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观《道德经》(59)

作者: 明空如月_QD | 来源:发表于2018-07-28 10:35 被阅读20次

《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原文]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以正治国:正,道也,觉也,真心也。觉悟者,以自性本元真心为主宰,清净无为,自然和谐,应机运化,纯乎天然.....

以奇用兵:奇,机巧也,诡道也,计谋也。尚未觉悟者,以机巧妄想心为主宰,沉溺于争名夺利,奋斗不息.......

以无事取天下:只有愿意放下俗乐致力于追求生命觉醒的人,才能明白[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的道理,从而清净无欲,归元真柔,自然无为,和合恒一,虚极静笃,抱一守中,虚心实腹,弱志强骨,锉锐解纷,和光同尘,无为,无事,无执,无言,寂静清明,道自来归......

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我是如何知道这其中道理的呢?以此本元真心也。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如果总是被各种世间法的游戏规则以及各种宗教名相所束缚的话,那么鲜活的智慧甘露就无法流进我们的生命里滋养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生命就会越来越贫瘠,死气沉沉;

人多利器,国家滋昏:如果不能真心做主而以后天意识分别心为主宰的话,那么人们就会越来越精于机巧、计谋、诡道,生命就会更加昏昧,沉迷于虚幻无常的名利财色之中而不知觉醒......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如果执着于各种神通道术,就会深陷于各种奇幻的现象中而更加沉迷更难觉醒.....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如果不能从根本上去参悟自己心的真相,通过看破幻相而觉悟,仅仅依靠各种清规戒律去强制性地约束言行,是无法起到根本作用的,深陷于欲望而无法自拔的人,会想尽办法和借口去满足自己的欲望。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正是因为如此,已经觉悟了生命真相的人,才会这样去引导人们:真我无我,真我无为,放下对自我的执着,将所有的注意力从外界收回到自己的内在,去深入观察和体悟自己生命的真相,当我们这么去做的时候,我们的心就在这个过程中渐渐地转化了.......

我好静,而民自正:让自己深深地静下来,专注地去观察自己的内心,去观察自己内心生起的各种现象,这些现象的深层本质究竟是怎样的呢?当我们不断地深入观察,我们的心就会更加宁静,当我们更加宁静,我们就能够更深入地观察,然后这些内心的各种现象,包括念头、情绪、思想、情感、感受等等,当我们离于其[内容]而直接去观察其[本体]的[根本性质]的时候,就会发现,它们无一例外,皆是因缘而生因缘而灭,既无法长久存在,也没有任何不变的实质,其性质毕竟为空性。正所谓[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而且最终也毕竟[复归于无]。当我们彻底看清了一切[现象]的空性本质,我们的心就自然地可以放下对[现象]的攀缘和执着,回归于自心本有的清净和安详.......

我无事,而民自富:当看破一切现象的空性本质后,心就从对各种现象的沉迷和纠结中解脱了出来,而复归于本自寂静本自清明的状态,这是一种[无我、无欲、无事、无为]的真心状态,当我们的心安住于真心状态,去深深地体悟自心本体根本性质的时候,就可以达到对自心本性最彻底的了悟:空而能觉,觉而本空,无形无相,无生无灭,无来无去,无增无减,无垢无净,本自解脱,本自自由,本自自在,本自圆满.......

我无欲,而民自朴:当我们彻悟自心真相之后,就获得了最大的[满足],从此再也不缺什么,也不需要去追求什么,一切本自圆满......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生命的每一个当下,都时时安住在自性本心之中,本自无欲,本自无事,本自无做,本自无为,本自自在,本自自然,本自平常,本自朴素,本自安宁,本自和谐,本自安泰,本自圆满.........

感恩老子

感恩《道德经》

相关文章

  • 心观《道德经》(59)

    《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原文]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

  • 苏轼三养与杜绝餐饮浪费

    走马观花道德经(59) 59.道德经第五十九景点——勤俭之门 第五十九章 勤俭积德国运兴 治人, 事天, 莫若啬。...

  • 平凡之路

    子曰:“四十而不惑”。以身观身,以心观心,诚不虚言。 《道德经》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

  • 心观《道德经》

    《道德经》第六十一章 [原文]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

  • 【觉察·观心】第59日

    任何时候,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 如果将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期许他人的赞赏,在乎他人的评价,渴望...

  • 全息观之“以心观心,以心观物,以物观物,以物观心”之悟

    林汉扬 写于 2017-10-31 全息观之“以心观物,以物观心”之悟! 在《道德经》四十七章中说:“不出户,知天...

  • 老子道德经的智慧03:啬乃长生久视之道

    解读中国最伟大的经典——道德经,我们继续来聊老子道德经的智慧。 今天来看道德经第59章,内容如下: 治人事天,莫若...

  • 2019-06-06

    坚持系统读《道德经》第59天。 早起学习第59天. 体重:67.5Kg 跳绳:0 眉心舒展,面带微笑。 江海之所以...

  • 2019-06-07

    坚持系统读《道德经》第59天。 早起学习第59天. 体重:67.5Kg 跳绳:0 眉心舒展,面带微笑。 天下皆谓我...

  • 2019-06-08

    坚持系统读《道德经》第59天。 早起学习第59天. 体重:67.5Kg 跳绳:0 眉心舒展,面带微笑 善为士者,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观《道德经》(5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qxo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