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和阅读某种意义上其实是一件事的两面,尤其是对于文学来说,一方面是文学的输入,一方面是文学的输出。所以,对于每一个写作的人来说,阅读是他的入门项目,我也是其中的一员。
小时候的我们,会从观看影片、动画和视频开始启蒙。到了入学的年纪,我们就从拼音和课本开始。当然,接触最早的阅读可能是带图的书,例如有一段时间风靡全国的几米,还有各种各样的童话画本。其实在上个世纪就有很多连环画,从民国时代的三毛到建国初的抗战故事,一直到七八十年代引进的日本连环画。当认识的字逐渐增多,学会汉语拼音的我们就开始阅读带拼音的少儿读物。学会了新华字典的使用方法,各种各样大部头的文学和其他的科普读物进入了我的视野。
记得小学的时候,因为家庭条件的原因,不能够和现在的小朋友一样接触许多书本,所以最爱看的是天文科普书本和各种各样的童话故事。慢慢在少年时期读的更多的是应试相关的阅读文本,比如古诗、现代文阅读相关的文章、各种名著的缩减版。到了大学之后没有了升学上的压力阅读才开始真正的随意了起来。其实比起特别厚的长篇小说来说,短篇的文字一直是我比较喜欢的类型。从高中开始就和大家一样喜欢读文摘类的杂志,还有各种各样的短篇、中篇小说集,真正读过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傅雷版的《飘》。而成年之后,随着网络世界的进一步的发展,网络小说也第一次进入了我的阅读目录,比如从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和玄幻小说《诛仙》。
而随着现在参与创作文学人员增多和网络世界的文学网站发展,阅读电子书工具开始越来越便利化,现在阅读的人数和平均小时却在各种各样新媒体的冲击下在慢慢变少。这主要是因为人类多巴胺刺激激素产生的原因,对于短期、高频刺激性的视觉更有反馈性,所以现在的短视频成为抓住人类注意力的首要力量。当然,文字也有他突出的地方,它可以把各种各样的事情进行描述,即使是不存在的各种世界观,成为各种各样短视频,甚至科幻创作和人工智能的创造文本和基础。
当看完太多相同类型的视频或者阅读太多同质化的小说之后,多巴胺产生了一个倦怠机制,所以现代人的兴奋阈值一直在逐渐拉高,人们产生了现在不如以前的想法,从前慢和各种怀旧也就流行起来。其实解决的方法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很难。一方面是能够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可以成下心去做的事情,这个因为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一样,因人而异。另一方面,就是降低这种高频的不健康的刺激自己多巴胺的方式,如果是因为刷短视频而提高的兴奋阈值,就控制每天使用某些不利的App的时间。第三就是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来转移注意力,来提高自己身体承受激素的能力,比较推荐加强各种各样的体育锻炼,做好健康饮食的生活习惯,好的身体才是工作生活和学习的本钱。
其实广义上的阅读不仅仅是指在阅读文字,我们可以阅读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可以从各种视频、电影之中去吸取创作者的灵感,或者是体会其中的情绪价值。我们也可以是在旅行之中去阅读风景之中的诗情画意,体会文物景点之中的人文观点。我们也可以从照片、画作之中去欣赏人物风景的美丽,去阅读服装、摆设之中的线条感、色彩和艺术感。其实生活本来就是这样一个阅读的历程,我们在生活中阅读,在阅读中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