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最佳电影奖花落别家,网上大家都表示大失所望,与此同时《水形物语》又陷入了抄袭门,这届奥斯卡可以说没有看头了。《三块广告牌》没有获得奥斯卡最佳电影奖,不禁让人打个大大的问号。
猫猫认为《三块广告牌》最终没有拿到奥斯卡最佳电影奖,只拿到最佳女主角和最佳男配角奖,与其说是早在意料之中,倒不如说它原本就有致命缺陷。
所以猫猫在前篇文章《三块广告牌》缘何能冲刺奥斯卡?里只重点阐述了它的高超之处,即主要肯定演员的演技。虽然猫猫也很热爱这部电影,但对它获奖至始至终都没抱什么希望。
话说回来,这么一部大家都看好的高水准的电影,就连猫猫这个门外汉都看出来别的影片跟它的巨大差距了,你当评委都是瞎子吗?猫猫查阅了各方资料,并且进行了思考研究,终于知道了这其中的原因。
首先,影片中的受害者母亲借用三块广告牌向负责该案的警长发起质问,虽然很酷,但是这样的剧本设定要想评奥斯卡最佳剧本就输了。树起广告牌,以此和当地警察对峙的行为,若是人人效仿,美国何以保证治安?
其次,故事发生的地点是美国密苏里州一座小镇,而不是大城市,对此有兴趣的群众就有所限制了,大部分人生活的地方仍然是在大城市,而影片所表现的小镇的落后或者说治安及司法不合理,并不能代表美国整体水平。
再次,政治态度。电影现在都有着越来越强的政治倾向了,你看我们国家就接二连三的推出宣扬我国国威的影片,向世界宣告中国的强大,不是过去那样任人宰割的时代了。
美国总统和民众都鼓吹并跟风make American great again,让美国再次强大的口号,这个在最近上映的《爱在记忆消逝前》开场就有,美国人在游行示威,可见现在美国民众对自己国家的期待究竟有多高,而这时候你却在暗示美国的现实问题,跟国家政治立场唱反调,这可是美国的奖项,它能让你好过吗?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国家把这部电影院线的排片放到了奥斯卡颁奖的前夕上映,而那部真正的获奖电影排到了几周之后,也是用心良苦。
可见各国之间的竞争激烈,并且大家谁也不服谁。我们中国人当然是看的爽了,对于这个美国大妈与美国司法抗衡的行为表示支持。
但是拜托,这可是美国人来选择的,你居然手撕美国,不是找死吗?
最后,国际趋势和走向,以及美国一直崇尚的精神也会pass掉这部电影。
去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是《海边的曼彻斯特》,是一部平淡中带着些许悲伤的影片,它的基调忧郁到底,看完有说不出的沉默,而《三块广告牌》也是类似这样看完抑郁的影片。
美国是一直提倡创新的民族,并且它是比较崇尚科技和英雄主义的,人工智能发展很快,不管《水形物语》作为科幻片有多少缺陷或者说它故事陈词老调,都不足以阻挡这一未来趋势的进程和发展,所以今年势必改变这一态势,选出不一样的影片。
综上所述,一部有失国体、贬损美国政府的电影还想获得美国官方权威认可?没门!
END
我是智慧猫,在这里跟大家解惑电影谜题,一起进入电影探索与发现的旅程。下篇,猫猫会接着介绍历届奥斯卡最佳电影。欢迎关注,这里是猫眼评剧。
网友评论
从《猫眼评剧 | 《三块广告牌》缘何能冲刺奥斯卡?》到《猫眼评剧 | 《三块广告牌》为何无缘奥斯卡最佳电影奖?》不过是隔了24个小时,这24个小时堪称猫眼大反转,令人叹服!对于“热点”,光有火眼金睛的“猫眼”显然还不够,必须是有“快、准、狠”的角力方能先拔头筹,这连篇的“热点”跟踪,锁定的是同一部美国本土冲奥片,按理说美国一向的大捷豹主义最喜欢标榜美国民主自由精神,《三块广告牌》这样审视社会公共管理架构的“严肃”电影常规来看比较符合美国一贯的“审美”,但为什么就让人大跌眼镜呢?
红豆不禁又想起2015年的《房间》,最后获奖情形似乎有点雷同,女主角顺利折桂,电影花落别院。很欣赏作者猫猫的独到分析,猫猫的影评总是有他与众不同的分析角度,让其他的“影评”很难发生“雷同”,这次红豆特别拜读了这两篇观影导读,可以说是甚为叹服,就如本文,完全不会去走太过于“外行”的那种单纯复述剧情给读者“讲故事”生硬配搭几句励志鸡汤的剧评“套路”,而是通过递进结构的分析,用“首先”→“其次”→“再次”…… →“最后”几个层级进行导因解构,角度十分刁钻冷静,文笔也是风趣幽默,读者读文感受既感到是“专业”级别的解析,又是“大众”视角的评论,非常过瘾……
写影评,其实也是一种需要针对“未来趋势”进行的“创新”,文字和文笔就显得与观影者的思维分析同样重要了,否则,难以达到“评”的标准,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独特的风格和视角,我们干嘛要读它,直接百度啥没有?红豆十分喜欢这样的影评解构和语言风格,把关键性的东西阐述清楚,把最有热点效应的电影看透彻,你才适合写有思想的影评,而不是去跟风制造文字冗余。
这篇影评也算是“用心良苦”的良心之作,在奥斯卡尘埃刚刚落定的瞬间,我可以看到这样有角度的文章,真是继续留在新版|简书|的一种庆幸。至少,还有一些作者值得留恋,还有一些文章值得学习…… 而且这种文章,居然还是不要钱的,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