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是黛玉进京都,在上一轮看的时候写过了黛玉眼中的贾府。也为追上大部队的阅读进度,这次直接写第四回。
第四回开头有题曰:捐躯报国恩,未报身犹在。眼底物多情,君恩或可待。这句话像是作者在说自己,也是在说整个贾府,放在这一章又似在说贾雨村。
贾雨村借贾政之力,补了金陵应天府。马上就接了一个案子,是薛潘打死冯渊(逢冤)的案子,这案子拖了一年都未绝,贾雨村一上任就遇上这案子,看似巧合,但大家一讨论,想可能这貌似是贾府故意安排。
薛潘打死人不当一回事,薛姨妈可是为这个儿子操碎了心,写信给了王夫人,肯定也同时写给了薛潘舅舅王子腾。然后就起身去都中投奔王子腾最后却投奔了贾府。但这一走却走了一年,想是在外漂泊一年等结案,结了案才可能进金都。
贾雨村本意是,打死人命之人不能白白的被放走了,得把人拿来。可是经过老相识门子的“劝解”知道了本省有一张“护官府”。一个私单,上面写了一个省最有权势,极富贵的大乡绅的名姓。触犯了这样的人,官爵不保,姓名也可能不保。
“护官符”上即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此为贾家,贾家看似姓贾,可官爵地位可不假。宁国公和荣国公的后人一共有二十房,除宁荣亲派八房在都外,在原籍也就是都中还有十二房。金作马是贾府的先辈在马上打拼为满清打下了江山。白玉为堂中的堂为家,白玉合起来就是皇多了一点,就是说贾家是皇室的一个分支或者至少和皇家有着密切关系。
贾家为开国元勋之后,当朝八公,贾家独占其二,天下推为名门望族。宁国公贾演与荣国公贾源勤劳王事,从龙有功,一起以显赫的功勋创下了家业,得了两个世职。
爵位的排序是公侯伯子男,公爵为仅次于王爵的高级爵位。公侯伯三等爵位的品秩都居于一品之上,明朝制度,公侯伯品秩均为超品,伯爵为超品三等爵,侯爵为超品二等爵,公爵为超品一等爵,而国公又是公爵中的第一等。清朝制度,子爵位同正一品,男爵位同正二品,公侯伯超品。
宁国公贾演长子贾代化世袭一等将军,曾任京营节度使。贾代化之子贾敬考中了乙卯科进士,但未袭官爵便出城修道,其孙贾珍世袭三品威烈将军,曾孙贾蓉捐龙禁尉之职。荣国公贾源长子贾代善世袭荣国公。贾代善之子贾赦世袭一等将军,贾赦之子贾琏捐同知之职。贾代善临终前遗本一上,为次子贾政请封了一个主事之衔,先帝令其入部习学,后升为员外郎。
在书里,贾家是靠着“武”封公了。而后贾家被抄家,高鹗120回版本是写宝玉和贾兰去参加科考,宝玉中了第七名,贾兰中了一百三十名,给贾家一个延续的种子。但葵酉本石头记108回版本里是写,贾兰中了第七,贾菌中了一百三十,后来两人为官,不懂阿谀奉承也是没得出路,最后,去北疆沙场剿灭叛军,屡获成功,官级加升,赚回了祖辈的江山,应了一回循环往复。
史家,阿旁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保龄候尚书令史公之后,共十八房,都中住了十房,居原籍八房,就是不在都中有八房。那么史家原籍是不在都中的,贾母史家小姐嫁到了都中贾家,就此联姻。真正两个大家族。
侯爵为仅次于公爵的高级爵位,也是超品。尚书令掌总领百官,仪形端揆。其属有六尚书,法周之六卿,一曰吏部,二曰户部,三曰礼部,四曰兵部,五曰刑部,六曰工部,凡庶务皆会而决之。尚书令为尚书省的长官,统领吏、兵、礼、刑、户、工六部,是全国最高行政长官,统辖各部院,总揽全国政务,是真正的宰相。
隋唐宋时期,尚书令为百官之长,是地位最高的文官。唐朝之时,这个职位更是由李世民亲自担任,后因尚书令权势地位过高,又因李世民担任过这个职位,故不再实授,而以尚书令的副官左右仆射分掌尚书省事宜。尚书左右仆射与中书舍人、门下侍中并为宰相,尚书令的职权被一分为二之后,仍然是实质上的宰相,与中书门下二省的长官分庭抗礼。
史公去世以后,爵位世袭到子孙辈并没有降等,其孙史鼐仍袭保龄侯爵,保龄侯史鼐之弟史鼎,又封了忠靖侯,史家的爵位不但未降等,还额外加封一位侯爵。史家一门两位侯爵,保龄侯史鼐又外任外省大员,官高爵显。
再看王家,东海龙王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金陵王为督太尉统制县伯王公之后,共十二房,都中现住五房,原籍七房,所以王家原籍也不是在都中。
王家为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公之后,王家的爵位为伯爵,仅次于公侯。
太尉为掌管中央军事的最高长官,秦朝以太尉为“三公”之一。太尉为秦汉时期的官职,位列三公,与丞相同为全国最高级别的官员。太尉总揽兵马,掌管全国军事,是最高级别的武官,乃天下军官将领之首。统制是北宋时期的官名,北宋时,为加强中央集权,皇帝直接控制军队,将领不能专兵,凡遇战事,则在各将领中选拔一人给予“都统制”的名义,以节制兵马。出兵作战时,于诸将中选拔一人为都统制总管诸军。
