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及少年时最喜欢茄子。
家乡的茄子确有大不同:不是江南的细长苗条,而是椭圆丰腴,肉厚;相同的是无论哪里的茄子,炒着费油。
那时没有暖棚,蔬菜也无速生一说,所以茄子只有生活在纯自然的环境里,只有喂养在淳朴的农家肥的滋养沃土里;所以茄子只能在每年仲夏开始采摘,还不到秋末就没了。与茄子同期收获且同时在家乡广泛种植的蔬菜还有两种,是辣子和西红柿,辣子是如羊角而又比羊角丰满圆长,仲夏尚未着色,碧油油的闪着翠色,熟了的西红柿亦如家乡的圆茄子般的椭圆丰腴却有着透亮又有些透明的红。
在家乡,茄子最简单普遍的做法是:把茄子(加数瓣蒜)炒熟后依次加入青翠的辣子和红润的西红柿,让茄子香、辣子辣和西红柿的酸甜馥郁混合在一起;颜色是茄子的紫、辣子的绿和西红柿的红,引人的很,一家人每天吃都不厌,第二年夏天还是每天吃都不厌。当时蔬菜金贵,炒茄子不削皮,切成块,茄子柄也整个切下炒进去。少肉,孩子都抢茄子柄,——吃着过瘾,象啃肉骨头。
后来离家,在一些小店的菜单上看到了“鱼香茄子”,觉得奇怪:茄子怎么会有“鱼香”呢?价格也不贵,于是点了,恍然,——就是吃过的“茄子辣子西红柿”(老家的人实在,取不出花哨的菜名,就这么叫)!于是勾起了茄子瘾,到菜场里买了自己做,但江南的茄子是嫩而不香的长茄子,辣子没有香味,西红柿也是酸而不甜,炒出来的没有家乡那个味道。
也曾在菜场里看到了久违的圆茄子,虽然比起记忆里的圆茄子来象个侏儒,可依旧亲切的很,赶紧买了、炒了、尝了,悔了……
——问卖茄子的,原来产地与家乡相隔着十万八千里。于是想吃了,还是买江南的长茄。久了,也习惯了细长苗条的长茄的清淡,吃辣子也习惯了江南尖椒的微辣甚至不辣,吃西红柿也习惯了江南番茄的酸爽。后来,吃辣的功能也退化了,于是偶尔把长茄和番茄混着炒,顶多加三两瓣大蒜头调个味,再后来甚至因为这样的炒法实在吃不出长茄的味道,于是加大了番茄的量,减少甚至省去了大蒜头,只吃番茄的酸爽了。或者,就把长茄洗净,蒸熟后用酱油、陈醋、蒜泥和麻油凉拌着吃。
一次,在某酒店的菜圃上看到了“余香茄子”的菜名。暗自寻思,茄子确实没有鱼味,这个“鱼香茄子”应该是正确的菜名,上档次酒店果然不同!翻开菜单,明细地标注着:长茄**克,番茄**克等等,甚至印着诱人的图片,于是又来了兴趣,点了、尝了、悔了……
——还是自己做的地道嘛!
——后来在酒店里陆续看到了“酸辣土豆丝”、“醋溜白菜”“手撕包心菜”等勾起童年及少年记忆的菜肴,并逐渐密集并普及。
——老家的“茄子辣子西红柿”是否也正名为叫“余香茄子”了呢?或者是自己童年及少年的时候没下过馆子,那道菜本来就叫“余香茄子”,只是自己不知道罢了......
网友评论
读到这里我就开始笑,炒茄子,确实费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