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白洋淀的女英雄

作者: 朱朱哥弟 | 来源:发表于2021-12-05 19:41 被阅读0次

文图/朱朱哥弟

01

被誉为华北明珠的白洋淀,这里物产丰富、景色秀丽,阡陌田畴、鱼米之乡,百年水道、便捷交通;这里百姓勤劳勇敢、质朴善良,这里就是我可爱的家乡。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北京宛平城的卢沟桥发动“七七事变”,顷刻,华北大地,狼烟四起,民生涂炭。

哪里有侵略,哪里就有反抗;哪里有杀戮,哪里就有斗争。

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危机的关键时刻,一批觉悟的白洋淀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起反抗。他们前仆后继,不怕流血牺牲,同日本鬼子和汉奸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感天动地的抗日救亡英雄赞歌。

我的奶奶、爷爷就是这些不甘被日寇奴役的觉悟的中国民众之一。

我的奶奶,1902年出生,河北清苑县人,1920年参加革命,1937年抗战中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妇联会主任,1940年9月16日,被汉奸出卖被捕,次日被日本鬼子刺杀,时年38岁。

我的爷爷生于1894年,河北安新县人,年轻时参加革命。抗战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村粮主任(相当于现在的大队长),为党工作一生,1982年逝世,享年88岁。

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华大地上掀起了"五四风雷"。

受五四运动的影响,1920年,还在学生时期的奶奶就秘密参加学生运动,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洗礼。

1937年,我的奶奶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妇联会主任,拉起一支民兵武装,出入在浩渺芦苇荡,带领众乡亲走上了抗日救亡的道路。

抗战时期,奶奶与县大队民兵们一道,在白洋淀广袤水域芦苇深处,神出鬼没,拦截鬼子的运粮船、军火船和后勤被服给养船,沉重打击了日伪军嚣张气焰,延缓了日军侵略华北的步伐,日本鬼子气急败坏,悬赏300大洋,捉拿白洋淀抗日女英雄,奶奶成了日本鬼子的眼中钉、肉中刺。

日伪军不断制造白色恐怖,采用火烧、活埋、屠村等残酷手段,疯狂屠杀共产党员,打击民众抗日武装。

由于不能公开活动,奶奶和她的同志们组织开会都是在白洋淀芦苇荡中的船上,一去就是好几天,他们吃烤鱼、喝河水,忍饥挨饿,坚持斗争。

02

在残酷的环境中,奶奶始终发挥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她坚持发动群众对敌斗争,组织妇女纳军鞋、藏军粮,支援太行山区八路军等抗日武装。

1940年9月16日,这一天是中秋节,正值月圆之夜。

由于日伪军进山疯狂扫荡,战线拉的长,军粮供应不足,白洋淀附近炮楼里面的日伪军就全齐出动,到各个村征粮、抢粮。

经请示党组织,同意奶奶回村一趟,检查村里面给八路军储藏的军粮情况,动员群众保护好这些粮食,不能让小鬼子抢了去吃饱喝足祸害咱们中国老百姓。

这时,奶奶最小的儿子,也就是我的父亲才一周多,还在哺乳期。由于奶奶一方面要躲避日伪军搜捕,一方面还要组织带领民兵、群众开展对敌斗争,奶奶一般很少回家。

儿想念娘亲,娘亲也思念襁褓中的孩子。

奶奶经过一番乔装打扮,趁着月色,划着一艘小木船,穿过无数个芦苇荡,秘密返回家中。

几个孩子见到娘亲,蜂拥而上,紧紧把奶奶围在中间,亲昵地又喊又哭。

奶奶也觉得对不住孩子们,强忍着的泪水也像断了线的珍珠,一颗颗从脸庞上滚落下来,她紧紧地把孩子们搂在怀里。

奶奶早就被日伪军列入黑名单,奶奶家四周一直布有暗探盯梢,奶奶回家的消息,很快就有密探报告给东安炮楼里面的日军小队长。

日军小队长带领30余名日伪军,把奶奶家团团围住。

由于叛徒出卖,奶奶在家中被捕。

奶奶因担心孩子们受到牵连,当时并没有进行任何反抗。

奶奶被带走时,两只手钉在了大板车上拉到东安炮楼,这是日本驻军的一个重要据点。

当夜,奶奶受尽严刑拷打,日军询问党员名单和组织情况,她严守秘密,宁死不屈。

第二天,也就是1940年9月17日早晨,奶奶被日寇五花大绑,用黑布把头蒙住,押到南高园子刑场,这里有个万人坑,她被小鬼子用刺刀活活挑死。

当时坑里共七男一女,女的就是奶奶,这八名抗日英雄大多是被汉奸叛徒出卖而被捕,他们经受住了酷刑对肉体和精神的折磨,经受住了血与火的考验,不愧是对党忠诚顶天立地的白洋淀儿女。

