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詩品二十四則·沈著·唐·司空圖
綠杉野屋,落日氣清。脫巾獨步,時聞鳥聲。鴻雁不來,之子遠行。
所思不遠,若為平生。海風碧雲,夜渚月明。如有佳語,大河前橫。




| 譯文
綠杉中的茅屋,暮色蒼茫下格外清靜,脫去頭巾獨自漫步,聽著四面鳥聲。
沒有鴻雁捎書,思念的人去向遠方,可是他像還在身邊,像往日壹樣。
碧海無邊波濤翻騰,夜中水洲皎皎月明,我想與他把情懷訴說,怎奈這大河前橫。
| 註釋
綠杉野屋,落日氣清。脫巾獨步,時聞鳥聲。
(1)綠杉:本作“綠林”。
(2)脫巾:脫去頭巾,形容瀟灑自若,不拘俗禮。
鴻雁不來,之子遠行。所思不遠,若為平生。
(3)之子:那個人。
(4)平生:平日。
海風碧雲,夜渚月明。如有佳語,大河前橫。
(5)渚:水中小洲。如有佳語,大河前橫,二句歷來解說不壹,壹說佳語指精美的詩句,如若寫詩的話,那麽橫在前面的就是大河,壯觀的景象可寫;壹說佳語指要訴說的佳話,怎奈大河前橫,不能相會訴說情懷。後壹說較為切近。
| 賞析
“沈著”風格的特色,表現為深厚的情思,豪勁的語言,使人感覺詩的情調深沈抑郁,回環往復,郁結不解,多用於抒寫離情愁思。這首詩,具體地描繪了“沈著”的意境。從構思來看,首四句用粗線條勾勒出壹幅幽靜的畫面,高大的綠杉掩映著簡樸的茅屋,暮色蒼茫,空氣格外清爽,脫落行跡,獨自漫步,三二歸巢鳥雀打破山林的寂靜.全詩以這樣幽遠、沈靜的氣氛,烘托出抒情主人公孤寂而飄逸的心境,展開對友人的思念。
中間四句進入對思友之情的抒寫,先說友人遠行不見音信,再說殷切思念,友人如在眼前,表明了思念的深沈.後四句又寫大海碧濤,明月皎皎,海空天闊,想訴情懷。終因大川隔阻不得壹見,思念綿綿,又憂而不傷,心境地開闊,發人深思,使人振奮。
| 作者
司空圖(837~908)晚唐詩人、詩論家。字表聖,自號知非子,又號耐辱居士。祖籍臨淮(今安徽泗縣東南),自幼隨家遷居河中虞鄉(今山西永濟)。唐懿宗鹹通十年(869年)應試,擢進士上第,天復四年(904年),朱全忠召為禮部尚書,司空圖佯裝老朽不任事,被放還。後梁開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弒,他絕食而死,終年七十二歲。司空圖成就主要在詩論,《二十四詩品》為不朽之作。《全唐詩》收詩三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