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独立时评团上班这点事儿人物
项羽:高绩效人才为何做不了好领导?

项羽:高绩效人才为何做不了好领导?

作者: 周雨聊管理 | 来源:发表于2017-12-11 12:21 被阅读143次

项羽乃楚国名将之孙,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个人战斗力超强。

他力能扛鼎。巨鹿一战消灭秦军主力,名震诸侯。秦亡后,主持分封天下,成为"西楚霸王",风光无二。

不想短短5年,形势急转而下,最终兵败垓下,乌江自刎而死。留下一曲“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千古传诵,引文人墨客叹息不已。

无疑,他是叱咤风云的大英雄。用现在的话来说,还是项氏集团的高绩效人才。但就其领导者的角色而言,他是失败的。

项羽:高绩效人才为何做不了好领导?

一、缺少正确的角色认知

艺术活动家何去非曾评价:“项羽之于力尝强矣,以其不知真力之所在,此所以亡。”

我以为非常中肯。

“神勇”,是他业绩和个人魅力的来源。叔父项梁在的时候,他是执行任务的将领,英勇善战自然多多益善。成为接班人后,职责已然不同,仍一味陶醉于冲锋陷阵的“神勇”,迟迟未能进入“领导者”角色,这就悲剧了。

苏洵惋惜他:“有取天下之才,而无取天下之虑。”

他不懂得对“领导”而言,所能依仗的“真力”,绝不仅是自己武力的强大,而是能不能团结、凝聚和指挥更多、更强的人为自己(组织)所用!更不懂得统筹规划、谋篇布局是比武力更有价值的事。

而这正是刘邦所擅长的。刘邦后来在一次酒宴上总结经验,肯定两点。一是大臣们说的能“予人利”,最重要的第二点,就是他的用人之道,“此三者(张良、韩信、萧何),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至死却都不明白“独木难成林”。垓下被困时,他仍为自己辩解:“七十余战……未尝败北,遂称霸天下,现在困于此,不是我不会打仗,而是天要亡我!”

执迷不悟至此,可悲可叹。

二、缺少圆熟的政治情商

项羽作为高绩效人才,又是名将之后,竞争优势明显,奈何政治情商太低,生生把一手好牌打烂了。

提到“政治”,很多人或许觉得反感,但不管承不承认,喜不喜欢,做一名领导,或说想成为一个好领导的话,是必须要懂政治的。有大局观,明确所代表的组织(群体)的根本利益,善于谋划,团结可以团结的一切力量为之努力……都是懂政治的表现。

耿直的BOY很难是好领导,只会让形势更糟使做了,不是误己,也是误人。

让项羽“威名”大震的以下事件:杀宋义、杀楚怀王、杀秦俘和火烧阿房宫,替他赢得“威”名的同时,也埋下了隐患。若非如此,不至于败的那么快。

想来君臣关系不容乐观,楚怀王只因齐国使臣一句称赞宋义的话(濮阳之战未开打而看出败相),就立马召来拜为上将军(项羽为其副将)。纵然有识才的可能,也间接表明了对项羽的态度。

但没多久,救援赵国时项羽以”叛国罪“杀了宋义,并取而代之,可想而知楚怀王的不爽。虽是形式的王,毕竟名义上有合法权力,于是,后面有了“先入关中者为王”的约定。若非君臣嫌隙深,以项羽的功劳,何必多此一举?

秦灭后,项羽觉得对楚怀王可以不再忍。他越过楚怀王主持分地,封了十八个王;赶楚怀王去长沙,并派人路上杀了他。

结果,因分封问题,引起田氏叛乱。而杀楚王,则自陷不义。知道真相的刘邦,痛哭流涕的号召各诸侯共同讨伐项羽的“大逆不道”。

入关前他曾活埋秦俘20万,秦人对他恨之入骨;如今因分封和杀楚王,给了诸侯们讨伐的理由。风光无限的霸王,转眼成了众矢之的。应了那句:no zuo no die。

退一步说,即便他侥幸打败敌手赢得天下,但火烧阿房宫,秦朝的法令典籍被付之一炬,他又拿什么来治理呢?

政治情商如此之低,注定走不远。

项羽:高绩效人才为何做不了好领导?

三、缺少坚定的战略目标

小时候项羽看秦始皇出巡,曾豪言壮语,“能取而代之”,被认为是志向远大。但从他在楚汉争霸的种种表现来看,恐怕也就远大了那么一次。

更多的时候,他像个英雄儿女,更享受快意江湖、任性自我。每逢重大事件,他决策的出发点不是基于客观形势或战略目标需要,而往往根据个人好恶

入咸阳,他搜集了很多宝物准备回江东。有人劝说关中富饶,可以成王霸之业。他却回答:“ 人有了福贵却不回故乡去,就像身着锦绣的服饰在夜里行走,谁看得见呢? ”十足的小富即安,哪有一点当初的雄心壮志?

