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多数时间在整理、整合、优化已有的店内工作执行标准化流程,同时,也在建立新项目执行流程。
越来越注意到,在极其细致的工作进行之前,很有必要把工作进行中的边界、原则、要领,确立清晰。
否则,很容易不知不觉陷入细节做细节,进入常说的习惯陷阱——
把喜欢的事做过头
把擅长的做过头;
把难事往后推!
就拿一个“私人订制”项目来举例,在这个标准化执行素材提取的过程中,总结出该执行流程的前、中、后分别需要重视的要点有以下内容。
流程执行前
人选的准备
一个“私人订制”关联到的人员角色有:店长、顾问、专家、操作者。
其中的每一个人选确定到人,先提前做好一对一沟通,再针对客人问题解决及方案确定进行碰头研讨。“私人订制”项目需要一个连续过程,中间的信息链接十分重要,所以,尽量能固定的角色都需固定人选。
文字资料的准备(各项表格、协议等)
无论是初诊时的问诊表,还是每次操作完成的各项记录表,包括需要客人离店都的各项配合事项交代及对方确认,都需要在流程进行前做好充分准备。
这个准备并非只为了过程中避免慌乱,更重要的是前期的准备,会筛查出有可能遗漏,但很重要的执行步骤,同步做好预先流程的设置或其他相关准备。
客人到店的时间确认
这一点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由于“私人订制”对客人承诺的特殊性,必须对客人的每一次操作,要有“有效性”的保障。
所以,特别是初诊,客人必须先由指定专家做充分诊断,才能确定私属的调理流程。
由于客人的需求在很多方面都需要顾及。所以初诊时,操作者、专家、顾问、店长必须同步服务,以便对“私人订制”客人的整体方案重点实施方向做共同确认,并得到客人本人发自内心的认同。
流程执行中
既定步骤的到位执行
这一点的保障,不但要在执行前做考核检查,还要在执行过程中实时考察。
内容包括:店长对各角色按照既定流程及标准执行的步步确认。
这里包括各角色执行者的工作开展和店长的过程检查,以确保成效。
人员分工的执行检查(现场)
店长总体及时协调,各步骤有预案准备;
操作者各环节的操作要求及达标检查,要记录在案,做绩效备用。
客人的体验感受确认
关于体验感受,需要特别关注客人的个体差异。这其中包含很多因素,比如客人:
身体状况的特殊性;
生活起居习惯的特殊性;
目前生活节奏的不可控因素;
身体受力的程度;
目前的养生理念(好的方面和有待提升的方面);
个人目前想要的和需要的之间的差距......
客人的接纳程度确认
这一点重点是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客人对初诊后专家的调理建议和诊疗方案,是否同意,并认可专家的专业度;
另一方面是:客人对调理投资计划是否能够接受。
客人的配合态度确认
由于“私人订制”项目的个体特殊性,再加上动态变化的不可控因素,前期沟通要确认客人的配合态度,这个非常重要。
因为确切的说,一套“私人订制”的方案实施,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在科学养生的指导下,对客人有碍于健康的不良生活习惯做有效的修正和调整。
所以,一旦中途半途而废,客人要解决的问题达不到解决效果,店面要树立的良好口碑也无法树立起来。就无法做到双方“共赢”的达成。
当次服务的步骤内容确认
操作完成后,由于“私人订制”的单次项目,并非按照通用“套盒”或固定套餐实行操作,所以,一定不能疏漏这个~档次服务项目确认环节。这会有助于客人明明白白消费,避免产生由于告知不及时而发生的不该有的误解。
流程执行后
各角色信息整合
一次服务结束后,从店长、顾问、专家、操作者的不同角度得到的客人信息需要做及时的整合处理,以便接下来的售后工作做的更准确、及时、到位,同时,也为下一次的服务做好各方面充分准备。
客人店内店外服务重点(进店服务+售后服务)
客人离店后,所有售后服务的重点都应以在店时得到的信息为起始点,按照专业诊断后给出的专业建议,指导客人日常习惯的注意事项,并鼓励和关注客人的习惯替换和优化过程。
这是介入“私人订制”流程的每一个不同角色工作人员的重点服务原则。
客人再次进店前的连续信息确认
就一个“私人订制”客人的每日连续信息跟进工作十分重要,比如:体征各项指标的跟进和确认。这是反应在调理过程中的重要指标。指标的连续性对客人每次身体调理的方案确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有效的项目要想持续经营的好,就必须为客人解决问题。这个过程,绝不仅仅是操作完成那么简单。
这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服务过程,
是一个团队管理系统,服务个人健康系统的工程。
值得深入探究并精耕细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