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和鲁国的开国国君都是周武王的兄弟,都曾经留在朝庭担任三公之职,两国距离比较近,孔子两次到卫国,并曾拜见卫灵公的夫人南子,《论语.雍也》“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日‘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大意是说,孔子去见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发誓说,“我所做的,在是不为求行治道,就让天厌弃我吧!让天厌弃我吧!”
朱熹在《论语集注》是说:“南子,卫灵公之夫人,有淫行。”
卫灵公时期,孔子短暂地在卫国当官,并把自己的好几个学生推荐在卫国当行政长官,其中优秀学生子路在大夫孔悝(读亏kui)家做官。
南子很漂亮,深得卫灵公的喜欢,太子是前夫人所生,名叫蒯聩。太子和南子夫人有矛盾,太子怕南子对他不利,想杀死南子。蒯聩同他的党徒戏阳商量,在朝会的时候动手。戏阳后悔了,没有下手,蒯聩多次用目光示意,南子夫人察觉了他们的阴谋,大声叫喊:“太子想杀我!”灵公对此非常生气,太子蒯聩逃奔到宋国,后又到晋国的赵氏那儿。
灵公死,立蒯聩的儿子辄为国君,是为出公。
晋国赵简子想把蒯聩送回卫国,既然儿子当了国君,把父亲送回去也算正当。卫国人知道后发兵阻击蒯聩,蒯聩未能进入卫国。
孔子周游列国,从陈国到卫国,孔子想在卫国继续担任职务,正好鲁侯派人来接他,他没留多久就回了鲁国。
卫国的大夫孔圉(yu)娶太子的姐姐为妻,生了孔悝(kui)。孔家的臣仆浑良夫长得一表人才,孔圉死后,浑良夫和孔悝的母亲通奸。她知道哥哥千方百计想回国,于是派浑良夫去找 蒯聩,蒯聩对浑良夫说:“如果你帮我回国,我将用你为大夫,并免除你三次死罪。”还答应把孔悝的母亲嫁给他。浑良夫欣然同意,两人订下盟约。
在闰月,浑良夫把蒯聩偷偷带入卫国,住在孔家的外园。天黑后,二人穿着妇女衣服,用头巾蒙着头,乘着车子,由宦官驾车,到孔家去。孔家的老家臣栾宁盘问他们,回答称是亲戚家的姬妾。于是他们就进了孔家。
周朝分封诸侯的地方称国,诸侯分封宗室或大臣的地方称家,这里的“家”和现代的小家庭是有区别的,古代的家是行政序列的一个治理区域,里面聘用的管理者称之谓家臣或者臣仆。
蒯聩在浑良夫的安排下,由姐姐带领劫持孔悝,号集卫国群臣实施叛乱。蒯聩的儿子国君辄逃奔鲁国。
子路是孔悝的大管家,当政变发生时,他不在国都。子路得到消息老板被劫持,就匆匆赶来,在城门口碰到同学高柴,高柴说:“师兄快走,城门要关了。”子路说:“我领了人家的工资,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不能坐视不管。”他冲进了城。
老板家里也是大门紧闭,他进不去,于是他就在门外高喊,要放火。劫持孔悝的人吓了一跳,赶紧派两位身强力壮的打架高手去对付,子路和两人搏斗不落输,搏斗中对方用戈砍断了子路的帽子带--冠缨。
子路说:“等等,让我整理好帽子。君子死,冠不免。”
手无寸铁的子路,在整理帽子时,被对手砍成了肉酱。孔子听到后痛不欲生,吩咐厨房倒赶紧所有的肉酱。他还捶胸顿足嚎啕大哭:“这是老天爷要灭我呀!这是老天爷要灭我呀!"
子路死后四个月,孔子就死了。
帽子为什么在子路眼里如此重要,据易中天介绍:
在周代,女十五,男二十,要举办成人礼,做三件事。1.束发。未成年时,男孩子盘成兽角形状,叫做总角。女孩子盘成树桠形状,叫做丫头。成年礼时重新梳发,统统集中起来盘在头顶。用簪子固定,表示从今往后要约束自己,不可自由散漫。2.取字。古人有名有字,名是出生百日时父亲所起,字是成年礼时嘉宾所起。名是卑称,字是尊称。3.订婚。如果没有合适的人选,女孩子就不能取字,这叫“待字闺中”,如果束发和订婚同时时行,叫“结发夫妻”
束发后女孩子插簪子,男孩有区别了,平民戴头巾,贵族带帽子。贵族带帽子还要行冠礼,冠是权力和权利的象征,冠是贵族身份的认同,必须承担一定的义务,代表一定的尊严。所以子路倒下也不肯免冠,表示不放弃义务,不失去尊严。,尊严比生命更可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