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孔子说:“人们对于仁德的迫切需求,远远地超过了对水与火的需求。我只见过人投入到水火中而死的,却没有见过实行仁德而真的死掉的。”
【感悟】
朱子《集注》:“民之于水火,所赖以生,不可一日无。其于仁也亦然。但水火外物,而仁在己。无水火,不过害人之身,而不仁则失其心。是仁有甚于水火,而尤不可以一日无也。况水火或有时而杀人,仁则未尝杀人,亦何惮而不为哉?”李氏曰:“此夫子勉人为仁之语。”
本章是对前人“仁所以保民也”、“不仁则民不至”思想的升华。仁满足的是人类精神的需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超出动物本能的部分,也就是人的社会属性。不但孔子讲仁,诸佛菩萨也讲仁。的确可以说“仁德”是人们幸福的第一需求。
人们需要仁义,但有时却害怕仁义,认为自己讲仁义,如果他人不讲仁义,就可能可能给自己带来损失。天下熙熙皆为利趋,人们的心都钻进了个人利益的死胡同里,人们缺仁缺得太多了,以至积重难返。自私自利之心不放下,仁道之行难于上青天。
但从长远的角度比较一下,“行仁”与“行恶”哪个损失大呢?如果社会上的每个人都认识到了“行仁”的良性循环,并积极行动起来,就真正形成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大同局面;人人在为他人服务,众人皆在为我服务,试想一下,这个世界、这个人间该是多么美好!
至于说到孔子所提倡的“杀身成仁”,那也不是仁本身“杀”人,而是“不仁者杀仁”,人们为了维护仁而自觉自愿地献出自己的生命。 即使“有杀身以成仁”,也是英名永存。
学习《论语》可以修心养性!会让生命在百转千回中多一份厚重与福气,我已经在“简书”发表了百余篇感悟,如果想系统地看,请在“简书”搜索引擎搜“教育参悟人”。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