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顾过去
(一)对上个月的目标满意度进行分析
(二)对更高维度目标达成情况的分析
(三)易仁浩的二月份回顾
二、核算全月时间
(一)整体时间计算
-
本月可用天数
本月可用天数=月度天数-出行天数-节假日天数=35-2-5=28 -
核算每天的时间排布
睡眠时间=8
基本保障时间=2
通勤时间=0.5
娱乐时间=2
放空时间=1
冗余时间=不是很懂这个冗余时间留出来是干嘛的
价值创造=在假期期间为5小时,在学校的话,得好好安排安排,初步定为10小时
本月价值时间=5* 5+10 *23=480
(二) 全月情况预判
- 自身状态情况:是否可以延续之前的状态,或者对状态进行改变
- 自身的情况,感觉比较阻扰的一点是任年奥,不过也幸好他需要去上学;
- 自己可能会变的焦虑起来,因为一想到上学会有很多事情要去延伸,要去练习,担心自己应付不过来
- 感觉上了学之后自己就不会像放假在家这样闲适了,会更专注于学习
- 自己在假期的时候有探寻过学习技巧的应用,并列出一个框架,这样感觉上学之后的学习会更有方向性一些
- 外部环境情况:是否存在外部环境剧烈变化的可能,面对变化要调整自己的预期
- 回到学校,换了一个环境,虽然比较熟悉,也是需要留出一天的冗余时间来适应的。
- 学校的环境相对比较平稳有序一些,不会像假期这样时不时会发生意料之外的事情。主要是要抓住你自己的特点,爱交际、爱搞意外、爱和人在一起。有人大量涌入你所长期待着的环境时,你就要考虑这些人和你待的环境关系密不密切,有多少可能会发生交际,这目前来说,是你最大的不确定性来源
(三)根据价值时间系数估算价值时间
三月份的第一个星期是要进行月回顾和月计划的制定的,剩下的四个星期用来学习。(想先吧专业课的东西搞完。)放假期间创造价值的时候,比较慢,费时间,回到学校,虽然在学校的时候也会放松休息,但不会太放肆。而且要把生活搞规律一些,早睡早起,保持锻炼和饮食。不过创造价值的系数是多少呢···还有平时上课的时间···给0.7吧。那么假期的估分其实感觉0.6就很好了···
(四) 安排日程表的任务
三月的日程的话,回学校是一个,再一个就是上课吧
三、规划重点任务
规划重点任务的本质是决策,即基于对过往发生的一切、未来可能的环境进行发展决策,以谋求更大的价值和利益。不同时长的目标制定,就是对不同时长价值的分析和决策。
本文的目的是书写基本的方法流程以及工具推荐,对于决策理论涉及不多,需要精进决策理论,请参加“目标达成术”活动,学习目标制定的基本原理、方法。
所以这里优化一个假设,目标达成术的课不能学了就扔了,有些课,包括你的专业课,很多都是学了就扔了,你都形成惯性了,学习是整体性的,不管是横向的还是纵向的,你总要联系起来
规划重点任务的主要逻辑为:先选定任务,然后根据“GROW模型”和“PORT模型”来确定目标、里程碑成果、任务及安排计划。
这里优化一个假设,你二月份目标制定的时候的任务分解你觉得进行的很艰难,要去思考是什么原因。其中你没有用这些模型,是不是就增加了任务分解的难度。学习模型需要时间,但是没有模型你自己去随意分解是不是缺少指导,然后因为无知增加了分解的难度呢?本月的任务分解需去使用这些模型。越用越熟练,有结构的思路和无目的的乱撞,后者有无形中的致命危险,甚至你还未察觉
(一)确定本月重点任务
如果没有更高维度目标指导的伙伴,通常采用“满意度打分”的方式进行目标制定,即:先写下3-5件重要的任务,然后询问自己:“如果这几件事在本月内都做到/实现/达成了,我的满意度可以到几分?”如果满意度可以到9分或者10分,那可以做为月度重点任务
当你有中长期的目标作为指引,接下来的话术才适合你
- 整个季度目标推进过程中,接下来应该进入什么环节了?
- 完善知识框架:根据我在假期的实践,包括偶然而又必然的事件的发生,我觉得接下来对于理解力的提升这个年期待可以和考研的内容相结合了。
- 完善知识框架:因为上了学会有专业课占时间,所以打算用自己在假期总结出来的框架去运用,提前弄弄专业课,也是更好的去完善这个框架。再加上每半个月任年奥要来汇报实践这个框架的过程和结果,也可以有助我更好的去打造这个框架。从自己使用以及从用户的角度
- 我觉得三月份就先想办法去实践框架,去丰富框架的细节部分吧。先有内容,内容要奏效,然后再去想怎么把内容展现出来,让用户有良好的体验。这就是后话了。
- 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应该推进哪个任务了?(推进哪些任务的完成会使你的满意度达9分或者10分?)
