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413759/d80fe8edca388d2a.jpg)
楠天下的太阳花/原创
一
三年前,我的第一批习惯养成项目都是全新滴。
什么情况呢?
这些习惯都是建立一个新项目,「回顾当天」,「第二天计划」,「训练收放自如的意志力」,「请客吃饭交友」,「砍掉陋习工程」等等。
这些习惯的最大特征是与过去的旧习惯无关。我还发现,建立全新习惯自然会挤压旧习惯的生存空间,尤其是不良的旧习惯。
然鹅,我在持续建立新习惯的过程中,发现一个硕大的问题,这个问题让我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新习惯的牵引力让我一路狂奔,但旧习惯不断地拖后腿,我最终力不从心,步履蹒跚,甚至寸步难移。
前面的文章,我说过,三年时间我折腾了56个习惯。这说明,单纯依赖新习惯的量能堆积,已触碰到成长的天花板。
想到这儿,我的「楠天习惯成就实验室」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我开始推动战胜旧习惯的习惯。
二
我开发了一套隐性习惯体系。隐性习惯是一个非常奇妙有效的实战项目,这次不讨论,把这个神秘的内容留给有准备与渴求的人。
我实施的第一个隐性习惯是「细嚼慢咽」。
以前,我吃饭时,那是狼吞虎咽,风卷残云,三五分钟搞定一顿午餐。徒弟当面说我几次,「吃饭太快,务必要改正」。我心戚戚然,为何她可愉快地慢吃慢咽,而我就收不住吃的节奏?
经过三个月的操练,这个旧习惯得到有效扼制。其中奥妙在哪儿?我先讲完第二个隐性习惯后,我们一起来分享。
你肯定有这种体会,无所事事地刷微博,微信,浏览各类自媒体文章,不亦乐乎?
当你身体的满足感过后,你会发现,哎哟喂,NND,又浪费了一大堆宝贵的时间,最重要的事情又没做。
日复一日,你就在这种沉沦与愧疚中煎熬,被这两种感觉反复打脸。
心理学认为,这些负面情绪会消磨你的能量,你会越来越消极和清瘦,成为一个怨天尤人的假积极分子。
我也是这种恶习的受害者。我把这种旧习称为「刷网癖」。这直接导致我的第二个隐性习惯的诞生。
如何战胜这个旧习惯?
首先要从语言上翻转,我把「刷网癖」转换为「禁止刷网」的习惯实验行为。
这是建立一个习惯的第一步。
三
前面讨论这种恶习的煎熬。我们往前追溯,这种旧习惯如何形成的?问题出在哪儿?
反省自己的时间管理,杂事务太多,生活场景驳杂,人为割裂大量碎片时间,无法集中时间处理日常事务,包括阅读与写作,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事实上,分析这个原因意义不大。为啥?我们的目的是提出解决办法,而不是找自己的茬儿。
回到第一个旧习惯的废除历程。每当我吃饭「狼吞虎咽」时,我立即提醒自己,「细嚼慢咽」。
用「楠天习惯成就实验室」的范式语言来说,「一当我狼吞虎咽时,我就立即细嚼慢咽」。
这是不是相当于小学一年级学生的造句?是滴,就是这样简单。「一当……就……」,就是改造旧习惯的标准范式,并且把这个范式嵌入到你当下的场景。
用在我的第二个隐性习惯中,和这个姿势一样。
「一当我刷微博时,我就看《孙子兵法》」,「一当我刷微信公众号时,我就写文章」,「一当我看国际新闻时,我就联系朋友张三」,等等。
《孙子兵法》是我当前主攻的阅读书目,写文章是因为我正在写一本书,联系朋友张三是我建立人脉的新习惯。
一当我浪费时间,没有聚焦到当前的目标事务时,我就立马把自己从悬崖边拉回来。
这是建立改造旧习惯的第二步。
要使这个固定模式有效,有个大前提,你必须准备好你将要干的事情,否则,你就会在继续刷网的路上沉沦下去,越走越远。
改造旧习惯的第三步,就是把「一当……就……」的范式持续执行下去。
每天你刷网时,你就关掉网页,马上干为自己准备好的事项。
什么是准备好的事项?
如果你要从刷网上转换到练瑜伽,你身边马上就有瑜伽垫;
如果你要从刷网转换到写文章,你的写作软件或写作本触手可即;
如果你要从刷网转换到阅读《刻意练习》这本书,这本书的电子版或纸质书已在你手边。
四
「一当……」这个词语相当于一个按钮,就像电灯开关一样,是瞬间,立马,立即需要行动的事情。
所以,一当你按下按钮时,你务必要从刷网中脱离或抽身出来,否则,这个旧习惯改造工程必然失败。
并且,如果下一步的准备工作不到位,这个按钮就白按了。
不但要准备好后续应该做的事儿,还要把这个按钮持续。不要奢望一次就把句子造好,不要奢望一次就矫正旧的不良习惯,不要小瞧旧习惯的长久沉淀的力量。
旧习惯的改造要看你在这个习惯消耗了多长时间,新习惯的建立要看你是否每次按钮打开你转移到新事项的成功率。
你有十年烟龄,「一当拿起香烟时,你就掐自己一下,吃两颗糖,同时看《摆渡人》。」这个流程你一次还不行,必须重复多次。
你想减肥,但喜欢吃零食,「一当你拿起零食时,你立即喝几口开水,并站起来走几步。」你需要反复练习这一套动作。
案例还有很多,最后的绝招是「一当你控制不住时,你就来看我这篇文章吧!」
持续这种套路,让我们见证改造旧习惯的奇迹吧。
【楠天成就习惯实验室】倾情出品
附录一:
湖北省官方专题及微信群,欢迎点击加入
附录二:
楠天:我们爱演讲,我们专注习惯,我们传播文化,我们让习惯演化为成长的最好工具。感恩喜欢,感激关注,么么哒!
网友评论
真相是并没有真想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