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苏”所忆

作者: 七乡师者 | 来源:发表于2022-01-28 09:40 被阅读0次

    “苏”,这里指的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第一次听到他,是2019年在“镇西茶馆”李镇西老师谈乌克兰教育、谈帕夫雷什中学的时候。由此,我对乌克兰教育、对帕夫雷什中学充满了向往,更崇拜苏霍姆林斯基。

    记得有一次,为了表达自己的这份感动,也生平第一次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发表文章,结果把苏霍姆林斯基的国籍写成了“乌克兰”。

    新网师的学员,我的好朋友山东泰山的杜建梅老师亲切地跟我讲:普老师,虽然苏联解体,但是苏霍姆林斯基那个时候他的国籍不是乌克兰……

    我虽然很是羞涩,但也算确定了自己的“井底之蛙”状态。

    感恩2019年12月在山东武城实验中学与新网师“前辈”、高人们的相遇,让我不仅仅“认清了”自己,也找到了自己前行的方向。

    于是,决心努力读读书、写写“字”,回来后买了教书以来的第一批教师成长阅读书籍《帕夫雷什中学》《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上、下)……

    遗憾的是,加入新网师的第一个学期没有苏霍姆林斯基的经典教育学解读,第三个学期有,而且是我崇敬的冯美娣老师授课,可是由于自己一是没有资历学习、二是这个学期有李镇西老师的《教育写作》和郝晓东老师的《人是如何学习的》,所以忍痛放弃追随“苏”氏。

    于是,在众多的学习和借口中,关于“苏”氏的这四本书静静地躺在书架上,我未曾翻动过。

    还好,一年半后的今天,新网师2022年春季的十门课程中有了这门课程,也是由我崇敬的冯美娣老师授课,还有我的偶像郑建业老师解读。

    我果断地选了这门课,也逐渐抽空在“翻看”(我知道我还没有达到阅读的水准)。我发现,“苏”氏的记录,案例很贴近我们的实际,但是其中的蕴含的教育哲理就让我难以理解、难以吸收。

    我知道,越是这样的感觉越能带给我大脑、教育理念的革新。课虽未开始,但是课程群已进,打卡圈也进。愿我的2022春有一个不太烦恼的学习环境,让我开启三年来期待的追“苏”历程。

    同时,感恩冯美娣老师、郑建业老师和各位学友的最美相遇和引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追“苏”所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fgzh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