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多年父子成兄弟

作者: 杨摩 | 来源:发表于2018-06-16 22:05 被阅读214次

    汪曾祺有一句名言,“多年父子成兄弟”,说的是他和父亲之间的关系。

    其实这话是汪曾祺父亲说的。他父亲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是个画家,画写意花卉,会刻图章,还会摆弄各种乐器,琵琶、胡琴之类。

    他父亲是一个很随和的人。喜欢花草,养蟋蟀,养金铃子,尤其喜欢小孩子。春天的时候,他带着孩子们去放风筝,风筝是自己糊的蜈蚣(他们那叫百脚),小孩子在屋里憋了一个冬天,活动开了筋骨,玩的格外开心。

    说到这里,我们发现,汪曾祺身上很多的性格特质,是来自他父亲,为人平淡随和,热爱花花草草,旧时文人趣味。

    他们之间的父子关系也很融洽。父亲脾气好,对家人从来没有疾言厉色。对汪曾祺的教育是关心的,但不是用权威教育的方式,不强求。汪曾祺国文好,他很高兴,拿了获奖的作文到处炫耀,数学不好,考试成绩很差,也不责骂。有点无为而治的意思。

    爷俩还能一块玩,一起画画,一起唱戏。汪曾祺十七岁初恋,暑假窝在家里写情书,他老爸还在一旁瞎出主意。汪曾祺十几岁就会抽烟喝酒了。他爸喝一杯酒,也给他倒一杯。抽烟的时候拿两根,一根分给汪曾祺,还经常给他先点上。这种父子关系,旁人见了觉得怪,他父亲就说:多年父子成兄弟。

    这样的父子关系,说起来是令人羡慕的。不过说实话,这是很少见的,在我们的社会里,大概可以算是特例。

    就我亲眼所见,身边的父子关系往往并不和谐,有的甚至还可以说是很紧张的。我随便就能想到好多例子,父亲要么脾气很坏,要么完全不懂表达,要么两者兼有。

    比如我一个好朋友的父亲,面色从来都是很严肃压抑的,我小时候去他家总是很紧张,手心冒汗。我那个朋友从小顽皮,身体很壮实,大概是打出来的。后来他父亲得了重病,脾气还是很大,痛苦都是自己扛着,到死也没有跟家人说过一句温和的话。

    中国自古是一个父权社会,现在看来也依然如此,父亲要掌控家庭,要维持一家之主的权威。他们在社会潜移默化的要求下,表面上都是很要强的,表达情感是示弱的表现,是失败的。

    所以在我们的印象中,最感人的父亲的形象,是一个背影,是一个发胖的、渐渐老去的男人,步履蹒跚的翻过月台去买橘子的身影。

    在我们的文化里,在亲人面前正面表达情感,总还是很难的,不是吗?我们的亲情是一种“背影式情感”,就像龙应台那段著名的话,父母子女一场,都是在目送彼此的背影渐渐远去,而你知道,不必追。

    话说回来,“多年父子成兄弟”,也并非只有汪家父子那一个套路。汪曾祺有那么一个好父亲,是中了头彩,出生下来就该放一串鞭炮。

    但不是每个人的父亲都是那么通情达理的。我们没法改变父辈们的性格和脾气。我们也不能把汪曾祺的书扔到父辈面前,说,瞧瞧,人家是怎么当爹的。

    还有另一个套路。子女渐渐长大,在历经世事变迁后,回首往事,终于可以谅解那个不那么完美的父亲,在回忆里相逢一笑泯恩仇。

    我跟我父亲的关系,说不上好,也没有很糟糕,虽然有那么些年我确实是很反感他的。

    正如我们那个小县城的典型人物一样,我父亲思想保守,脾气坏,好酒,爱吹牛皮,对人世间大多数事情都看不顺眼,电视最爱看《海峡两岸》,没事就计划着收复台湾,以此来抒发对世事的不满。

    我们也属于“背影式”的亲情关系,从不正面交流,对于他的很多事,我都是从我妈口中听来的。

    最近这几年,我常常会想,如果是我,成长在那样的年代,我会变成一个什么样子的人?要是我从小就要为吃饭发愁,在一系列动荡不安中长大,历经那么多残酷又荒诞的年月,我会是一个比他们更好的人吗?恐怕不能。

    也不知道从哪一年开始,逢年过节我回到家,晚饭时老爸总会给我也倒上一杯酒。

    家乡的人喜欢喝本地酿的米酒,那种酒啊,用粮食做的,略带浑浊,喝到嘴里淡淡的,发苦,就像生活本身的滋味。

    -end-

    汪曾祺:多年父子成兄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汪曾祺:多年父子成兄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wrb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