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十二妖音
据《资治通鉴》载,“初平二年(191)冬,青州黄巾寇勃海,众三十万,欲与黑山合。公孙瓒率步骑二万人逆击于东光南,大破之,斩首三万余级。贼弃其辎重,奔走渡河;瓒因其半济薄之,贼复大破,死者数万,流血丹水,收得生口七万余人,车甲财物不可胜算,威名大震。”
恰逢其弟公孙越被杀,公孙瓒凭借大胜之势,兵压界桥。而《后汉书·公孙瓒》中载,“公孙瓒举兵攻绍,于是冀州诸城悉畔从瓒。”
冀州之地三分已得其二,兵锋更是挺进青州地界,势力范围地跨三州之地。
袁绍却恰恰相反……
长史耿武、别驾闵纯、治中李历曾劝谏韩馥曰:“冀州带甲百万,谷支十年。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股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从事赵浮亦曾劝谏韩馥曰:“袁本初军无斗粮,各已离散,虽有张杨、於扶罗新附,未肯为用,不足敌也。小从事等请以见兵拒之,旬日之间,必土崩瓦解……”
公孙瓒威震河北之时,袁绍尚在狐假虎威,仰人鼻息。公孙瓒兵压界桥,袁绍仅刚刚谋取冀州不久,难以与公孙瓒抗衡。
在军事力量上, 公孙瓒如此庞大的势力,为何会在与袁绍的交战之中转瞬之间灰飞烟灭?
虽是老生常谈,然而在公孙瓒的生涯之中,此人对其的影响我们是无法忽略不谈的。此人便是被史家评价为‘公孙瓒的克星’的河北第一名将麴义。在界桥之战中,公孙瓒兵锋如此之强劲,袁绍却能以弱胜强,便是依靠麴义超凡军事才能,成功阻止了公孙瓒向南推进。
麴义先是背叛韩馥,韩馥亲自率兵征讨,反被麴义击败。其力迎袁绍西进,逼迫韩馥出让冀州,帮助袁绍继冀州牧。并以八百先登千张强弩,抵住了白马义从的轮番进攻,最后反冲强弩齐放,大破公孙瓒5万大军,后数次辅助袁绍战胜公孙瓒,最终成就袁绍北方霸主之位。而袁绍却在建安四年(199),消灭公孙瓒大局已定之时,将其诱杀。
纵观麴义的人生,完全是为了辅助袁绍,消灭公孙瓒而生。
注:麴义并非赵云所杀
史载麴义为人刚烈、孤傲,不懂进退之节,不谙从政之道,更不会阿谀逢迎。袁绍外宽而内忌,虽然表面礼贤下士,实则性情沉猜,果于杀戮。麴义成就了袁绍如今的地位,自是功高盖主,却又从不附迎,以袁绍的胸襟麴义必是难逃一死。
在战略布局上, 袁术的战略先后颠倒,自是事倍功半。
据《三国志·袁术传》中载,“袁术与绍有隙,又与刘表不平而北连公孙瓒;绍与瓒不和而南连刘表。”袁术的势力因为前后受到袁绍、刘表的夹击,方才以远交近攻之策,而被联公孙瓒,以期公孙瓒能够牵制袁绍,而自身可以集中精力对付南方的刘表。
然而从整体来看,公孙瓒占据幽、冀、青三州之地,与挺进兖州的陶谦,西南豫州的袁术形成合围之势,三者互为同盟将袁绍团团围困。袁术没有选择进而向兖州挺进,压缩袁绍的生存空间,反而与其身后的刘表展开对战,合围之势明显被扯出了一道口子。
想必袁术自始自终亦没有看得起姿貌短小、阉宦之后的曹操,不但导致大将孙坚被杀,同时亦给予了曹操发展空间。
《资治通鉴》载,“会墨山、于毒、白绕、眭固等十余万众略东郡,王肱不能御。曹操引兵入东郡,击白绕于濮阳,破之。袁绍因表操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曹操至此占据东郡,有了安身立命之所,使得合纵之间多出了更多的变数。
而在政治博弈中,公孙瓒更是一败涂地。
《资治通鉴》中载,“公孙瓒既杀刘虞,尽有幽州之地……对于衣冠善士,名在其右者,必以法害之,有材秀者,必抑困使在穷苦之地。或问其故,瓒曰:“衣冠皆自以职分当贵,不谢人惠。”故所宠爱,类多商贩、庸儿,与为兄弟,或结婚姻……”
撇开文人们的恨文怨语,公孙瓒通过提升商贩、重用商贾,压制、抵制世家士族对于自身统治所造成的反制,无论是策略,抑或思想,从今人的角度评价,在当时社会都是先进,甚至超前的。但对于当时的价值观来说,这种思想是危险的、是反动,士族集团会毫不留情的将其蚕食殆尽。
如果说杀死刘虞,公孙瓒尚有生路可寻,那么压制世族集团的结果,公孙瓒绝对是无立锥之地,十死无生。
关灵净妖 音化魂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