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包拯不持一砚归05

作者: 佛晓星辉 | 来源:发表于2023-01-10 22:17 被阅读0次

以前我对包拯的认识,一般都停留在看电视剧《少年包青天》,评书《三侠五义》中得来的印象。现在学习历史知识,翻看了几本书,对包拯这个人物有了更多的了解。

特别是在他身上发生的几件事情更是体现了集忠孝于一身,刚正不阿、一生清正廉洁的高大形象。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天圣进士,宋仁宗时任监察御史、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士等职,官至枢密副使。

包拯从小受到良好的家教,是个大孝子。他中了进士后,朝廷要派他出任江西建昌的知县,他却表示父母年龄大了,身体不好,父母在不远游。为了照顾他的这种孝道,给他就近作官,他也没有去,而是陪伴在父母身边尽孝,这一下就陪了十年。

双亲去世后,他就在双亲墓旁筑起草庐,直到守丧期满。这时候的他形销骨立,三步一回头依依不舍地离去,担任天长县的知县。所以,他是特立独行、不同凡响的人物,把孝义看得比作官发财还重要。

在包拯身上还发生过一件流传很广的故事。在《宋史.包拯传》中是这样记载的:“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翻译过来的意思是,端州(现广东省高要县一带)甚产砚台。以往的太守经常借进贡之机,都要索取多于贡品数十倍的端砚,去送给那些达官贵人。包拯在端州时,却下令只造足够进贡数目的端砚。任期一年满后,他没有带回一方砚台。

详细一点儿说是这样的:这一年,包拯移任端州知州,升为殿中丞。刚到任上,端砚矿长就找来了,请问包大人今年要做多少砚台。包拯就问朝廷定了多少,得知只定了十块,他就告诉矿长,那就做十块好了,矿长就离开了。

过了一会矿长和师爷又来了,他们告诉包拯,前几任太守都是定做五百至一千块砚台拉回去的,送给宰相和朝廷里的官员。而包拯则坚定地表示,就做十块,贡品数是多少就给我多少。

矿长和师爷灰溜溜地走了,其实他们希望包拯能多要一些,他们也好从中得到好处。包拯不这样做,他们也就失去了发财的机会。

人们还传说,在包拯回朝时,遇到风浪大作,船老大就说,一定是有人私藏了端砚,叫人搜查,果然查出了几块,包拯吩咐丢进水里。说来也怪,这时云开雾散,一片青天,所以,人们把包拯叫作“包青天”。

那么,包拯到底有没有带回端砚呢?在包拯的墓里,真的发现了砚台,但经过清洗后发现,那不是端砚。包拯没有拿一块端砚回家,他一生清廉,两袖清风,这就是明证。

他曾说:“后世子孙做官,有犯贪污之罪的,不得踏进家门,死后不得葬入大墓,不遵从我的志向,就不是我的子孙。”

相关文章

  • 宋元||包拯不持一砚归05

    以前我对包拯的认识,一般都停留在看电视剧《少年包青天》,评书《三侠五义》中得来的印象。现在学习历史知识,翻看了几本...

  • 评《包拯不持一砚归》

    《包拯不持一砚归》[https://www.jianshu.com/p/4281ec116a3d] 历史上的包青天...

  • 不持一砚归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修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燕雀喜,草尽狐兔愁。往牒有遗训,无贻来者羞。”这是...

  • 刘晏:谁念客身轻似叶,应笑书生心胆怯

    提及清官,前有包拯“不持一砚归"铁面如山秉公执法的佳话,后有海瑞“满八十贯而绞"不畏权贵的美谈,可有这样一个人,虽...

  • 为官如清水  不持一砚归

    12月15日晚上,爸爸带我去看了《青天之端》的音乐剧。此剧一共八场,音乐悦耳动听,场景变幻莫测,故事情节更...

  • 砚眼 冯梦龙

    明有陆庐峰者,于京城待用。尝于市遇一佳砚,议价未定。既还邸,使门人往,以一金易归。门人持砚归,公讶其不类。门人坚称...

  • 宋元‖北宋清官包拯

    说起北宋名臣包拯,其黑脸月牙的包公形像深入人心,他铁面无私、刚正不阿,断案神奇。实际上包拯的脸并不黑,而且也不是破...

  • 注读《两般秋雨盫随笔》卷四385:锥刀砚

    锥刀砚 家秋潭先生于所亲家见一砚,石质细润,良材也。其家不之贵,用以覆瓿,且磨刀锥,伤痕数处。先生乞归,名锥刀砚,...

  • 砚眼

    明有陆庐(lú)峰者,于京城待用。尝于市遇一佳砚(yàn),议价未定。既还邸(dǐ),使门人往,以一金易归。门人持...

  • 2018年5月28日历史上的今天

    621年05月28日武牢关之役,窦建德战败被俘 999年05月28日北宋“包公”包拯出生 1140年05月28日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宋元||包拯不持一砚归0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ozv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