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蛮喜欢盒饭的,就是这种可以自选两荤两素,饭随便加的那种。一般吃的时候先全面巡视一下,问问老板,诸如“狮子头算大荤还是小荤?”之类的问题.... 打菜的时候,提出“豆腐浇在饭上”这一类的具体定制要求....然后心满意足地带着自己那一份狼吞虎咽地吃完。
为什么喜欢盒饭?我也说不上来,感觉它给我一种安心的富足的感觉吧,或许心理学家会分析出来,我爱盒饭是因为缺少安全感,小时候肉没吃够之类....
前几天排队吃某网红面时,和几个朋友谈到每个人最喜欢的食物是什么,有的人说“大闸蟹”,有的说“牛排”,突然一个93年的朋友说:“黄瓜!” 大家面面相觑,停顿了一秒,彷佛无法相信一样,好像一个几千年的制度要被颠覆那样。
我立即开始调动我们公司HR培训过我的开放心态来思考,对啊,黄瓜为什么就不可以呢?
在我,也包括很多和我差不多时代的人心里好像食物也是有等级的,食物的等级制度是:
龙虾 >鸡>猪肉>鸡蛋>青菜>饭
小时候有时候吃饭吃不下了,妈妈会说,那么把肉吃了,青菜就算了吧,鸡蛋吃了,饭实在吃不了就算了..... 加上有些东西,像龙虾,大闸蟹,海鲜,甚至鸡,肉之类也确实带有无法轻易吃到的价格标签....慢慢地,“食物的等级制度”就在我心里建立了。在那时的思路里,烧的最好的黄瓜也无法挑战烧的很糟糕的鸡。
但现在早就时过境迁,吃对于多数人只是愿不愿意张罗,价格标签变的不那么敏感,你去问问上海的小孩,我敢保证多数小孩绝对不会觉得肉比青菜高级多少。
以前有本奇书叫《格调》,讨论各种吃穿住的格调和品味,已及其背后彰显的所谓“阶层”,比如穿化纤面料显示中低阶层,西装老是烫的很平挺可能是可怜的中层希望进入上层的标志...摆个结婚照,旅游照在屋子里可能是...等等..等等.... 但时至今日,所有这些的所谓“格调”规律都破碎了,无比的细分了,是不是还有规律可循?或许有,但很难用一本书来总结了,在新的世界里,没有什么事物,更不用说人了,是可以用固定的等级来划分的了。每个人,每样东西都有自己的价值,取代社会一般价值的是,个人的主观价值份量越来越重。
大家清了清思路后,再次讨论最爱的食物,“葱油拌面”,“罗宋汤”,“不...我还是改为小龙虾吧”,“仔细想想我还是最爱薯条”...答案开始更加千奇百怪起来...
队伍快要排到了,这个网红面店的老板一如既往地用上海话“教育”着各位排队的吃客,网红店的老板确实就是这样任性。
我最喜欢的食物是什么?
菜肉大馄饨,不是荠菜做的,我喜欢青菜加猪肉,里面也不可添加香菇之类...汤头要大,里面要加一些猪油,皮其实是厚一点好吃,略有嚼劲的皮,冬季特有的青菜香,猪油香...缺一不可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