所以,他在鸿门宴上的表现,只是正常水平发挥,很难奢望他突破自我。

当时刘邦为抢先入咸阳前来鸿门向他谢罪。项羽开始勃然大怒,范增也劝说应该趁早杀了这个潜在对手。若项羽是个有远见卓识,富有洞察力或善于听取建议的,后面估计没刘邦啥事了,但刘邦运气太好,一句“府库完封,以待项王”,便打消了他的疑虑。

不由感叹,项羽的目标哪里是天下?物质财富而已!珠宝在手,我心何忧。于是把酒言欢,终于放虎归山,养成大患。

范增被气的仰天长叹:“夺项羽天下的人,一定是刘邦。”那一刻,他一定也在哭自己,跟了个假领导!

四、缺少百折不挠的韧性

成就王业的路上总会充满障碍。坚定目标矢志不渝、顺势而为精心谋划的人才可能笑到最后。

如果说政治情商关系到对外组织利益的争取,那么逆商则是面对困境坚韧不拔,积极利用形势逆转全局的能力。他无疑是欠缺的。

刘邦常常被打得落荒而逃,父母、妻子还落入项羽手成为人质,但最后都化解了。项羽遭遇垓下之围,便惊慌失措,抱着个女人哭着追问怎么办……紧急时刻,他谋划的不是如何突围,却是“炫技”,表明自己神勇依旧。

后突围至乌江,亭长劝其回江东以图东山再起,但他以无颜见江东父老为由拒绝了。一口气杀了汉兵几百人,最后挥刀自刎。

如此轻易地认怂服输。

项羽:高绩效人才为何做不了好领导?

虽然我始终坚信,如果他不能改变自己,就算卷土重来,结果也不会乐观。但百折不挠的韧性确实是每一个卓越人士的必备素质。

以史为鉴,项羽的故事或许给我们一个启示:在领导选拔上,认为只要有业绩,一切就OK的想法是站不住脚的。高绩效人才未必是合适的”领导“人选。

美组织行为学教授杰弗瑞·菲佛说过一段话,“人们常犯的最大错误就是,他们以为良好的业绩,即工作成果,足以让他们获得权力,并让他们避开组织中的艰难险阻。因此人们没有有效地管理自己的职业生涯,很多时候都在听天由命。如果你想创建一条通向权力的道路,你就需要摒弃‘业绩本身就已足够’的想法。一旦你理解了为什么会这样,你将会从中获益匪浅。”

作为对项羽的解读毫无违和感。

看业绩未必靠谱,那看什么?答案是,看潜能。

HayGroup根据大量研究和实践,发现了高潜能与高业绩之间的紧密关联,并指出高潜人才的四个特质:

(1)高度的好奇心和学习能力:乐于面对风险,学习新鲜事物。

(2)高度的跨领域思考能力:以更宽广的视野看问题,引入新的观点。

(3)高度的社会洞察力和同理心:准确理解他人的想法和立场。

(4)高度的韧劲和情感成熟度:将反馈和困难看作是学习、成长、机遇的能力。

对照不难发现,项羽虽然是高绩效人才,却完全不具备高潜能人才的特征。执掌一组织的“领导”角色于他反而有害,相应的,他也害了组织。

可见,业绩固然重要,但在此之外,还需要关注以外的其他一些东西。

意识到这一点,无论对组织领导选拔,还是个人提升自我都很有意义。

项羽:高绩效人才为何做不了好领导?

相关文章

  • 项羽:高绩效人才为何做不了好领导?

    项羽乃楚国名将之孙,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个人战斗力超强。 他力能扛鼎。巨鹿一战消灭秦军主力,名...

  • TD人才发展实践

    1、高绩效以及高潜能人才 一般,高绩效人才并不是高潜能人才,根据研究发现,仅有29%的好绩效人才是高潜能人才,而有...

  • 奸猾人和老实人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奸猾人会吃掉老实人,只有奸猾的人才能当领导,老实人当不了领导,只有奸猾的人才能做生意做...

  • 2019-05-25

    做管理如果希望每个人都喜欢你,你就注定成不了一个好领导。老好人尤其成不了好领导,好管理。

  • 好领导坏领导

    昨天我刚翻开书《一读就上瘾的中国史》,有一个专题,讲刘邦和项羽的,一个是好领导一个是坏领导。 坏领导项羽自视甚高不...

  • 演说成交|聪明的领导喜欢重用这六类人!

    企业领导要懂得如何管理人才,用人才,人才用得好,企业效益自然好,而聪明的领导通常都喜欢重用这六类人才,看看你是否也...

  • (205天)《领导梯队》学习笔记:关于继任计划

    继任计划是指在领导梯队中培养各级高绩效人员,以保证每个领导层级在现在和将来都拥有足够的高绩效者,从而确保公司基...

  • 【我看《八佰》】3.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可谓是对枭雄的最佳诠释。即使做不了人杰,成不...

  • 对于虞姬和部下来说,项羽是不是好领导?

    项羽算不上好人。即便是对于部下来说,他也不算是好人。 什么才算是好领导? 项羽算不算好人?不算。那些钦慕他盖世无双...

  • 论项羽失败的原因

    刘邦做皇帝之前的对手就是项羽,最后项羽大败而说“天要亡我。”那么为什么?项羽会失败,明明巨鹿之战那么好的优势,逼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项羽:高绩效人才为何做不了好领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bye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