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4日 星期一 阴天
兰绘时光手机拍摄儿时的年味浓如酒,至今思来令我醉。
长大后离开家乡,我就与家乡的“年”渐行渐远,但不管身处何地过年,儿时的年味,不需要我刻意的去回想,就会历历在目,它在我能够记事起,就开始刻入我的记忆系统,而且是永久保存的。
哥哥的草稿纸犹记小时候,年的味道总在家家户户开始“贴红纸”的时候,浓的不可开交。
“贴红纸”是家乡的一句俗语,它表达的可不单单是字面上的意思,它其实包含三个内容——裁剪红色的纸、在裁剪好了的红纸上写字、将写好了字的红纸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贴红纸”的中间步骤也是关键步骤是“写红纸”,也就是写春联,写小标语。
父亲识字不多,我们家“写红纸”的任务一般都是落到哥哥们的头上。
我能够记事的时候,大哥已经有自己的小家,二哥在外求学,年前往往还没回家,所以,过年“写红纸”往往是三哥不可推卸的责任。
农村的男孩子,自打读了书能识字起,就会被父亲母亲鼓励着写每年的春联、标语。第一年,他们还写的歪歪扭扭的,第二年便大有长进,若干年后已经写的很不错了。大概是每年要“写红纸”的责任鞭策着他们去练习的缘故吧。
我最喜欢看哥哥“写红纸”了。记得某年,是我和三姐协助哥哥“贴红纸”。
哥哥先在心里默想了一下家里各个地方要贴些什么,然后就指挥我和姐姐裁剪红纸。我和姐姐将集市上买来的几大张红纸按哥哥的要求,裁剪成大小不等的方形或长条形状的样子。
哥哥将家里的“八仙”饭桌理空,在上面摆上砚台和毛笔,他还拿出了《春节对联集》,寻思着大门该写什么内容。
哥哥先写小标语,刚开始写的时候,难免要作废一两张纸。因为写的不好,比如字体大小不一般,字与字的间距不相等,我和姐姐便会哈哈大笑的“嘲笑”他,说他这个大书法家是“浪得虚名”,哥哥也会咧嘴傻笑着将他的“杰作”揉成一团,嘴里喊着“作废作废”,并将它丢在一旁。
姐姐将嘴附在我耳边,小声的对我说,我们不要盯着哥哥看,免得哥哥紧张,浪费太多的红纸。
我点点头,将各种形状的红纸分开理齐放在“八仙”桌旁的长凳上,就借故说要离开一会儿,说要去看看母亲有没有煮面糊。姐姐也装模作样的低着头数着裁剪好了的红纸。
待我稍后回来再看哥哥写字,只见他已经找到了书写的感觉,他挥笔自如,越写越顺,字也越写越漂亮。
小条标语的内容哥哥早已烂熟于心,哥哥一般写的是四个字的标语,有的竖着写,比如“六畜兴旺”就要竖着写。有的要横着写,比如贴门顶正中央当横批用的“开门大吉”和“吉星高照”。
家里有几扇门就要写几个“福”字,几张大的正方形纸上,哥哥认认真真的写着大大的“福”字……
贴家门口正大门上的春联有些讲究,因为它最会引起客人、朋友、邻居的注意,而且它表达的往往是一家人的美好的由衷的愿望。长大后,我常常回想,感觉许多人家大门前的春联,分明就是“劝告格言”,对我有着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
所以,要贴在大门上面的红纸上的内容,哥哥几乎每年都会换着写。如果去年写的是“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财”,那么今年他就可能换换“花样”了。
那一年,我超级喜欢哥哥写的大门春联——“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我觉得它贴在我们家大门前特别美观,我们家分明就是积善人家,幼小的我也把一个“善”字牢牢的刻在心里。
大概一个来小时,一张张的红纸上都被哥哥写上了字,摆在长板凳上晾着,等晾干了之后,我和三姐便屁颠屁颠的跟在三哥后面帮着哥哥“贴红纸”。
母亲早已将麦粉做的手工面煮糊,好给我们当糨糊用。
哥哥端着半脸盆温热的面糊,用稻草做的刷子刷着面糊,我将要贴的“红纸”挑出递给三姐,三姐便在刷有面糊地方粘贴抚平。
三姐贴的时候也极其认真,因为她如果贴不好,不光我会阴阳怪气地说“风凉话”“取笑”她,哥哥也会象征性的用手背敲一下她的脑袋,说她“笨死了”。
要不了多久,家里便被我们贴的红纸弄的喜气洋洋的。鸡笼上有“金鸡报喜”;牛栏、猪圈旁的墙上有“六畜兴旺”;谷仓上有“陈谷满仓”;灶台旁的墙上是一张方形的红纸,上面从右到左依次竖写着“上天奏好事、司命赐福、下地降吉祥”。
饭桌旁的屏风和旁边的墙上贴的红纸,我喜欢把它简称为“童言无忌”,它是我小时候最喜欢念念叨叨朗读出声的标语,内容是二十四个字的顺口溜——“孩童言语,百无禁忌;东成西就,南通北达;四季平安,阖家欢乐”。哥哥姐姐说,有它的存在,过年期间就不怕我们小孩子说错话了。
每片门板上,我们将“福”倒着贴在门锁偏上的中间。倒贴“福”字不知是哪一年流行起来的,寓意“福到了”,村里面每家每户都会倒着贴“福”字。
最后,我和姐姐扶着梯子,哥哥在大门的两旁贴上“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再在门的顶上正中央贴上横批“吉星高照”。
“贴红纸”的任务就在我和哥哥姐姐的嬉笑中顺利的完成了。
闭上眼睛,安静下来……
红的对联,红的横批,红的标语……家家户户如此,村里的大厅堂如此,随处可见贴着的红纸黑字……幼时我的世界啊!洋溢着过年的浓浓滋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