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赏雪台奶格玛_有凤来仪生命哲学
《佛陀的智慧》读书笔记:中册P431-450

《佛陀的智慧》读书笔记:中册P431-450

作者: 明空如月_QD | 来源:发表于2020-08-22 14:14 被阅读0次

阅读内容:《佛陀的智慧》中册第431-450页

【真忍辱就是心如虚空,忍受剑刺,不留一丝痕迹,不著一物。】

【忍辱就是保任般若智慧,就是守持自性戒。在所有戒律当中,最好的就是自性戒,你一旦明白自性,安住自性、保任真心、如如不动,便无戒可犯了。】

【你发现任何念头都没有意义,任何念头都会变化,都会变成记忆,所以你懒得去想它,懒得分析它,也懒得解决它。它来,它去,你都无所谓,都随它。这就是过去修行中的流水三昧。不阻断自己的念头,安住在觉性之中,观照念头,任他来者自来,去者自去,就像流水一样。】

【生起觉性,观照疼痛,将疼痛融入空性。....进入一种疼空不二的境界。疼空不二的本质,跟乐空不二相若,都是藉触觉修道。】

【你最喜欢什么,就把什么跟修行结合在一起。你喜欢画画,就在画画中修行;你喜欢品茶,就在品茶中修行。让自己完全地投入,完全地忘我,完全地享受、品味那个过程,放下整个世界。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在做这些事情时忘掉红尘中的一切,忘掉你在乎的一切,让自己进入一个安详纯净的智慧世界,你的心就会生起一种智慧光明,你的觉知就能照耀你的修行。你的安住,便是修行;保任真心就是修行。】

【无论你借助的是什么,关键都在于不要丢掉智慧的觉照。】

【什么是智慧的觉照?明白一切都是假象,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在变化,一切都不值得你执著,但你还是要观察它,把每时每刻的变化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看着水流如何顺着你的指缝,流到地上,在继续流到更低的地方,一路流去;看着眼花如何从燃烧的纸筒中冲天而起,在夜空中幻化出漫天的璀璨,刹那间消失得无影无踪;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有了自己的思想,一天天组建自己的家庭,而自己一天天老去,有一天离开这个世界.......这就是“慧光却独耀”。你明白自己观照的东西不断在消失,但你还是专注地看着它,感受它整个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忘记你自己,也忘记了世界,忘记了所有的在乎和不在乎,忘记了所有的规则和概念。安住在一种定境之中,那定境,叫“一真”。就是说,除了真心,其他的东西都会变化,都是假的,都会过去,都是一点点记忆。只有一真属于你自己,只有一真对你真正有意义。】

【真心只有在无执的时候才会出现,它是一种自然智,也就是本具的智慧,不需要任何思维、概念的造作。】

【在没有执着时,仍然提起正念,空寂中有一点灵明,遮照同时。】

【过去执着的东西,现在不执著了,就叫遮;就算你还有执著,你也不管它,也叫遮。】

【照,就是用智慧观照行为。】

【心里如果还有执著的话,就不是正定。哪怕你在修仪轨,也不是真正的修行。要在无执的祈请状态下随缘地做事和修行,就是最好的做事,也是最好的修行。】

【一次次地放下,一次次地回到当下,释放心中的诗意,消解无穷无尽的自己,让念头建构的那个“我”,彻底地消融于虚空,这时,你就修得很好了。】

【注意,所有佛国——也就是信息场——都是愿力造出来的,发愿、观想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化现出属于他自己的信息场,我们也称之为净土。这种信息场可能以暗物质、暗能量的形式存在。】

【净土是什么?净土就是跟你有缘的,清净心生起的信息场,它是净相,不是染相。就是说,它是清净心中生起的,不是污染之心生起的,但它仍然是幻相。我们所说的幻相,就是一种变化之相,不是永恒不变的本体之相。】

【当你生前的智慧之力、观修之力、发愿之力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法界的信息场之中,就会出现一个和你对应的信息场,它会跟你的不坏明点相应,化现为佛国。这是香巴学派的解释。听起来很像一个神话故事,香巴学派的娑萨朗净土,就是这样化现出来的,它依托奶格玛的愿力存在了千年。按老祖宗的说法,当你的向往、愿望和智慧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也可以建立一个净土,救度跟你有缘的众生。这是“万法唯心造”的另一种解释。】

【据说,不同的咒子,也对应不同的信息场。不同的信息场,会有不同的信息在流动。而咒子和观想,便是你联通这个信息场的方法,他们非常像我们的电话号码。虽然这些内容是不了义的,不属于究竟的大手印智慧,但有人需要它。】

【当你拥有《金刚经》的智慧时,你就拥有了正定之力、金刚之力、不动之力。这时,你也没有佛和众生的分别,也不再需要离开红尘、到佛国去了。你所在的地方就是净土,你所在的地方就是圣地,你再也不觉得这儿不好、那儿好了。你到了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是道场,你到了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是佛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佛陀的智慧》读书笔记:中册P431-45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ojvj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