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散步,我和宝宝到了猫爷爷家门口,猫爷爷正在点炉子,宝宝很惊喜地围着炉子转,看炉筒里的青烟直上碧空,帮助爷爷往炉子里添点木头,我们和猫爷爷一起围炉烤火聊天,一起吃热呼呼的烤红薯,我以为是这炉火造的气氛使然。
火使我有了乡愁,炉火是乡愁里最温暖的记忆了。是的,孩子本能地熟悉这样的“火”,她的潜意识里应该藏着远祖的记忆。
记得以前在历史博物馆看到山顶洞人的塑像,以一家人为单位,老少围着一堆火,和我以前在塞外家中的冬日生活一模一样。我感喟,几十万年了,围坐烤火的形式还是这么亲切纯朴,让人怀想不已。
我记得自己大概七八岁就可以熟练生火了。寒假里,父母一早上班走了,我起床,把炉灰拔拉干净,把还未燃尽的煤渣捡回来,自己动手劈柴,先把废纸揉成纸团放在最下层,上面横七竖八搁几片废木头,最上一层搁敲碎的煤块,然后我从下面划火柴,把纸团点着火……很快,一炉火就红红的了,很快就把炉壁都烤热了。我和小妹妹围着炉子烤豆子,烤土豆,烤红薯,烤胡萝卜……烤我在那年月能找到的各种好吃的。最好玩的是我可以很快做出一根棒棒糖,把一块水果硬糖放在炉盘上烤熔化了,化成片状时,趁热用夏天存下来的冰棒棍或细筷子往糖上一粘,把烤硬了的糖片取下来,就是一根漂亮的棒棒糖了,我以为,那比今天在店里给宝宝买的任何口味的棒棒糖都好吃还好看呢。
不过在炉边也发生了一件可笑了全家数年的事情。那天炉上水嘶嘶地开,三年级的我急匆匆跑去提水壶,水壶太沉了,我因为手臂吃力而太靠近火炉,说时迟那时快,水壶提下来的瞬间我的裤子也发出焦糊味儿……我吓傻了!因为裤子布是当时最时髦的面料-----尼龙布!我的裤子膝盖上被火炉烫焦手指粗细的一条,这是作文得奖母亲奖励我的新裤子!刚刚穿上二天。母亲还没来得及责备,父亲怒气冲天地跑过来,把水壶提上火炉,再模仿我的动作提下来,大声教训我:“你咋能靠火炉这么近?”他也学我把腿靠近炉子,话音刚落,又一股焦糊味儿直冲鼻子,他的裤子膝盖部位也烧焦了!母亲在一旁本来要数落我,此刻被父亲的愚蠢模仿秀逗得大笑出眼泪……父亲极尴尬。
从小学上到中学的冬天,教室总是太大,炉子却只有一个,挨着老师的讲台,老师上完课就走了,炉子常常灭了。我们要挨冻一整天,唯一能够取暖的时间是上午课间操休息15分钟时,跑到教师办公楼大厅里抱暖气,手还没来得及暖和过来,上课铃就响了……放学后在北风呼啸中走着回家,没有围巾和帽子可戴,冻得何等样的鼻青脸肿!在那样的冰天雪地里,进门,最先看见家中的炉火熊熊燃烧,心就安稳了,踏实了,坐在炉子边,把冻得没有知觉的脚伸出鞋烤火,把两手拢在炉火边,在手脚渐暖的时候闻着饭菜的香味,天寒地冻的种种苦处都可以在炉火的温暖中化解、忘记了。冷和热的对比鲜明,使炉火给我的温暖格外温馨甜美,我童年记忆中的幸福生活的场景无不和一炉火有关系。
在零下三四十度的地方过冬的人们,滋味太酷了,怎么可以没有火呢?直到今天,那地方的平房人家还是这样自己点炉子生火过冬的。远离了那样的炉火的我,如今总怀想着那样一个院落,白天,我推门看见的是一望无际的碧蓝晴空,白净的一缕炊烟直上,屋檐上覆盖着一冬不化的积雪,檐下挂一排排雪化了又冻结的冰棱,透明的好像冰糖一般,让我总有伸出舌头舔一舔的愿望……夜里开门,我看见的是一望无际的深色的夜空,繁星密布,那星星光芒四射,也如镶嵌了冰渣一样,晶莹剔透,恍惚迷离,好像要跳到院子里来……而最最美好的还是门里的那炉火,在北风的严冬里最重要的“火”,它带来冬天里的种种热情生活,亲戚朋友或一家人围炉做饭、烧水、聊天、喝茶、吃零食……到了夜半醒来,灯已经关了,而炉子里的火光还跳跃着,把光影投射到黑漆漆的屋顶上,好像一朵摇摆跳舞的红精灵,衬着窗外呼呼的北风敲打窗棂的声音,让我心那么温暖安宁,身边睡着父亲母亲和姐妹,那时那刻知道自己不是安徒生童话里的“卖火柴的小女孩”。
