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药》小感

作者: 露娜2005 | 来源:发表于2023-03-17 00:56 被阅读0次

《药》是鲁迅先生《呐喊》里面的一部短篇小说。在之前刚刚读过《狂人日记》,当时第一感受就是阅读理解起来十分困难。故,在未读《药》之前心里就有些发怵。

鲁迅先生在中国文坛上是一个鲜明的旗帜,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境界。他的作品以及刻画的人物像祥林嫂、阿Q、闰土等更是家喻户晓。

然而我本人读过的作品却十分有限,印象深刻的也只有中学课本里面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因此是带着敬畏和胆怯的心情开始阅读《药》这篇小说。

非常意外,《药》这篇小说阅读起来相当顺利,不知是不是因为阅读《狂人日记》时痛苦挣扎的过程也是自我的一次小小磨练。

《药》这篇小说通过老栓头去买人血馒头给得了肺痨的儿子当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为明线来讲述。

人血馒头能治病、而且还是难得且贵重的一种神药。这种低级愚蠢的天方夜谭,老栓头及其老伴,甚至大多数像他一样在当时社会里的普通老百姓却都信以为真。

开篇有一句话“天气比屋子里冷得多了;老栓倒觉爽快,仿佛一旦变了少年,得了神通,有给人生命的本领似的,跨步格外高远。而且路也愈走愈分明,天也愈走愈亮了。”这里既是老栓头天没亮就出门之后自然现象的变化,应该也隐含了自己内心深处的一种期待。

老栓头买药的地点其实是个刑场,作者用三言两语就描绘出一幅当时畸形的社会现状。

老栓头是那里面的一个另类,他是为了儿子的病,再加之自身迂腐而听信传言带着信念而去。

而其他人呢?大都是年轻人,他们不仅藐视混在在人群当中的老栓头,而且是一群对生命没有一丝一毫尊重的冷漠群体。对他们来说,刑场只是一个娱乐场所找乐子的地方。对于死去的人是谁?他(她)做过什么?又为何而死?这些围观者几乎从未思考过。

另外一条暗线是关于死去的夏瑜。从网上查夏瑜的原型是革命先驱秋瑾。有解释说“夏瑜”谐音“夏逾”,“秋瑾”语拼“秋近”,夏天过了,秋天临近,所以“夏瑜”即为“秋瑾”。当然还有其它说法,我个人相对喜欢这个对两个名字隐含寓意的解释,相信鲁迅先生对重要角色的起名也是煞费苦心。

对夏瑜的讲述都是通过康大叔第三人之口。康大叔本身是个刽子手,也是他告诉老栓头关于人血馒头是可以治痨病的神药。当然他不仅赚着昧着良心的钱,从他在茶馆里讲述的那些话,他自己也是底层愚昧无知麻木不仁的民众,也是半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他自认为自己有些渠道可以打听到些许信息,并以此为荣到处炫耀。他讲述了夏瑜在牢房里依旧不放弃自己的革命思想和理念,然而却是以不可思议疯子的形象来描述。自然那些看客听者也都是被封建迷信思想束缚下的愚民。

读完先是感觉荒谬可笑至极,之后又让人细思极恐,这是多么可悲可叹可怜的人生。然而生活在底层绝大多数都没有足够的认知能力去看清他们所处的腐朽没落的社会现象的本质,只能任人宰割。

所以鲁迅先生这篇《药》,更是给当时长期受封建思想统治和毒害所造成愚昧落后的民众的一剂苦口良药。希望能够通过这样一个浅显易懂荒诞不经的故事来启示或是唤醒沉睡的灵魂。

对于初学写作的小白来说,读完这篇小说的感触良多。为什么许多优秀经典的作品可以跨越时空的界限,流传下来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这篇小说文字朴实无华,就像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缓缓且淡定地叙述着一个久远沧桑的故事,却让读者内心波澜起伏无法平静。尽管是虚拟的故事和人物,但是作者讲述了或是隐喻了那个年代的现状,他用笔墨为利刃直击问题根源所在。

最近听完老师关于文学和社会的关系的课程之后,其实也在思考。尤其是政治,或许因为历史因素,很多人做事情或是写文章都避免与政治相关挂钩。然而正是久而久之的这个习惯,“政治”这个原本是中性的词语变得越来越魔幻,或者说人为地给它定义了一个狭隘的界限。

政治是任何社会都存在的。不能以唯心主义的思想我不去理会它就不存在来自欺欺人。其实它就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而且无人能完全不受约束。关键是怎么找到一个点能把它融合起来。

最近看东野圭吾的作品相对多了一点,仅仅是相对而已。不过也逐渐感觉到他作品的变化。从我看他的第一部小说是《魔球》,这是他早期的作品,那时候他的推理还是比较传统常规的,如何找出谁是凶手。

后续又读了几本应该算是他的成名作,像《x嫌疑人的献生》、《白夜行》、《单恋》等,其实在全篇不到一半的时候基本就可以锁定谁是凶手,但是仍然让人意犹未尽想看下去的原因在于很想知道为什么?动机是什么?

这些作品都在探讨人与社会的关系、人性的弱点,甚至是对特殊人群的关注等等问题,这些都逃脱不了与政治、社会、体制相关的成分有所关联,然而却并不惹人厌烦。

正如老师课堂上所说的文学和社会都是上层领域,不可能脱钩。作为学习写作的小白,其实要克服不去碰触的心理障碍。在有意锻炼提升写作水平包括语言、结构、技巧的同时,在文章的内容、主旨和深度上也要同步修炼。

相关文章

  • 感赏14

    感赏;自己每天坚持读拉丁实体书! 感赏:昨天不舒服自己去中医院拿了药回来。我是爱自己的,所以我要对自己好! 感赏:...

  • 我不是药神 小感

    主角程勇(徐峥)最初是为了挣钱而从印度进口白血病药物贩卖到中国,从中赚取差价,虽说心存怜悯之心,但也还算个商人。因...

  • 《我不是药神》小感

    专利法是研发人员以公开技术为代价换取垄断利益的一种平衡;这种垄断是一把双刃剑,即促进了大量的有志青年投身研发,为社...

  • 小读且小感

    前段时间跑跑老师发过来一篇《未来简史》的解读文章,让我帮着挑挑错误。和老师交流完,老师问我:“你读懂了吗?” “(...

  • 孩子发烧首选小快克

    小快克,不是“小”快克哟, 导语:相对于成人感冒药而言,小儿感冒药市场规模较小,可选择的品牌相对较少。常见的儿童感...

  • 《药》感

    前天,我看了鲁迅的短篇小说《药》,里面围绕着华夏两家来写的。开头是阴冷的早上,华老栓穿好衣服他的婆娘给他钱,我...

  • 给我们女同胞的一剂“良药”

    文/熠歆 谈起药,人人都可能有种恐惧感,但是我说的“药”,你完全不用小忧忧哟! 我为什么称呼这碗水为药? 你听我慢...

  • 读《药》

    三白草 药本身就是治病救人,这无可厚非,从药性来说,有的要俗称猛药,可能一副就能见效;有些药,吃多少也没有用;有些...

  • 读《药》

    已经记不清楚什么时候读的《药》,印象中至少是读得不多,也没有认真去分析自己的阅读感受。本想如今再次重读时刻,可以保...

  • 读《围城》小感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断断续续看了两三个月才在前两天看完。 没看之前对于它的理解仅限一句话:婚姻就像围城,外面的人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药》小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dql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