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三经之一的《观经》中净业三福中言:
“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经文对孝养父母作为净业之因,又于中品下生文中言: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养父母,行世仁慈”,
后遇善知识广说阿弥陀佛国土之事,至心愿生,便得往生净土。
虽《观经》中广开众机,一切众生皆得往生,但为诫恶劝善,于世间善法中亦重视孝道。
因此,在《无量寿经》亦言“尊贵豪富、高才明达,皆由宿世慈孝,修善积德所致”;下卷五恶段,多处皆明不孝父母为恶,如“子欺其父”、“父母教诲,嗔目怒视,言令不和,违戾反逆,譬如冤家,不如无子”、“不惟父母之恩”、“欲害父母”,如此不孝之恶,故有自然三途,无量苦恼。
《无量寿经》亦云:“以不请之法,施诸黎遮,如纯孝之子,爱敬父母。”
这是阿弥陀佛对众生之孝,在净土思想中,佛不是遥不可及、高高在上之神,而是像纯孝之子,视众生为父母,爱护、照顾众生,直将弥陀之大悲解释得淋漓尽致。
净土经典中孝道思想之体现,自然为融合中国传统思想有着至关重要之处,因此,历代净土祖师亦广明孝道之重要。
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释世福时,对孝养父母解释尤为详尽,文中言:
言“孝养父母”者:此明一切凡夫皆藉缘而生。云何藉缘?
或有化生,或有湿生,或有卵生,或有胎生。此四生中,各各复有四生,如经广说。
但是相因而生,即有父母;既有父母,即有大恩。若无父者,能生之因即阙;若无母者,所生之缘即乖;若二人俱无,即失托生之地。要须父母缘具,方有受身之处。既欲受身,以自业识为内因,以父母精血为外缘,因缘和合,故有此身。
以斯义故,父母恩重。母怀胎已,经于十月,行住坐卧常生苦恼,复忧产时死难;若生已,经于三年,恒常眠屎卧尿,床被衣服皆亦不净;及其长大,爱妇亲儿,于父母处反生憎疾,不行恩孝者,即与畜生无异也。
又,父母者,世间福田之极也;佛者,即是出世福田之极也。
文中更是举一典故明孝养父母等同供佛之利,在饥荒之年,一比丘得一钵饭,而佛多日未得饭食,便用钵饭供佛,而佛却不受供,甚至言此饭因缘至极尊重,未能消受,而是叫比丘用此钵饭孝养家中母亲,唯有家母能受此食,而母亲因此一钵饭而能信入佛法,最终得以解脱。
善导大师是净土宗开宗祖师,是弥陀化身,其《观经四帖疏》由诸佛证定,“一句一字,不能加减”,大师对孝道之阐释,可为净土宗孝道观之金言,可见净土宗尤其注重孝道,而且净土之孝,可助父母解脱因缘,得生净土,永出三界火宅之苦,此为至极大孝。
而且净土之孝,孝及生生世世之父母,并将一切有情皆视为累生父母,皆当孝顺。
故善导大师之后,历代净土祖师亦重视孝道,如莲池大师倡导不违孝道,兼顾道俗的念佛法门,继而主张“家有净室,闭门念佛可也,不必供奉邪师。家有父母,孝顺念佛可也,不必外驰听讲”,又言:“人子于父母,服劳奉养,以安之,孝也;立身行道以显之,大孝也;以念佛法门,俾得生净土,大孝之大孝也。”
近代印光大师大承净土遗风,专事念佛,亦重视孝道,并著《佛教以孝为本论》,融儒佛之理,阐释佛教之孝,言:
孝之为道,其大无外。经天纬地,范圣型贤。先王修之以成至德,如来乘之以证觉道。故儒之孝经云,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又言:
故曰孝悌之道,通于神明,光于四海也。论孝至此,可谓至矣尽矣,无以复加矣。然其为孝,皆显乎耳目之间,人所易见。惟我释子,以成道利生为最上报恩之事。且不仅报答多生之父母,并当报答无量劫来四生六道中一切父母。不仅于父母生前而当孝敬,且当度脱父母之灵识,使其永出苦轮,常住正觉。
又言:
亲在,则善巧劝谕,令其改恶行善,戒杀护生,持斋念佛,求生西方;亲没则以己读诵修持之功德,常时至诚为亲回向,令其永出五浊,长辞六趣,忍证无生,地登不退,尽来际以度脱众生,令自他以共成觉道。如是乃为不与世共之大孝也。
总之,净土思想之理论对孝道之重视,显示了净土信仰中国化之特点,随着中国化之成熟,净土的孝道思想形成以佛言孝、劝佛行孝、助世行孝的完美结合,并在结合中对中国文化、历史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