八名英烈倒在了小鬼子的刺刀下,血流成河。

抗战胜利后,党和政府抓紧了对汉奸叛徒的清查工作,曾经在行刑现场的大汉奸马三很快落网。

据马三交代,奶奶真是个铁打的女英雄,面对酷刑,她大义凛然,面对死亡,她淡然处之,死前还大喊口号:共产党杀不完,革命不怕死。

大汉奸马三被万人公审,执行了枪决。

这是正义的枪声,也是对奶奶等八名抗日英烈的最好安慰。

当年,奶奶牺牲时,年仅38岁,2013年3月被安新县政府追认为烈士,骨灰安放在烈士陵园。

03

奶奶为了中国人民的抗日事业,留尽了最后一滴血。

奶奶牺牲后,身后丢下了五个孩子,三男两女,大哥、二哥,我父亲小虎子最小。另外还收养了一个孤儿大伯。那时,大的超不过10来岁。

为躲避鬼子抓捕,爷爷带着几个孩子颠沛流离,四处逃命。

我父亲小名小虎子,还在哺乳期,才一周岁多一点。被日寇追赶的无家可归,怕被敌人发现,我父亲哭啼还被捂住他的嘴。

一家人东躲西藏,常住高粱地、坟地,过着艰难的生活。

原来被收养的大伯妻子娘,看着一家人无家可归,就想收留我父亲小虎子,既减轻一家人生活负担,也减少暴露的危险,爷爷担心小虎子和大伯妻子娘生疏,处不好关系,就没有答应。

后来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经人介绍,决定把我的父亲小虎子送人。

小虎子被送给一对好心人夫妇做养子。

那时候我的二姑常常背着我的父亲小虎子来到养父养母所在村庄一起玩几天,直到和小虎子熟悉了才偷偷溜走。

有一次放学后,小虎子背着柳筐到地里打猪草,我大伯帮他打草,一筐猪草打满后,才帮小虎子把一柳筐猪草背到高处大河堤上,那时候,父亲小虎子都不知道帮他的竟是自己的亲哥哥。

我的大伯经常趟过浇芦苇的河流,来看我的父亲小虎子。有一次河水暴涨,多亏大伯有一身好水性,还差点被淹死,漂至高坡上才活下来。

因生活所迫,大姑二姑早早出阁了。

大姑姑13岁在她表姑家做了童养媳,受尽了不少白眼;二姑15岁很不情愿地嫁给当地小她2岁的一个男孩子。

大姑、二姑在世的时候,经常提起全家颠沛流离心酸的往事。

我的父亲小虎子,长大后当了几年民兵,后来到铁路部门工作,武昌干校毕业,每个月省下来的饭票都分给同事,那时候别人挑竹筐卖煤讨生活,他已经是优秀火车司机了。

有一次父亲小虎子回家看望二老,看到养父养母年纪一年比一年大,靠挣工分来维持生活,家中无人照料,就决定放弃工作,多次向组织申请,辞职回家,来到老人身边,从此改变命运,埋没了一生才华。

解放后,爷爷一家人本想把父亲小虎子要回来,左思右想,觉得对养父养母家无法报答,对不起人家,也就没有张口要人。

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奶奶撇家舍业,义无反顾参加抗日队伍,不幸被日寇杀害,奶奶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奶奶牺牲后,全家人遭到了日寇长时间的追捕迫害,致使骨肉分离,家人不得团圆。

解放后,爷爷每月有国家发放的8元生活补助,由于家中人口多,生活十分拮据。

直到2013年3月,奶奶被安新县政府追认为烈士后,政府民政部门才给了在世的儿女发放了抚恤金。

我为这样的革命家庭而感到自豪,也为这样的家庭悲剧而感到心酸,为了铭记过去,缅怀先人,写下历史的记载,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先辈光辉永存。

(历史资料由王大珑提供)

相关文章

  • 历史故事||白洋淀的女英雄

    文图/朱朱哥弟 01 被誉为华北明珠的白洋淀,这里物产丰富、景色秀丽,阡陌田畴、鱼米之乡,百年水道、便捷交通;这里...

  • 传播白洋淀文化

    想观看白洋淀自然风光,了解白洋淀故事,请关注我的小红书吧!

  • 白洋淀的记忆2020.3.8

    一提起白洋淀,人们会想电影《小兵张嘎》中的故事,有白过洋淀的镜头。 因为给白洋淀生产点的官兵和群众...

  • 白洋淀的故事

    橘黄色的汽艇上,一行五人,整装待发。其实,心心念惦想着记忆里那艘乌篷船,还有些飘飘摇摇的念想。 风儿吹拂,荷塘里热...

  • 刘胡兰

    大家好,我是二(7)班的许芷曦,今天我给大家讲述女英雄刘胡兰的故事。 刘胡兰,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女英雄,她是100位...

  • 铮铮铁骨将,女子永流芳

    中国历史上,女英雄、女将军可以说是凤毛麟角。民间的花木兰,不过是传说故事;南宋时期韩世忠的夫人梁红玉顶多算...

  • 20221115读《白洋淀纪实》小记

    孙犁的这本书,并不是全写的白洋淀,《白洋淀》只是这本书里的其中的一篇,书以便依此命名。再说“纪实”俩字,不同于故事...

  • 09/09历史上第一位女将军——妇好

    提起历史上不让须眉的巾帼女英雄,我首先想到的应该会是花木兰、穆桂英,这次学习先秦时期的历史我才知道原来先秦时期竟然...

  • 文化工艺品借助网络优势 雄安时代进入崭新世界

    雄安新区古代为雄州、安州之地,新区文化与历史悠久的雄州、安州一脉相承,白洋淀历史文化是雄安新区发展的文化基础。 ...

  • 白洋淀

    白洋淀是个有山有水的地方,以前那里打过仗。 白洋淀的水,清澈见底,一眼可以看见水里的水草,白洋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历史故事||白洋淀的女英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phwx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