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归是不爱呀——细看徐志摩与张幼仪的婚姻

作者: 帆依 | 来源:发表于2023-04-27 09:29 被阅读0次

    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说到徐志摩,人们会想到“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会想到林徽因,会想到陆小曼,却很少有人会想到她——他的结发妻子张幼仪。看到这,已觉对这女子不公,而现实,在那段婚姻里她的处境更是艰难。

    张幼仪是上海宝山一大户人家的第八个孩子。她从小被教导“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她深受传统思想影响,认为女人不应该有主见,甚至认为女人一文不值。她第一次看过徐志摩的照片后,父母问她的看法时,她说:“我没意见”,哪里是没有意见,只不过她知道那是家人为她选中的男人,家人希望她嫁给他,她就依照家人的期盼说话罢了。

    在她的观念里,家人为她相中什么男人,她就嫁给什么男人才是正确且天经地义的事。然而这些她认为的传统优良品德,恰恰是深受新思潮影响的徐志摩所摒弃的,这或许才是他们之间隔阂的根源所在。这就是为什么张幼仪并不难看,而徐志摩第一次见她照片时,却鄙夷地称她为“乡下土包子”的原因。

    张家想用丰厚的嫁妆让张幼仪将来在夫家有地位,可这些对于生性浪漫,一心追求自由和爱情的徐志摩而言又算什么呢?那些丰厚的嫁妆在徐志摩那里不过是一文不值的东西,娘家的良苦用心终究是付诸东流,白白浪费了。

    张幼仪15岁嫁给徐志摩,新婚之夜原想告诉徐志摩,她感谢命运的安排,从此她愿意侍奉他及他的家人,但她所受的传统教育迫使她不能先开口,她等待着,希望徐志摩能先说话,可徐志摩也只是看着她,一句话也没有说,他们相互沉默着,这是他们七年婚姻沉默的开始。

    试想,如果当时张幼仪开口把想说的话告诉徐志摩,徐志摩对她的看法会不会有改观?后来他们的婚姻会不会是另一副模样?又试想,那个新婚之夜的新娘若换为林徽因或陆小曼,又会是怎样的光景?可终究张幼仪没有勇敢的开口,新娘也不是另一个女人。

    婚后徐志摩除了履行基本的婚姻义务之外,对张幼仪不理不睬,更为凄凉的是,徐志摩履行基本婚姻义务也仅仅是为了完成家族传宗接代的任务。

    从他们结婚到徐志摩出国的四年时间里,他们相处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可他们在一起时又是怎样相处的呢?落尘在《张幼仪:小脚与西服》一文中是这样写到:

    在院子里,徐志摩伸着腿坐在椅子读书,张幼仪在他旁边缝东西。他会要仆人做这做那,对她却没有一句话,而年轻胆怯的她也不知道怎样才能让他开口......

    夫妻一起坐在洒满阳光的院子里,他读书,她刺绣,多么美好的场景啊。他们若是相爱,他会不会不时给她读一段精妙的句子与她分享他当下的心境与喜悦?而她是不是也会把绣好的鸳鸯枕举到他的眼前,告诉他这是她为他们夫妻床上新添的物件?这也是一种举案齐眉吧。

    事实却是徐志摩竟是不愿意同她讲一句话,她渴望他能开口对自己说话,却也不知该如何做才好。如果她勇敢一些,会不会不一样?然而,徐志摩的冷漠终是让她望而却步了,婚姻里最令人生畏,最令人心寒的莫过于冷漠了吧。

    阔别三年之后,张幼仪在徐家人的安排下乘船到法国与徐志摩团聚,她的内心里是多么急切,多么快乐呀,终于要见到丈夫了。然而见面之后,他的表情告诉她,他并不想来接她,他打量她的眼神都是冰冷的,她终归不是他想见的人。张幼仪的一腔热血被瞬间冷却,满心的期待也落了空。

    在飞往伦敦的飞机上,当张幼仪因晕机而呕吐时,徐志摩再次嫌弃的说:“你真是个土包子”,厌恶之情溢于言表,连伪装都懒得伪装一下。

    到了国外,没有传统的束缚,张幼仪也想改变自己,她想读书求学,变为饱学之士,可徐志摩只是厌恶的不和她说一句话,他对她的看法已然根深蒂固。

    徐志摩本是随和潇洒之人,和朋友一起时,他热情,快活,神采飞扬,唯独对张幼仪冷漠而残酷。或许不爱一个人,却不得不相互厮守在一起时,那么那个人连呼吸都是错吧。

    当张幼仪把怀孕的消息告诉徐志摩,徐志摩毫不犹豫地说:“把孩子打掉。”,她说:“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死掉的耶。”徐志摩冷冰冰的说:“还有人因为火车肇事死掉的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

