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城市与建筑咖啡与生活旅行
场所·无图系列(3)‖ “Hi!财厅前见” : 一个近代城市意象

场所·无图系列(3)‖ “Hi!财厅前见” : 一个近代城市意象

作者: 大地倚在河畔 | 来源:发表于2017-07-15 15:44 被阅读369次

重要的是,我们的环境不只有能够造成方向的空间结构,更包含了认同感的明确客体 …… 都市环境系以集结为基础,经常提供了许多认同感的可能性。                  ——诺伯舒兹①



弥漫着近代情调的城市风景

如果有人问广州古籍书店或老字号太平西餐厅在哪儿,上年纪的老广州时常会答道: “就在财厅前,到那里就可以看到了。” 又或以前人们要到这附近某处,往往彼此相约  :  “在财厅前等吧。”由此可见, “财厅前” 曾经是广州老城中心一个多么重要的地标式场所。

这是一个小广场,位于北京路北边尽端。由于此处是广东省财厅大楼前的一片小平地,市民就习惯称之为 “财厅前”。严格说这个狭窄地方实在不能算是什么广场,只能说是街道拐角处一个略有尺地可供驻足的地方。

从北京路南端沿路向北走近财厅前,是一种相当愉快的经历。特别是当越过中山五路之后,财厅前周遭建筑赫然在目风格尽显,一个近现代不同时期建筑和谐共处互相辉映的街景那样清晰真切,瞬间呈现深存我们 “记忆”中的弥漫着近代情调的广州意象。

视觉焦点是那幢仿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的省财政厅大楼。这幢由法、德两国工程师设计建造于1919年的近代古典折衷主义建筑,有壮观的穹窿顶和仿罗马双巨柱式大门,以及门前的弧形大台阶。近代广东省财政厅前身为明清两代的广东承宣布政使司(即藩司衙门),是朝廷派驻广东的最高行政机构。布政使在明初设置时俗称 “藩台”或“藩司”,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民国之后才在此基础上建设 “广东省财政厅” 。也就是说,此处从来就是城市中心及城市重要机构所在,在市民心目中具有某种象征性。那巨大而优雅的圆顶一直是市民确认自身与环境关系、形成城区方向感和认同感的实物及情感标志。

构成 “财厅前”整体环境的,还包括其它各类建筑。在邻近小广场的北京路北段,东侧有仿古典主义风格的北京路文具批发部大楼、建有优美垂线和拱形窗的仿哥特式科技书店大楼。毗邻而置的多家书店及文具门市飘散几许温厚的城市文化情调;西侧是相互连接成悠长廊道的骑楼建筑,与东侧不同的是,此处乃传统百货业重地,商业气息浓重。此外,西南侧有一条与中山五路连通的老街巷——昌兴街, 此街是为纪念 19世纪末至 20世纪初在澳洲谋生继而创办广州大新公司,为城市做出了贡献的一对兄弟而命名的。街内那些虽然陈旧却依然实用及富有活力的古老民居,极大地增添了这场所的世俗气息。

有趣的是,场所北面,如今巍然矗立着同样建有优雅圆顶的省财政厅新大楼、湖水绿色玻璃幕墙的广州大厦以及更为高峻的瑞安广州中心等多座现代高层建筑,客观上成为一个巨大背景,与场所中的老建筑构成强烈却又和谐的对比,暗喻着城市发展的历程及意义。

集结 · 多样

从唐宋千年古道,到清代商业繁盛书坊兴旺的双门底遗迹,连同附近散落着的瓦舍飘檐趟栊脚门,无不彰显这老城区域的传统特性。然而就在此地,却矗立着这样一幢西方异域风格建筑,而且是集结了柱式、穹窿顶等经典样式的建筑。而财厅楼前两侧悠长的骑楼廊道,也明显带有地中海亚平宁半岛博洛尼亚优雅柱廊的影子。城市是一种集结。

富有意味的是,这些异域建筑的存在及与本土建筑的混合,市民百姓总是习以为常,视若当然。尤其是像这幢典型的折衷主义建筑,以及两列极富风情的骑楼廊道—— 这些已然地域化的建筑样式,并非出自某种历史的强制,而是城市自身的选择。这是否象征了都市的某种多样性的精神呢?

适宜参与及活动的空间尺度

流连于此,还会有一重要而明显的体验,那就是场所的宜人尺度。这里没有那种刻意营造的宏大场面和炫耀的盛大气势,整个结构是紧凑的符合人的尺度因而适于日常生活的,从某些角度看甚至是略嫌狭窄的。就在这种有限的空间中,现代城市凭借竖向的建构,在紧凑中同样获得一种宏大的气度。老城区的紧凑丝毫不影响场所给人的视觉震撼与审美愉悦。

因为它的适宜尺度,这里的每个角落都是市民们乐于前往和轻易可达的。一个紧凑的空间不会让人望而却步。由于这场所座落于居民稠密和文化商业繁盛之区,它本身就是一个繁盛的公共空间,平时总是汇聚人气,有着适当密度的人流。也时常举行一些社区活动或更有规模的公众咨询及社会宣传活动,周边居民和过路行人都便于参与。“‘参与’和‘活动’是构成城市的重要因素,城市之所以成为一种艺术,最大的特点在于‘参与性’——它需要人们在其中穿梭活动”。②  市民能够被吸引前来参与及活动的前提之一,就是场所要有适宜参与及活动的空间尺度。同时也有一个心理尺度问题,原本那些古典主义建筑譬如仿古罗马的柱式建筑,多少有点权力象征或以所谓高贵感而盛气凌人,但由于它们被 “平等”置于城区同样富有特色的地域建筑中,在空间比例上也很紧凑,现在看来没有刻意夸张,因此在长期的日常生活中距离感被逐渐消除。在今日广州市民心目中,它们只是一种外来风格的优雅建筑,仅此而已。

财厅前在空间和心理上的小尺度近距离,似乎更符合这座城市的性格。值得强调的是,这种不事张扬、谦逊克制和充分考虑人的活动需要的环境尺度,是广州历史性格一种物化的准确表达。尤其当我们联想到今日广东作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其财政厅办公大楼并没有那种显示财富与权力欲望的规模与气势,反而在充满市民气息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渗透散发一种城市历史的悠远感和优雅艺术趣味,显示某种世俗的高贵,这就足以令人在不经意间生发出由衷的赞赏和敬意。

                                        (修改于07/2017)


※注释

① 诺伯舒兹——著名挪威城市建筑学家,他于1979 年提出 “场所精神” 的概念。著有《建筑中的意图》《存在、空间与建筑》《场所精神 : 迈向建筑现象学 》,它们的共同点在于表明建筑是赋予人一个  “存在的立足点”  的方式。在《场所精神 : 迈向建筑现象学》书中,诺伯舒兹深入探究了建筑在精神上而非实用上的涵意。他强调  “环境对人的影响,意味着建筑的目的超越了早期机能主义所给的定义”。认为谈论建筑要从 “场所”开始,“场所 ” 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人记忆的物体化和空间化, 或可解释为对一个地方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诺伯舒兹还在书中探究了 “场所”和“艺术” 之间的关系。在他看来,建筑的意义并非仅仅在于达成功能、工程、商业等目的,而是追求一个更接近于艺术与人类文明的目标。“场所” 及“场所精神” 也就成为建筑达成此意义的一个基本条件。

② 见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性方法》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 P.88


“我们塑造城市,城市也塑造我们。”

20170715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场所·无图系列(3)‖ “Hi!财厅前见” : 一个近代城市意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kee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