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的本草中,柳枝具有祛风利湿、解毒消肿的功效。古时,人们在春天采集新鲜的柳枝晒干备用,对治疗风湿痹痛、黄疸、风疹瘙痒、龋齿,牙龈肿痛都很有疗效。除此之外,柳枝还能在非常时刻,起到“医用钢板”的作用呢!
现代医学治疗粉碎性骨折,有时要打钢板,下钢钉,还要打上石膏加以固定。古代中医治疗碎裂的骨折,颇有奇思妙想。
柳枝接骨
“清初六大师”之一的傅青主(注释1),曾在《金针度世》中记载了柳枝接骨的案例。医生裁一段柳枝,将它剥去表皮,削成骨头的形状。然后将柳枝中间钻通成骨腔状,之后在柳枝骨两端和断骨的切面涂上热的生鸡血,安放在两段碎骨的切面中间,以代替被切除的骨头。
(微信搜索 新正述传统文化 公众号 看更多好文)
中医师将柳枝骨安置好以后,再把“石青散”撒在肌肉组织上,以催促骨肌生长。最后,医生实施肌肉缝合手术,并在接合的部位敷上接血膏,然后夹上木板加以固定。因柳枝的组织纤维和骨小梁构造很像,可以引导骨小梁再次生长,三周内就可以使骨骼愈合。
柳枝骨既起到现代医用钢板的作用,又会逐渐钙化成为人体骨骼的一部分。
用自然铜促进骨骼复原
古代没有显微镜,也没有分辨各种金属元素的仪器,但根据唐朝医书《本草拾遗》的记载,当时的医生已经发现铜元素有助于骨骼的复原和生长连接,因此对于骨折的病人,医生建议服用自然铜。
自然铜也叫石髓铅或方块铜,是一味中药材,出自天然的黄铁矿,主要成分是二硫化铁。用于中医主要治疗骨折,能起到散瘀止痛,接骨续筋的功效。炮制方法采用火煅醋淬七次。
现代医学发现,自然铜能够促进骨髓本身以及血液中的网状细胞和血色素的增生,有助于加速骨干的愈合。但是,千年以前的中医是如何认识到的呢?这为我们留下了很大的探索空间。
注释1:
在明末清初大医家傅青主《金针度世》一书中就有关于柳枝接骨的记载:把剥去了皮的柳枝整成骨形,柳枝中间打通成骨腔状,然后放在两段碎骨头的切面中间,代替被切除的骨头,在安放时,木棒的两端和骨头的两个切面都要涂上热的生鸡血,再把一种能生长肌肉的“石青散”撒在肌肉上,把肌肉缝好,在接合部位上敷上接血膏,夹上木板以固定骨位,便大功告成。
植入骨中的柳枝,会渐渐被钙化,成为骨骼。自然的植物成为人体组织的延伸,可谓是上天的造化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