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最近状态真的不好,有些自暴自弃的心态。还常常放纵自己,无理由的烦恼。早上起不来,晚上不要睡。空闲时间的把握更是一团糟。离开冥想族的这段时间偶尔有冥想,但不是每天。有些怀念每天冥想的那段时光。我不知道自己的状态差究竟出于什么原因,想解决却又不想解决。可能是最近工作压力大?或是自己心太急?我不清楚。
对于冥想的开营没有丝毫的关注,只是感觉为何迟迟还不开始。昨天翻微信刚好遇到开营典礼,嘴角微微一笑,感觉还是有些小缘分。听完了整个开营,谷应老师的声音还是那么好听。一些曾经的冥想族宝宝,还是那么可爱。我也萌生了想要在冥想中重拾自我的打算,所以昨天晚上破天荒的11点回去睡觉,尽管睡着的时候过了12点,但我最近一个月,平均睡觉时间都是1点半以后。
我定了早上6点15的闹钟,我知道,谷应老师的早读是6点,我想听,这也是我上一期结束时定下的目标-认真的听谷应老师每一节早读。但我估计自己6点起不来。事实证明自己的要求还是高了,5点半的时候醒了。把闹钟关掉以为睡一会就能起。谁知自然醒已经7点半了。
刚起的那一刹那,有种考试要晚了的冲动。但随即就坦然接受了。我拿起手机,拿来坐垫,按照熟悉的方式,进行久违的冥想。随着谷应老师的语音,觉察着。和往常一样的是,我依旧没有什么杂念,但不一样的是,我今天早上心情格外好。
今天早上,谷应老师有谈到四个要点。
情绪的ABC模型,A是指情境事实本身--如摄影机拍摄下来的画面。B是指我们对于事情的解释,这往往是一个“潜在的故事”。C是我们的反应,我们的情绪,身体的感觉和行为。
通常,我们可以看到情境(A)和反应(C),但是却觉察不到潜在的解释(C)。我们会认为是情境本身引起了情绪和生理反应,但事实是对情境的解释才是真正诱发情绪的原因。
2.情绪的作用,每一种情绪都对应着某种情境的身心反应,当恐惧的时候,人会本能的躲开或逃避,情绪包含了自卫。但因为这种作用,我们把情绪当做必须击倒,消灭和敌人打败时,就把所有的情绪认为是不好的东西推开,就陷入了问题的困境。
3.执著于思考只会让事情更糟糕,人们深信通过反复地思考可以帮他们克服烦恼和抑郁。但因为所有的思考都是基于“我”的认知,固有的思维模式只会带来固有的观念,所以,思考解决不了问题。
4.我们对事物和情绪不仅仅通过头脑了解事物,也通过心灵和感官。所以,“觉察”,也就是正念的方法是开启我们重新认识情绪好的方法。
第一个是一个ABC模型,可能许多人会认为这点是精华,我却不这么看,因为这不是我所关注的点。第二个是情绪。虽然我最近情绪很差,但是这点我感触也不算深。相反的是,我对其中的一个观点产生了一些疑问。
我疑问的是正念,思考,觉察三者的区别和关系。在我看来,所谓正念,就是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力求“活在当下”四个字。并维持着自己在做这件事情时的专心。思考更像是一种探索,是一个信息内容不断加工的过程。而觉察恰恰与思考相反,他讲求你用感官,心灵去感受你所做的每一个举动,不做任何判定。
人们常常把正念和觉察放在一起,他们的关系被判定为相辅相成,把思考和觉察放到对立,被判定为自我和本我的区别之一。但是从实际经历看来,通常我认识到自己在做什么,都是主观意识导向的,也就是说,我意识到的正念,我认为或多或少都有思考掺杂里面。
这不就有些自相矛盾了么,举个例子。当晚上下班,劳累了一天的我自控力可能处在一天中的最低值。这个时候,我决定放松一下,去打游戏。然而我忽然觉察到了自己这个念头,如果我不做任何评价,任由它自生自灭。它就如没有可燃物的火苗,渐渐的熄了,那么接下来我该做什么呢?呆呆地坐着吗?
实际的情况可不是这样,通常是我觉察到这个念头的同时,思考到我这个时间段究竟应不应该去玩游戏,适不适合玩游戏。可能5分钟后,我权衡利弊,放弃了这个念头。
所以正念,思考,觉察三者的关系究竟如何呢?我不得而知,也希望老师有解答,希望在后续的冥想正念中有所领悟。
最后,想说一下今天的正念。从早上起床冥想之后,就有在保持正念。恰好本周在读《正念的奇迹》一书,所以对保持正念方面有很强的动力。刷牙就是刷牙,走路就是走路,吃饭就是吃饭。甚至于吃饭时有人与我闲聊,在正常交流的同时还能保持着这种吃饭的感觉。今天过的很开心。工作效率和状态也高。喜欢今天的自己。
另外,我有观察到这期的冥想族从原本的70天变成了28天。而且要强制组队,要知道,上一期,我超级喜欢冥想族的原因其中一点就是不强迫。虽然组队不一定是坏事情。幸好一起组队的小伙伴是我比较喜欢的致远宝宝。要是换个陌生人,我说不定有小情绪了呢!下午和致远宝宝聊了几句,约定每天互相监督一下,交流交流,也很开心的。
我最近超级推崇的一个观点--自控是一个约束自己,然后慢慢减少约束的过程。
所以多少天,几个人都无所谓了。这期我要做的就是爱上冥想,减少约束,学着如何自控,然后自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