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的宰相虞世南推崇《易经》说:“不读《易》不可为将相。”中国人一般的观念,提到《易经》就想到八卦,总感觉学习《易经》之后,便可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所以有人说:“《易经》是经典中之经典,哲学中之哲学,智慧中之智慧。”还有的人,一提到《易经》,就联想到那些跑江湖的,算命的,看风水的江湖术士,更有甚者,认为是封建迷信。
那么,《易经》到底是精华还是糟粕呢?依个人浅见,存在即是合理,能流传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必然有它的精妙之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当然,在传承的过程中,也必然会有些糟粕掺杂其中,这需要在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加以甄别。
图片来源于网络说了这么多,《易经》到底是什么呢?
很多人认为,《周易》就是《易经》,其实,《周易》只是中国《易经》的一部分,是周文王在羑you里坐牢的时候,研究《易经》所作的结论。事实上,还有两种《易经》,一种叫《连山易》,一种叫《归藏易》,加上《周易》,总称为“三易”。
《连山易》是神农时代的《易》,所画八卦的位置,和《周易》的八卦位置是不一样的;《归藏易》是黄帝时代的《易》。《连山易》以艮卦开始,《归藏易》以坤卦开始,到了《周易》,则以乾卦开始,这是“三易”的不同之处。可以说,现在我们中国人所讲的“江湖”中这一套东西,如医药,堪舆,还有道家这些方面的东西,都是《连山》、《归藏》两种易学的结合。
《连山》、《归藏》以外,《周易》的本身这门学问中,有一个原则亦叫做“三易”,意思是说,《易经》包括了三个大原则:一、变易;二、简易;三、不易。研究易经,先要了解这三大原则的道理。
一、变易:所谓变易,是《易经》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世界上的人,乃至宇宙万物,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时间不同,环境不同,情感也不同,精神境界也不同,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中,没有不变的事物。所以学《易》先要知道“变”,高等智慧的人,不但知变而且能适应这个变,这就是为什么不学易不能为将相的道理了。
二、简易:宇宙间的任何事物,有其事必有其理,只是我们的智慧不够、经验不足,找不出它的原理而已,当我们的智慧够了,了解它以后,一切事物都会变得平凡而简单。正如古人懂得了《易经》的法则和宇宙万物的联系后,把八卦的图案,排在指节上面,再结合时间和空间的组合关系,把数学的公式排上去,就可以推算出事情来。《易经》的简易是最高的原则,把复杂的道理变得简化,所以叫简易。
三、不易: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可是却有一项永远不变的东西存在,就是能变出来万象的那个东西是不变的,是永恒存在的。宗教家叫它是“上帝”,是“神”,是“主宰”,是“佛”,是“菩萨”,哲学家叫它是“本体”,科学家叫它是“功能”。
(文章中部分观点来源于南怀瑾先生的著作《南怀瑾选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