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看到过一位作家在网上回答读者的提问。
读者问:现在网上的某些社交平台简直可以说是乌烟瘴气,很多内容不堪入眼,怎么办啊?
作家回答:不要整天看那些平台。
这是我从那位作家身上学到的最重要的一句话。
其中的道理,不仅仅是要懂得主动抵制、拒绝垃圾信息,更重要的是,认清某些平台上的信息的局限性和虚伪性,以避免盲从。
在信息过剩的时代,盲从很可能比无知更可怕。
在我小时候,我就听到过这样一句话:在网上,你不知道对方是人还是狗。
时至今日,这句话仍然是真理。除非整个互联网发生翻天覆地的重大变化,否则,这句话一直都不会过时。
操控一个拥有美女头像的账号的人,有可能是一个胡子拉碴的彪形大汉。而且,一个人完全可以拥有多个身份不同的账号,一个组织能够拥有的账号和身份更是有可能达到多数人难以想象的天文数字。这应该是很多人都能够明白的常识。
即便是在实行实名制的网络平台上,某些人仍然有可能通过某些技术或者权力来冒用其他人的身份,或者虚构出许多个不同的难以辨别的假身份。
在不能通过某些技术手段或者权力去核实的情况之下,谁都难以分辨,在某些网络平台上发表某些言论的账号到底是真人,还是假人。
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提出或者支持某观点、某主张的人多”这一要素不能成为辨别是非、辨别真假,或者说是“站队”的考虑因素,至少不能成为唯一的考虑因素。
连真实性都值得怀疑的东西,有多少是值得相信的?
但是,对相当多的一部分人而言,想要避免盲从,是有一定难度的。
事实上,很多人也根本不愿意避免盲从,或者说,根本就从没想过。
很多学者都说过,这符合大多数人的本性。
人的本性里面,确实有“喜欢抱团”这一点。
这也确实是整个人类社会存在并发展的基础,无可否认。
但是,不同的“抱团”是不一样的。
相对明智的人能够看出,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比人与狗之间的差距还要大。能够认清这一点的人,肯定不可能和所有的人“抱团”,更不可能不分青红皂白地认可所有的人、所有的观点。因为,他们知道,同时认同两个自相矛盾、甚至截然相反的观点,那叫精神分裂。
相当多的一部分人却不这样想。
他们“站队”的方法,以及他们支持某些观点的方法,除遵从所谓的权威之外,便只剩下两个字:人多。
在他们看来,只要散播某些观点、某些主张的人多,那些观点、主张就一定是对的、有道理的,哪怕他们根本说不出那些观点、主张符合什么道理。
他们根本想不到,也不会去想,在很多时候,尤其是在某些网络平台上,所谓的“多数人的观点”,很可能只是一群真实身份未知的人,甚至是某些软件所操纵的大量账号的手笔。
事实上,“开局一张图/一句话,接下来全靠编”才是流传在很多网络平台上的那些真真假假的故事、段子、心灵鸡汤,以及某些出格观点的常态。它们当中的绝大部分都是完全无法被证实或者证伪,即使能被某些具体事例匹配也毫无普遍性的东西。
而且,这些东西当中的很大一部分都是被某些人操控的某些账号通过各种手段宣扬起来的。
所谓的“人多即正义”,其实来自事实上的“音量大即人多”,也就是事实上的“音量大即正义”。
因为,在多数情况下,稀松平常的话语,根本就不能引起多数人的注意。某些出格的、耸人听闻的观点和主张,反而会像病毒一样飞速传播。尤其是在某些人、某些软件的大力宣扬和鼓吹之下。
这不仅让很多不愿动脑子的人陷入盲从陷阱,还有可能在他们的脑海中种下与现实不符、甚至是与现实相差十万八千里的观点。
一群人宣称“养一个孩子要花几百万”,难道挣不到几百万的人都没有孩子、都不能有孩子?
可惜,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根本不会去想这一点。
久而久之,日复一日的以讹传讹一点点地把盲从陷阱编织得越来越大,让陷阱中的人越来越无法自拔。
我不会去劝那些只愿意盲从的人。
因为,去劝他们,会被他们视为多管闲事。
他们不需要,也不愿意被别人管。
2021.6.2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