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哲思道学•国学•养生
不惑始读《道德经》之七十九

不惑始读《道德经》之七十九

作者: 营州布衣 | 来源:发表于2017-05-07 21:56 被阅读204次

第七十九章[原文]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本章讲述怨之责应有契,明达不迫无怨矣。和解深重的怨恨,必然还会残留下残余的怨恨;用德来报答怨恨,这怎么可以算是妥善的办法呢?如何做到达到善始善终?因此圣人虽然执有有利的契约,但不会因此强迫人偿还。所以有德之人只会用契约来明确责任,就像持有借据的圣人那样宽容,无德之人却利用契约来彻底击倒对方。天道对万物都一视同仁而无亲无疏,永远与按自然规律办事的人同行。自然规律对任何人都没有偏爱,永远帮助有德的善人。天道运行自有其规律,天地万事万物本就是百花齐放各有不同,不存在完美的一统。所以圣人可以预见人事中必然会存在欲求的争分,在纷争中执契是解决问题的证据,但是不是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纷争中宽容和舍予是“德行”的显露。如何处置这些事情要看自我的德行,失德者天道不佑,守德者会得到天道的护佑。所以凡事应该有契约精神,契约只是说明问题,自我在契约中如何把握那就只能看自我的德行了。无德之人一旦有了契约就会产生必然会心生积怨,无论是大小都会留有余怨。化解余怨最好的办法就是施德与之。

生活中会经常遇见这样的事情,相交甚好的人会因为财务的事情积怨,会因为写契约积怨。无论是相交感情如何,都应该有契约的精神,这虽然在有些人眼里不屑,但是一旦常生纠纷那么这就很重要了。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是对待困难和帮助自己的人的态度却是截然的不同。每个人的德行和心性不会是一成的不变,在生活中很难持守如一,尤其是在遇到困难,被焦虑和压力折磨得时候,就很难把握自我的言行和举动。这个时候才是考验自我行德的时候。生活中自我还是持守本性的行德,即使遇到不可逾越的困难也应该持守,因为只有持守自我的行德,才会得到上天的眷顾。

企业运营中也应该把契约放在第一。无论是内部员工的聘用,还是对外与其他企业的往来,还是与用户的销售行为。契约只是对相互之间责任的约束和证据,只有产生纷争的时候才会出现,但是世事很难预料所以契约就显得很重要。当然企业的行德如果能在契约之上做到更多的付出和善施,那么企业就会得到更多帮助。这可能是来自往来企业的,也可能是企业员工的,也可能使用户的,甚至是竞争对手的,无论哪种都是上天的眷顾。

有契约,施善行,行行德,有眷顾。

相关文章

  • 不惑始读《道德经》之七十九

    第七十九章[原文]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

  • 不惑始读《道德经》之八十

    第八十章[原文]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

  • 不惑始读《道德经》之七十

    第七十章[原文]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 不惑始读《道德经》之五十

    第五十章[原文]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

  • 不惑始读《道德经》之六十

    第六十章[原文]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

  • 不惑始读《道德经》之十四

    第十四章[原文] 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徼,其下...

  • 不惑始读《道德经》之七十七

    第七十七章[原文]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

  • 不惑始读《道德经》之七十五

    第七十五章[原文]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

  • 不惑始读《道德经》之七十一

    第七十一章[原文]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本章讲述知不知自知,强不...

  • 不惑始读《道德经》之七十八

    第七十八章[原文]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惑始读《道德经》之七十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uep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