    张幼仪只得哑口无言了,接受了打胎这件事情。

    如果是相爱的人,当得知爱人的肚子里有了他们爱的结晶,他该是多么欢喜呀,即使万不得已非得打胎,也会对心爱的女人所遭受的切肤之痛心疼不已吧。可因为不爱,徐志摩便只想达到自己离婚的目的,哪怕张幼仪因此而有生命危险,在他也是在所不惜的。

    他们吵了一架之后,徐志摩突然从沙士顿家中消失,将张幼仪一个人留在异国他乡的出租屋里。张幼仪处境何其凄凉,她不认识一个人,好多天连说句话的人都见不到,她悲切孤苦。她想到了自杀,这次她的传统观念救了她一命,她认为: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如若她自杀了,徐志摩是会觉得解脱还是会愧疚?

    终于徐志摩从伦敦托人捎来口信,向张幼仪提出离婚。张幼仪不得已求助在巴黎求学的二哥,二哥让她不要打胎。她通过反省,决心拿出勇气改变自己,于是她决定生下孩子,并同意与徐志摩离婚。即使在她的观念里,被男人抛弃的女人只能万劫不复。由此可见,张幼仪其实是多么坚强、果决又勇敢的女人呀!

    二儿子彼得出生时,张幼仪独自一个人在医院,身边连一个帮忙的人都没有,医生说她是他见过的最勇敢的病人。因为悲伤,张幼仪没有为孩子准备好必用的物品,只能将孩子暂时留在医院里。

    此时,徐志摩托人送来一封信,要求离婚。张幼仪想征求自己父母的意见后再离婚,被徐志摩断然拒绝了。他是多么的急切啊,只因为林徽因要回国,他没有时间等了。为了爱的女人,为了追求他想要的爱情,他竟是给结发妻子几天时间都是不愿意的。

    张幼仪在离婚协议上签字后,徐志摩欢天喜地地向她道谢。于张幼仪而言,再没有比他的欢喜与道谢更讽刺的了吧。签字之后张幼仪说:“你去给你自己找个更好的太太吧。”她终于能用坦荡的目光正视着他说话,或许从这一刻起,张幼仪已经不再是之前那个传统守旧,卑微到尘埃里的“小脚”妇人了。

    离婚的目的达成后,徐志摩终于有闲情想到自己刚出生的孩子。他去看孩子,看得神魂颠倒的,但他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会留在医院,他也没有问,更不关心张幼仪拿什么养活孩子。是怎样的薄情才让他忍心将孤儿寡母留在异国他乡不闻不问?

    离婚之后,张幼仪进入裴斯塔洛齐学院攻读幼儿教育。失去孩子之后,她返回中国。回国后在东吴大学教授德文,后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云场时装公司总经理,成为当时上海商界叱咤风云的人物,与徐志摩的婚变让她蜕变了。

    从这个意义上看,与徐志摩的婚变更像是对她的成全,至少也是迫使她做出改变的巨大动力。让她经历阵痛,破茧成蝶,过上了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从后期张幼仪的成就可见,她其实是一个智慧和才干都超乎常人的女人,但在徐志摩的眼里,她就是思想守旧,裹着小脚的,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的“乡下土包子”。

    与徐志摩离婚后,同样接受过新思想影响的著名教育家,思想家罗家伦也曾想要娶她为妻,可她为了守传统的妇道拒绝了他。由此可见,张幼仪并非毫无魅力之人,但徐志摩却视她如敝履,终究是不爱呀。

    她愿意为他做出改变,愿意为他低到尘埃里,可终究也没有得到他的爱情。在不爱的人眼里,无论做什么,也无法为自己换来一点怜悯,挣得一丝尊严。或许正是我不爱你,你怎样又与我何干?

    后来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再看看徐志摩对陆小曼的态度:

    在席间,陆小曼称徐志摩为摩或摩摩,徐志摩称陆小曼为曼或眉......

    单称呼上就能甜腻死人,他对她的体贴与爱怜是毫不避人的,更别说徐志摩竟愿意为陆小曼公然与父母反目。同为女人,同为他的妻,待遇竟是如此天差地别,这或许就是爱与不爱的区别吧。对于张幼仪,他终归是不爱啊。

    参考落尘著的《民国的气质》中的《张幼仪:小脚与西服》一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终归是不爱呀——细看徐志摩与张幼仪的婚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bcm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