厨间风月谈:请火给我翅膀九五年后我到了南方工作,远离了北方酷寒的冬天,但我是那么不习惯南方潮冷的屋子,阴雨连绵的冬天里居然没有火,煤气灶上的火是单纯拿来煮饭的,饭熟了,火也就灭了。我整天怀里揣个小热水袋,睡觉也要脚底放热水袋,那样的取暖方式实在简陋,连我的生活热情也是淡淡的了,放假了,我整天缩在被子里不肯出门,外面连天连夜不断的阴雨,一两个月都不肯放晴,潮气和冷气侵骨,比之北方的寒风凛冽难受百倍,因为没有了那一炉热烈的炉火带来的强烈温暖和种种生活乐趣。
这便是我后来在诗里写的:
我不能设想
冬日里没有火
那么柔软
富有动感和节奏的
和着煤块木头
唱歌的物质
最好 还有嘶嘶着的水
在火上 快乐翻滚
无论冷的 渴的 累的
无论是谁走近
无论忧伤的 迷茫的 绝望的
都能在刹那间喜悦
南方三年,身在故乡却像在异国,心情就像那年年潮冷的冬天。我无法不想念北方的故乡,我以为那风雪飞沙,苦寒长达半年的塞外草原是我真正的感情上的故乡:
想起冬日的火
我总忍不住微笑
窗外的北风和冰雪
仿佛与我们无关
它很柔软 好像我们
无意搁在外面的
另一个心脏
我们如此依赖它
因此判断
世界是否荒凉
我于是日日想念着北方的那炉火。那样的“火”对于我,意味了亲人的相守,天伦之乐,意味了人们温暖相携的美好情谊,精神层面上的理解和沟通,它于我,简直可算是一种理想生活的图腾了。
它和铁 木头一起来
它溶解一切所能溶解的
它温暖一切所能温暖的
只要冬天里有火
就有活下去的理由
我希望我是火
当你开门时
看见并且喜悦
我带着体温去抚摸
冻结的角落
一切跳跃并且舞蹈起来
我可以变成任何形状的
但必须是火
我的图腾必须是太阳
让大地唱歌的
就是这样一种
淳朴简单的物质
从南方回到北京后,我住在租来的破平房里,寒冬自己生炉子取暖,恢复了“清贫快乐着”的生活。我那时出门,总是低着头,为了顺路捡点可以烧火的木头,我看见哪里的垃圾堆有人家扔掉的装修废木料,肯定乐滋滋的捡回来,劈成碎片来点炉子。“世界上没有垃圾,垃圾只是人们放错了地方的东西。”这个观念养成了习惯,真是受益,直到今天,在看似滥俗的路边书摊里,上个星期我搜罗了几十本的旧的原版好书,生活清苦,但理想的“火”依然在熊熊燃烧。
我如此喜欢烤“火”,我依恋着火光里的温暖。我坐在电脑前写字,我的字就是我的那炉火,一旦亲手点起来,很是爱护着,有空来照看着,让自己那炉火苗始终跳跃着,因为那是我的心灵之火,我要让自己的灵魂温暖着,我希望友人来访,也有如围坐烤火一般的乐趣,而我看见博友、微友有一炉真正的好“火”时也是一样喜悦和爱护着。
“火”的温暖还在于人心的温暖和美好吧。
土壤承载的一切记忆
让火来结束
那些丑恶的 可怖的
而美好 也将于此飞升
如果我离开世界时
也请火给我翅膀
落入大地时
我愿是一粒
温暖的尘埃
2006.4.19凌晨
厨间风月谈:请火给我翅膀
网友评论
火给人温暖,是所有温馨的代名词,它使人留恋,让人停靠……真的,很难想像如果没有火,人类在这片蛮荒冰凉的大地上,该如何找到生存下来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