- 复习目标达成术课程的工具表,利用工具表来制定周计划
- 利用假期得到的知识树来对专业课进行整体审视(预计一周)
- 继续阅读《一本书》第5-8章的阅读,将1-4章读出来的内容应用到阅读《高效学习》(预计一周)
- 根据《高效学习》读来的东西以及《一本书》读来的东西来对理论框架进行补充并实践,或者先实践再补充(同上一起)
- 记英语单词和语法,从初中开始记单词,从高中开始看语法。寻找背单词背语法的窍门,以应用到考研单词。寻找这个假设的正确与否:必须把单词过关了才可以应用一些方法,比如GMAT的结构化阅读法。而想办法去背单词、词性,可能要占很多时间,但是基础的东西打好了之后,再往上走就快了。毕竟都是语言类的,你语文可以学好,因为你之前打了很多年的基础了,以至于都不知道自己知道这些声母韵母。从简单的开始,所以先学初中单词;从之前学母语的经历来类比。感觉先把基础打好了,后续的发展就没问题了,关键是,什么是基础的?
- 想办法折合成任年奥能听懂的内容,并根据任年奥的反馈对体系做调整(我的假设是,我自己实践的和任年奥的反馈这是一个主观世界和两个客观世界的碰撞,同时以我的客观世界为主。而且我也不知道两个客观世界有什么样的联系,如果觉察到自己受了什么影响,里面抽身。不是不管了,要思考怎么管才更有利···)
- 任务大约要推进至什么状态?
- 大约推进至,对于怎么进行细节学习有更近一步的考量了···感觉这个参考标准也不准,一切还是看客观世界的反馈。暂时没法估测要推进至什么状态,只求每一步推进的时候都能在自己的掌控之内。
- 任务的推进定期反思。寻摸着前进,总结过去的经验。
这里优化一个假设,我之前觉得我有更高维度的目标了,就不用按照第一个说的那样去做了,但其实在目标管理领域我还是个新手,关于年目标也只是存在于主观意识里的理想化,现实中该去怎样做还是毫无头绪。所以对于我来说,所有关于目标管理的,老大定义的前提条件,我是不能全信的,因为我对我自己定位也不准,所以就拿自己当一个小白来看吧,所有的方法都用,当然有侧重,因为我有年度目标体系,所以我可以避免陷入短期细节中,这样就足够了。
我觉得表格用不用无所谓啊,只是形式罢了,我用表格其实是为了列任务以及记录推进任务进度。那其实还不如用笔记软件,这个我用起来更擅长一些
(二)确定任务成果及时间
如果面临同一项任务,不同人做起来真的是一样的吗?提前确定任务的最终成果,能够清晰的表达出来是非常重要的。
- 我下一个月期待完成一个什么样的任务?
- 复习目标达成术课程的工具表,利用工具表来制定周计划
- 利用假期得到的知识树来对专业课进行整体审视(预计一周)
- 继续阅读《一本书》第5-8章的阅读,将1-4章读出来的内容应用到阅读《高效学习》(预计一周)
- 根据《高效学习》读来的东西以及《一本书》读来的东西来对理论框架进行补充并实践,或者先实践再补充(同上一起)
- 记英语单词和语法,从初中开始记单词,从高中开始看语法。寻找背单词背语法的窍门,以应用到考研单词。寻找这个假设的正确与否:必须把单词过关了才可以应用一些方法,比如GMAT的结构化阅读法。而想办法去背单词、词性,可能要占很多时间,但是基础的东西打好了之后,再往上走就快了。毕竟都是语言类的,你语文可以学好,因为你之前打了很多年的基础了,以至于都不知道自己知道这些声母韵母。从简单的开始,所以先学初中单词;从之前学母语的经历来类比。感觉先把基础打好了,后续的发展就没问题了,关键是,什么是基础的?
- 想办法折合成任年奥能听懂的内容,并根据任年奥的反馈对体系做调整(我的假设是,我自己实践的和任年奥的反馈这是一个主观世界和两个客观世界的碰撞,同时以我的客观世界为主。而且我也不知道两个客观世界有什么样的联系,如果觉察到自己受了什么影响,里面抽身。不是不管了,要思考怎么管才更有利···)
- 当取得什么样的成果的时候,说明这个任务完成了呢?(大体的成果,具体的在周计划里思考)
- 完成专业课知识体系的框架,尝试根据课件去补充内容。不用着急立马完成,有思路就推进。一共形成8门课的框架
- 完成初中单词的背诵,能够形成一个背更高级单词的思路并初见成效(初见成效的感觉就是觉得背高级单词也比较容易了。不对啊,应该是背惯了高级的再背低级的会觉得简单啊···高级的又背不下去···本月解决这个问题)
- 完成自主阅读《一本书》章节的四篇读书笔记以及每天反思的日记录。阅读《高效学习》的1-2篇读书笔记及应用笔记,最终找出适合现在学习的方法。看一本书是找到阅读其他书籍以及应用在考研(科目或者复试思路)上的内容,看高效学习就是直接应用在考研科目上。主要是寻找高效的思路
- 能把学到的东西综合起来应用到考研上,并形成一个可以复用的思考框架(为了以后的课程内容有个初始的思路内容,这是我的产品),进一步的丰富框架的结果
- 根据任年奥的反馈对框架进行补充,同上
我觉得自己任务分解很费劲的原因估计也有自己从来没做过,然后硬生生的去想,有时也想不到,想到的结果也不一定能做到,只能根据现实不断的去调整,何况还会有意外情况的发生,这些就是风险。记录风险,只能应用于下一年或者下一个时段了
- 你觉得这个成果说的清晰吗,请给清晰度打分
- 打7分吧
- 如果你还可以说的更清晰些,这个成果是什么呢?
