儿夺走了西门庆对自己的宠爱。
李瓶儿出现之前,潘金莲是妻妾中最受宠的一个,李瓶儿出现后,潘金莲就被冷落在了一边。
西门庆对潘金莲的爱就像主人对宠物的宠爱,他对李瓶儿的情意绵绵是潘金莲得不到的。尤其是李瓶儿生了官哥儿之后,李瓶儿房里几乎成了西门庆的精神归宿,除去在外面寻花问柳,西门庆一回到家一定先到李瓶儿房中,和李瓶儿、官哥儿共享天伦之乐。
这些对于掐尖要强的潘金莲来说,简直就是刻骨的仇恨,有多少独守空房的夜晚,潘金莲对李瓶儿的恨就有多深。连一个受到西门庆宠爱的下人宋蕙莲,潘金莲都要穷追猛打迫使其上吊自杀,何况长期得到西门庆独宠的李瓶儿?潘金莲对李瓶儿的加害之心早已有之。
潘金莲的心胸狭窄、心狠手毒孟玉楼最清楚,虽然表面上两人形影不离、情同姐妹,但是孟玉楼时刻提防着潘金莲,不成为她的打击对象。
一个被嫉妒冲昏了头脑的女人,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狠人,就像一只嗜血的狼,时刻准备攻击对她不利的人。
潘金莲连官哥儿一个孩子都不放过,多次故意吓唬胆小的官哥儿,导致官哥儿受惊生病。为了害死官哥儿,潘金莲专门喂养一只白狮子猫,终日在房内用红绢裹肉让猫扑食。终于有一天,当官哥儿穿着红肚兜在屋里玩耍时,白狮子猫扑到官哥儿身上。可怜官哥儿一个一岁多的孩子,被猫连吓带抓,苟延残喘没多久就死了。
面对这样一个恶毒妇潘金莲,李瓶儿纵然再有心计也防不胜防,何况李瓶儿并不像孟玉楼那样一早看清潘金莲的真面目。
李瓶儿不算一个明白通透的人,她甚至分不清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一度还把潘金莲当成可以依靠的姐妹,把月娘当做自己的对头。
李瓶儿原本也是一个有心计有手段的人,却为何对潘金莲百般欺负、指桑骂槐忍气吞声、委曲求全?
因为李瓶儿不像潘金莲那样有恃无恐,她有自己的软肋。一个没有爱的人自然可以做到绝情寡意,像她对待花子虚、蒋竹山一样,一旦有了爱就有了软肋。

嫁给西门庆后,李瓶儿的软肋就是对丈夫的爱。
尽管西门庆十恶不赦,对待李瓶儿却是真情实意。那样一个穷凶恶极的人对待李瓶儿有着一份难得的柔情,虽然其中也掺杂着李瓶儿带给他的财富因素,但更多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
李瓶儿死后,混迹市井多年很少流泪的西门庆茶饭不思、大哭不止,就算看到李瓶儿画像、听一首曲子都触景生情潸然泪下。
特别是有了儿子官哥儿后,一向眠花宿柳不着家的西门庆,一回到家就先去看儿子,儿子一笑一颦都牵动着他的神经,流露出深厚的舐犊之情。
一个做了母亲的女人,孩子就是她最大的软肋。
有了孩子后,成为母亲的李瓶儿更加谨小慎微,她一次次把西门庆推给潘金莲,用各种手段讨好笼络潘金莲,即使潘金莲故意挑衅也不向西门庆告状,这一切都是为了保全自己的孩子,希望这个弱小的官哥儿能平安长大。
一个母亲对孩子的感情是父亲都难以相比的,官哥儿死后,其他人只是假装难过一下就过去了,西门庆虽然悲伤也不耽误寻欢作乐,但李瓶儿却一病不起,不久也悲伤过度而死。
李瓶儿对潘金莲的忍让并没有唤起潘金莲的良知,反而助长了潘金莲作恶的力量。
李瓶儿心存幻想,看不清人性的险恶,缺乏对危险的警觉性,在危险来临时毫无察觉,葬送了自己和孩子的性命。
如果她能在潘金莲第一次挑衅时就做出有力反击,潘金莲就不会那么猖狂。同样是潘金莲的对头,李桂姐儿曾经害过潘金莲,潘金莲却不敢报复,可见她也是一个欺软怕硬的货色。
忍让并不能换来安宁,斗争才能赢得和平。
如果李瓶儿能看透潘金莲为人,不对她抱任何幻想,也许可以远离危险,不让自己和孩子置于危险境地。比如换一个住处,不与潘金莲为邻,起码可以不受对方骚扰。她只会在潘金莲挑衅时捂住孩子耳朵偷哭,这样的母亲怎么能保护孩子,又怎能培养出一个勇敢的孩子?
李瓶儿的软弱和愚钝没有换来平安幸福的生活,让她成为了斗争的牺牲品。即便死后葬礼如何隆重,丈夫如何思念,都抵不过好好活着。
李瓶儿死后,潘金莲就是最大赢家了吗?
看起来潘金莲是这场斗争的胜利者,但是却不是最后的赢家。
李瓶儿即使死了也依然是西门庆的最爱,潘金莲只能眼睁睁看着西门庆为李瓶儿哀悼痛哭,又是重金买棺材,用对待原配的规格办丧事,又是请人画像,死后很久还为她守灵,日日夜夜思念她。
潘金莲又能怎样?她能害死李瓶儿,却无法取代李瓶儿在西门庆心中的位置,生前不能,死后亦不能。两相对比便可看出两人地位高下,这场战争潘金莲看似胜利却并没有赢。
潘金莲不但没有赢,还因此给自己带来了灾难。
李瓶儿临死前,留给怀孕的吴月娘一句叮嘱:“娘到明日好生看养着,与他爹做个根蒂儿,休要似奴粗心,吃人暗算了。”
西门庆死后,吴月娘坚决要把潘金莲卖掉,就是想着李瓶儿临终前的这句话。潘金莲背后说了多少李瓶儿多少坏话,李瓶儿都隐忍不发,只这临终前的一句遗言就足让潘金莲为之付出代价。
李瓶儿虽然早死,但是却得到了厚葬,还被丈夫深深怀念,享受到身后的无限风光。潘金莲虽然斗赢了李瓶儿,却并没有得到幸福,最后身首异处,落得个街死街埋的悲惨结局。
这场斗争,谁又是最后的赢家呢?
2022-12-2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