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女排3比1力克塞尔维亚,夺得里约奥运会冠军。一开始并不被看好的中国女排,历经起伏曲折,可谓九死一生,终究破茧成蝶。夺冠之路特励志。cctv于是大肆渲染不屈不挠的“女排精神”,令容易激动的印江妹热泪盈眶了。见她眼泪流的一塌糊涂,反应迟钝的我就很不服气了:谁个没有泪水,谁个没有热泪盈眶过?
记得三十多年前,好像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中、日、美三国女排争冠,那个精彩对我来说,是空前绝后无以伦比。拥挤在大学的一间教室里,站在偏后的凳子上,一兴奋摔了下来,腿杆上破了皮。中国女排夺冠后,大家手之舞之,歌之咏之,难以表达心中狂喜,便在校园内举火游行……
如今想来,那份激动狂喜的原因,除了比赛很精彩,主要是心中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集体主义翻涌不已。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当时连排球的一些基本规则都不大懂,遑论运筹帷幄、排兵布阵、战略战术,纯粹一个看热闹的门外汉,哪里欣赏得了世界顶尖级的排球赛事呢。之后才慢慢了解了一些欣赏排球的必要常识。
中国女排八十年代能够崛起,得益于日本的一个排球教练——大松博文——的执掌训练,可以说,没有他就不会有后来的袁伟民、陈忠和、郎平等等。不得不说,我们津津乐道的“女排精神”原来竟然来自小日本鬼子!这会不会影响到为女排胜利而激动得三天三夜睡不着觉的您?告诉您,还有让您更倒胃口的真相呢,这个小日本鬼子大松博文何许人也?他曾经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缅甸战场,任日本侵略军第三十一师团的辎重兵中队长,与中国远征军刀枪相见。这个昔日的侵略者能够来华执教,且大受欢迎,甚至被称作中国女排之父,取决于八十年代的中国上上下下都持真正开放的心态。这要是放在“大国崛起”的现在啊,会怎么样?后果严重,不言而喻。大松博文的华丽转身告诉我们:战争是暂时的,体育是永恒的。还提醒我们:你们所谓的“女排精神”有日本鬼子很厚重的一份助力。
战争争的是什么?是小团体(绑架了国民)一时之利益,说严重点——国破家亡,说轻微点——得失生死。而奥运体育呢,争的是每一个人的“更高、更快、更强”,既是冠军们个体的胜利,又是人类的整体提升。战争是破坏性的,狭隘独裁,有胜败成亡,体育是建设性的,民主包容,凡参与者即是胜利者。
话说中国女排在一个侵略者的帮助下雄起了,这才出现了郎平这样的英雄。郎平退役后先去了意大利一家排球俱乐部,后去了美国,一边学习一边执掌美国女排,有意思的是她率领美国女排对阵中国女排的时候,曾经遭遇了国人多少唾沫啊!骂她卖国的有,骂她汉奸的有,骂她吃里扒外的也有。我不知道当初大松博文是不是也遭遇了日本国民的口水战。
体育是原始的,跑、跳、投、掷,无不唤起我们对人类始祖们原初生活的种种回忆和缅怀。体育也是最前卫的,各种高科技手段(包括各种兴奋剂)的娴熟运用,商业模式的运作,政治外交的搅和渗透,让奥运体育光怪陆离,成了一桌荤素齐备、五味杂陈,却又各取所需的火锅。
固守前线,坚持围观电视的印江妹再次报告:给老子的美国队,还是……凶!四十多块金牌了!见她既兴奋又无奈,我贫嘴道:这还不是它最凶的,它最凶的是——铸造这四十多块金牌,政府没花一分钱呢。运动员有钱的自己花钱训练,没钱的找商业赞助,既没钱又找不到赞助的,只好歇菜。没人要你为国争光,没人反对你为国争光。你拿了冠军,得了金牌,奥巴马顶多请你去白宫喝一杯咖啡,他哪敢随随便便奖你个十万八万啊。你什么军什么牌都没拿到,奥巴马也没有权力和资格来批评你。哪里像朝鲜运动员完不成任务,回去过后直接送煤矿挖煤。哪里像我们天朝,冠军还乡,各级地方要员全程陪同,吃喝拉撒睡一一关照到位,还把本应给学校买足球、篮球、排球的钱大把大把地为之发奖金呢。
有学者把我们的金牌体育称作“举国体制”,意思是:举一国之力培养奥运人才,惟金牌是举。学校有没有足球场不重要,小老百姓有没有健身场地不重要。集中力量办奥运,挥金如土夺金牌,一金遮百丑嘛。那么,与我们把十四亿人捆绑在夺金路上的“举国体制”相对应的是什么体制呢?我以为,它是来去自主、进退自如的“自由体制”,遵守规则角力斗智,乃电玩游戏的现实版,与爱国无关,与集体、民族无关,与什么“主义”“精神”无关,它固然在乎金牌,但更在乎每一个人“更高、更快、更强”之精彩。
因为精彩,所以精彩。
(人在旅途中,勉力更新一篇,问候朋友们……)
网友评论
可是,中国足球是我们踢的吗?玩的还不是二世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