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成语(十六)】扬鞭——赵氏的跌宕传奇

作者: 公子小眠 | 来源:发表于2018-01-17 09:10 被阅读121次

    [成语]:一狐之腋

    [释义]:腋:狐狸腋下的皮毛,比喻珍贵的物品。

    [出处]:《史记·赵世家》“大夫无罪。吾闻千羊之皮不如一孤之腋。”

    [成语]:唯唯否否

    [释义]:人家说否,他也说否。形容胆小怕事,阿谀顺从。

    [出处]:《史记·赵世家》“请大夫朝,徒闻唯唯,不闻周舍鄂鄂,是以忧也。”

            对《赵世家》的内容我想多说一点,一方面自己的家乡因赵武灵王而得名,另一方面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命运最为跌宕和传奇。

            赵国和秦国是同一个祖宗,秦国自从非子被赐姓“嬴”就分支于西垂之地慢慢发迹,赵国是从叔带离开周王室依靠晋文侯开始起家。分道扬镳的两个分支延续着当年“超级司机”造父的荣光,关系时好时坏,剪不断理还乱。

            赵国前期发展过程中有三个人最为关键:赵盾、赵简子和赵襄子。

            我和大家一样,了解赵盾主要是因为《赵氏孤儿》这部杂剧,里面奸诈狡猾的屠岸贾、勤政爱民的赵盾、还有舍生忘死保护遗孤的程婴和公孙杵臼都跃然纸上,其实《左传》里面丝毫没有关于此事的记载,明清历代学者也没有考据出事件的真实性,基本上可以判断是添油加醋的小说家言。不过可以推断的是,赵氏宗族的存在与晋国王室形成很大冲突,屠岸贾代表的就是其他贵族势力。但赵盾可不是虚构的水货,他是一位承前启后的执政大臣,开创了异姓卿族代晋同姓家族为公族的先河,将晋文公开创的中原霸权维持了好几代,只不过大权在握,甚至力压王室一头,是晋国第一位权臣。

            很多人知道赵简子最早是在东郭先生和狼的寓言故事里,当时他就是晋国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人物,当年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也曾经向往到赵简子这里一展胸中方略,可惜未能成行。赵简子就是所谓“赵氏孤儿”赵武的孙子,他进一步加强卿士的权利,弱化公室王权,两件事能反映赵简子非同一般的政治眼光:一是他废了太子伯鲁,把庶子毋恤立为太子,能够为了长远利益打破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嫡子继承,也算是颇有手段;二是他怀念正直敢言的大臣周舍,正面表达了对虚心纳谏的渴望,留下了“大夫无罪。吾闻千羊之皮不如一孤之腋。请大夫朝,徒闻唯唯,不闻周舍鄂鄂,是以忧也”的名言警句,虽然是收买人心扩大势力范围的政治策略,但在那个时期能有如此表现的执政官真是凤毛麟角。赵简子勉力支撑着晋国,同时一步步熬炼着赵氏的基业,他能践行部分法家思想来治国,又在“黄池之盟”里以强硬派的姿态和吴王夫差力争霸权,俨然是春秋晚期罕见的左翼军事强人。

            第三位是赵简子的继承人赵襄子,这位奠定了“三家分晋”的紧要人物可以说是赵国实际的开创者,我最初了解他也是通过著名刺客豫让的故事,豫让吞碳毁身,最终没能杀掉赵襄子,为了成就所谓的忠义之名最后自杀。就是在这样残酷的卿士内斗过程中,赵襄子打倒了势力最大的智氏,彻底瓦解了晋国王室的权柄,奠定了韩赵魏三家分晋的格局,和后来齐国发生的“田氏代齐”一起,标志着春秋时期的结束。赵襄子是非常重视礼法的,在智氏联军围攻晋阳时,“城中悬釜而炊,易子而食。群臣皆有外心”,赵氏岌岌可危,解围后论功行赏,出使韩魏的张孟谈竟然不是首先被封赏的,“方晋阳急,群臣皆懈,唯共不敢失人臣礼,是以先之。”坚守君臣之礼的高共却被当做最大的功臣。司马迁是最重视德治礼法的,可以看出他对赵襄子的言行很是欣赏。赵襄子的文韬武略也许比不上上面两位先辈,但在赵氏生死存亡的关头绝地反击反而大获全胜,让晋国政治里经营了多年的赵氏家族“媳妇终于熬成婆”。

            赵国在春秋时期的历史,既有公室斗争的血腥和残酷,也有奋发有为的勤政与治理。三位赵氏的代表人物无一例外地,都留下了或讽刺或有趣或不忍卒读或荡气回肠的传奇故事。赵氏家族从跟随晋文公创业的赵衰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虽然危机不断,但却一直屹立不倒,在和另外的卿士斗争过程中始终注意保持团结,低谷时愿意埋头苦干,高光时能够抓住时机,宁要“一狐之腋”不要千羊之皮,愿听“周舍鄂鄂”不闻“唯唯否否”,这也是赵氏扬鞭跃马的奥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史记成语(十六)】扬鞭——赵氏的跌宕传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nke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