- 在周计划制定的时候进行说明。应用上一些模型,月计划太大了,我hold不住,周或者日计划还行一点
- 任务所需投入的时间
- 本着完成任务比制定计划要靠谱的理论,我擦···我也不知道每个任务要分配多少时间,现在就是很紧的,走一步看一步···先用一个周去试验吧,周这个单位相对来说容易一些,然后再回来思考一下。哎,勿犯懒,你这一去一回是要优化假设的,别去了就不回来了···
(三)任务分解
任务分解使用的思维模型为:PORT模型。任务分解的原理为:澄清最终成果(上一步操作的目的)、形成思路、找到每个思路上的关键成果、倒推这些成果是由哪些任务构成的、形成任务列表;再根据风险防范的需求,形成一些前置任务。
放在周计划里去分解,还是那个感觉,月计划对我来说太大了,很多地方我照顾不过来,也不知道为什么步骤是这样的,我甚至觉得有些重复···我在纸上列了一些分解,但是不是很满意,打算回学校按周计划进行分解
任务分解的相关内容已经在一个固定的本子上凌乱的写完了,包括这样做的假设也在。假设是,我觉得我写下来思路会更清晰一些,也能看出更多东西出来
平衡各个领域
我在任务分解的时候已经不自觉的用上“整合策略”了,并且想到了和长期价值相联系以及在系统中找抓手策略。很好,已经在慢慢进步了,我欣赏你!
我觉得其实辅助任年奥并顺便打磨课程体系这个内容可以适当的砍掉了。这和我这一年的长期价值不符,可能会和下一年的价值相符,这已经是后话了。而且感觉,你自己都还没能力保住自己呢,就先让自己羽翼更丰满一些再说
(一)提前预判下月的平衡
“如果下个月,这里的重点任务都完成了,那么,我的每个领域的满意度是几分?”
每个领域的满意度,而不是重点任务所属的领域的满意度,这样的话我觉得得祭出杀器—生命之花工具了。如果只是重点任务能完成的话肯定是打9分或者10分的,但是如果再加上其他领域的话,可能只打6分或者7分了。因为我在健康有需求,但是我还没安排目标,一个是感觉自己无从下手,没有更科学高效的体系来带领,一个是感觉自己现在还没有很大的需求,相对比个人成长与自我实现领域。不过偶然得到一份不用运动就能减肥的清单,我先降低健康标准,有空就安排上对清单的研究任务,先把小肥肉甩甩吧……至于家庭和朋友重要的人领域,保持持续的联系就好,哦对,还要和几个亲密的朋友定期分享自己最近的状态。其中对老大这个大朋友的渴望度最高,他要是能跟我聊上个几句,这领域的满意度飙升。财务领域依旧为零,有需求,不是很旺盛,设定目标了,慢慢达成吧。
(二)增加其他想达成的任务
- “在我不满意的领域里,需要做些什么让自己的满意度提高一些呢?”
- 定期进行周计划和周回顾的总结,要和更高一级的目标制定联系起来,这是我感觉能提高满意感的地方,因为可以对自己的假设进行优化
- 定期找老大进行疑问的交流
- “如果新增了任务,会不会导致我的重点任务受损?可能性为几分,我要如何防范这个风险?”
- 其实在内容上是有助于更好的完成重点任务的。至于受损的话,应该就是占用时间。这个提前在周计划分解任务的时候就想到。一般和老大交流会激动一天,先预留一天的冗余时间。之后可能还会和其他亲近的人进行交流,同时进行吧
形成计划安排
这个要根据周计划在笔记软件里形成吧。目前我对这个部分的假设是计划安排形成之后,在月计划的表格里列成,我之前会忽视的是任务的推进记录。其实按照“画出来或者写出数据来会比自己想象更直接”,那么其实自己弄甘特图+笔记软件记录思考过程,这样来组合吧。所以任务形成之后进行排列,等周计划之后试试,不行直接排列吧。但进度一定要尽可能的记录清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