王家的祖先王公官至太尉,为全国武官之首,曾亲自领兵出征,故为“都统制”,建立了军功,所以被封为“县伯”。王公长子世袭县伯爵位,单管各国进贡朝贺之事,凡有外国人来,都是王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王家的,所以王家珍宝无数,富贵逼人,有“东海少了白玉床,龙王来请江南王”之称。
王公长孙世袭县伯爵位,次孙王子腾初任京营节度使,后升为九省统制,奉旨出都查边,又加授九省都检点,总揽军政大权,管辖地方官员。后来王子腾更入京任内阁大学士,一路扶摇直上,出将入相,从外任九省统制、兼任九省都检点到回京拜相,是四大家族中权势最高的一位。王子腾谐音'王之腾"即王(皇帝)的藤蔓(儿子)。名分上贾府最高,实则王家最有威势。
王家的王夫人嫁给了贾政,即主角宝玉他妈。王夫人的侄女王熙凤嫁给贾琏,即荣国府贾母大儿子贾赦的继承人,也即荣国府的大孙子。薛姨妈为王夫人妹妹,也是王家女儿,嫁给了下面出场的薛家。都说宝玉有主角光环,上到贾母疼,父亲贾政,妈王夫人,姨妈薛姨妈,亲姐元妃,嫂子王熙凤,个个都厉害角色。
薛家,丰年好大雪,珍珠入土金如铁。
薛公之后,共八房。珍珠入土金如铁形容薛家珍珠和土一样多,金银视为铁一般寻常,极言薛家的巨富无比。
薛家为紫薇舍人薛公之后,“紫薇”意通“紫微”,指天文帝星之紫微星,象征帝王。“舍人”一官,先秦已设,后历代因之,均为皇帝亲近属官。“紫薇舍人”之名,则是作者取先朝雅称,以示金陵薛家祖上曾为天子宠臣,执掌诏诰大权,十分显赫。紫薇舍人位列“阁老”之尊,为天子近侍之臣,负责起草诏令、参决奏表、执掌中书省诸事,号称“文士之极任,朝廷之盛选,诸官莫比焉”,是一个既以文采名世,又有极大政治权力的显要之职。
薛公未立军功,故无封爵,但位在枢近,权倾朝野,且深得天子宠信,因此地位显赫至极。薛家始祖之贵是身居天子近臣之宠要而得来,加上掌管宫中财权,既富且贵。薛公长子,宝钗祖父亦是朝中高官,继承薛公诗书文采,家中藏书无所不有。薛蟠仗祖父之名在户部挂名,宝钗祖父在时,薛家仍是大官之家。到宝钗父亲这一代,薛家转型为世袭的皇商,领皇宫内帑,代表皇帝营商,是以官方身份管理由朝廷经营的重要产业的国营大资本家。
薛父深受皇恩,于户部挂职,领内府帑银行商,靠着祖父和皇室的特殊关系垄断许多产业,其产业遍布天下各省各地,如同丰年大雪绵延千里,挣下数百万家资,成为了四大家族中最富贵的一家。且书香继世,家学深厚,虽为豪门巨富之家,亦是世宦书香门第。加上与其他三家的联姻,更有在都在外担任大官要职的世交亲友无数,官官相护,声势自然一时无两。薛家乃“金陵一霸”,上有皇室天恩扶助,下有四大家族联姻相护,权财两收,是金陵省声势赫奕的大族名宦之家。
这样看,贾史王薛四家联姻是封建社会最典型的连络方式,家家相连,官官相互。也是门子说的:“一损皆损,一荣俱荣。”
来看林黛玉一家。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到如海时,“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这就是说,林家祖上降等承袭过列侯这一爵位,至如海之父为最后一代。至如海时,林家根基已尽,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没甚亲支嫡派的。
从历史原型看,列侯是秦朝至陈朝存在的爵位,汉以前为二十等爵中的最高一等,曹魏五等爵实行以后泛称受封诸侯,自亭侯至王公均可称之。在清朝降等袭爵的制度下,只能封袭三代的,理论上为骑都尉。
贾敏为贾代善与贾母四个女儿中最小的女儿。贾母非常宠爱幺女贾敏,所以贾敏的婚姻并非政治联姻。在贾敏婚事的选择上,贾代善和贾母选择了贾敏的个人幸福,而不是贾府的家族利益,故将贾敏下嫁给了学识渊博且人品修养出众的林如海。
林如海靠真才实学考进探花,出仕后,升为兰台寺大夫,后钦点调任至扬州任巡盐御史。清代巡盐御史是监督盐务和纪检纠风的官员。巡盐御史的职责是监督一个地区的盐务,并且纠正当地官员的作风问题,其职务相当于现代的地方盐务管理局纪检组的组长。以林如海的作风,巡盐御史可是个高危职业,也是这个职业间接害死了林如海一大家,妻子贾敏,儿子很快遇害,也让林黛玉一生都身体不好,估计也是慢性中毒。
从政治和经济联姻看,贾元春是赞同贾家和薛家联姻。元妃很清楚贾家内部置家之难,钱财用度颇浪费,已快掏空。如果能与薛家联姻倒是能挽救贾家。要保家族兴衰,确实如此。只不过宝玉却是个性情中人,不看重这些世间浮华钱帛之物,看重真性情,爱上的是林黛玉。
家族选择金玉联姻,宝玉个人有最真的木石前缘。前世和今生的冲突,家族与个人的矛盾,造成了主角的悲剧,也造成了与主角相关一批人的悲剧,却造就了《红楼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