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发传统儒学之新声,在学界拥有广泛的影响力和美誉度,除了前来论学、问学的络绎不绝之外,还有很多人找王阳明题字、作序、写记、作墓志铭等,另外还有王阳明给门人的赠言。正德十年,这类文字比较多。
白说、白谊兄弟都是王阳明的弟子,白家与王家是三代世交,这年,白说的父亲白圻升南都右副都御史,适值白说行冠礼,便请王阳明为之冠字作为教诲,王阳明送了“贞夫”二字,并作《白说字贞夫说》:
“说”和“谊”在古文里,意思接近,都有解说、阐发的含义。
王阳明说,天下之道,需要探索而加以阐述,形成学说,天下的学说,关键一个“贞”字。干道变化,至善至美,我们必须用语言揭示出天道的核心是什么?坤德阖辟,顺成化生,我们必须用揭示出地道的核心是什么?仁理恻怛,感应和平,我们必须用揭示出人道的核心是什么?
所以,“说”(揭示)必须贞,贞就是理。所谓贞,就是完全合乎天理而不夹杂个人的私心,所谓说,就是发自本心而丝毫不违背天理,所以我们说,天道亨,地道成,人道生。
白圻说,我儿子够不上这个境界,“贞夫”还有其他说法吗?
王阳明说,做人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君子之德不外乎性情,存养达到极点,就是圣人。说就是情,贞就是性。说,格正人情以合乎性;贞强调人性与天命合一。性情合一谓之和,性命合一谓之中。夫,指君子;贞,乃君子之道。冠字“贞夫”,是勉励他立志成为君子。
门人刘观时原来是潘棠的弟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识见,然后再投于阳明门下。他自己说,名字中有个“观”字,观必有所见,但自己觉得还是懵懵懂懂的,于是名其居为“见斋”,以自励。
这次,刘观时又从辰阳来南京问学,就谈到了“见”的问题,王阳明于是作《见斋说》。
刘观时问:“道有可见的吗?”
王阳明:“是,有而未尝有也。”
刘观时又问:“道是不可见的吗?”
王阳明:“是,无而未尝无也。”
刘观时接着问:“那什么是见呢?”
王阳明回答说:“见而未尝见也。”
刘观时越听越糊涂,王阳明解释,道无法用语言完全表达出来,一定要说清楚,反而会越说越糊涂;道也是看不到的,自以为看到了,其实离真正的道会越来越远。
所谓“有而未尝有,无而未尝无,见而未尝见”,前面一字是真有、真无、真见,最后一个字是人的感觉。
刘观时问:“那我永远见不到道了吗?古人也从来没有见过吗?
王阳明解释:“神无方而道无体,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见到的也是不完全的。
刘观时问:“那我如何在心上用功?”
王阳明说:“拘泥于无,则会无所用心,放逸而没有归宿;拘泥于有,则会把功夫用在那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上,劳而无功。有与无,见与不见,其间的奥妙,不是从语言上就可以弄明白的。戒慎戒独,才是求见之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