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底层认知,激发行动力》
✍今天任务如下:
收听分享大课《改写底层认知,激发行动力》挑选你感兴趣或有共鸣的部分,写下你的感受。
最近多次遭遇对熟悉的事物的不耐烦的心境,也包括在我们的课程中听到相当多的熟悉的内容时,自己能感受到的心底生出的一种阻抗,一种不想听下去了的想法,画外音是“唉,以为有新的东东,原来不过是同样的套路”,不知复训的小伙伴有木有和我一样的感受的?
写到此处,我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三九胃泰”的广告词(看来这个广告已经深入我心了,哈哈,果然厉害):沙发边老婆抱着沙发垫,老婆“老公,我胃有点痛”,然后是老公冲水的声音和画面,老婆画外音“又套路我,又是热水”,然后这次老公冲的是“三九胃泰”。第一次看到这个广告时,我感到又好气又好笑,一丝“被套路”的气恼夹杂在几许“无奈的佩服”之中,因为固守的自动思维中对广告的抵触,我感到“被套路”并心生不快,可是,明明人家的广告又确实高明地揭示了我们生活的某些真实(我们歪曲的自动思维),并且我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个广告,岂不是广告的高明?虽然抵触却记忆更深,“无奈的佩服”油然而生。呵呵!
虽有阻抗,事实上,我的行为是,坚持听完,并且不只听一遍,这样的行为也带给我新的思考,新的感受。
一方面,虽然心理学的知识原理是一样的,船长的解读却常有不同,而敞开心扉仔细聆听,尤其一遍又一遍地去耐着性子听,就会发现,原来自己的解读也常有新天地,认知的框架就在这个新天地中被进一步撕裂,成长由此发生,这个体验也让我明白内容可以相同,解读和成长却没有止境,也让我深深认同船长给出的观点:现实世界中的行动和体验才是认知不断更新的源头活水。从意识世界回归现实世界,从臆想(意识、想法)回归感受(体验感知),生命的活力和生机才会自然生发和流动。所以,要做自己不想做,不愿做,不敢做的,用这些“做”去破框,去丰富生命,去激发信心和热爱,去更新自我概念,去提高自我效能感,去打开对世界的广阔认识。

在这些面对“熟悉”的阻抗中,我也觉察到什么是浅尝辄止,什么是志得意满,什么是小富即安,什么是自己的局限和苍白……;在这些对阻抗的破除中,我也觉察到行动的力量,觉察到自己的韧性,觉察到“使命”的高度不仅仅是一时激发的情怀,觉察到高远的动机利他的动机才能激发久远的行动力,觉察到仅仅自求一隅的狭隘和无力,觉察到外在的现实世界的天地才是我们要适应的天地……自安必很容易停滞不前,利他方可不断更新。
内求的美好与痛苦,蜕变的喜悦与艰难,奋斗的酣畅与艰辛……苦乐参半,没有永恒的阳光,也没有不能冲破的雾霾,对现实世界的感受和参与才能让我们脚踏实地同时仰望星空,要怀抱理想却不能用理想化的思维和态度对待世界,扎根丰富的生活,相信美好,用行动去创造美好,接纳所有的存在,包括自己,有力量地前行。(说实话,有时候,自己也不太理解胡志海不太明白自己写的是什么,只是在写的时候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每一个生命都是奇迹,每一个灵魂都值得尊重,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熟悉的,尊重新鲜的,尊重接纳状态,尊重阻抗状态,允许喜悦,允许悲伤,允许爱,也允许恨,允许进,也允许退和停。尊重和允许,让我有欣赏的心境,有追求的兴奋和动力。
世界如此博大,现实如此多变,怎能不令人敬畏!敬畏,也让我可以坦然接纳不同,让我在坚守中懂退让,因而释然而轻松,前行的生命可以不必负重。不僵化,保持开放,敢实践多行动。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进一步固然可喜,退一步亦海阔天空”,写到这里,我困惑了,我的认知到底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真不知道了,积极消极原本就是相对的,不矛盾不冲突,合理的就是OK的。我唯一知道的是这是真实的。真实和真诚,力量的所在。很好!

空杯,尊重,敬畏,成长,永远在路上。感谢船长引领,感谢班班推动,感谢伙伴们同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