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重读一遍《论语》 ,今天开始的第一篇学而篇,让自己对它有了新的认识,先来说说意思。
“学而时习之”重在学即“学问”:从人生经验上来,做人好,做事对上去体会。 “时” ”习”:随时随地地要有思想,随时随地的要见习,随时随地的要有体验,随时随地的要能够反省,慢慢有了进步,就会有会心的兴趣,就会不亦说乎的高兴。
对待学习从学生时代一路走过来,经历的是小升初,初升高,高升大学,都在每日每日的学习课本知识,而课外读物文学作品都没能有机会读,只能充斥在课本课本,这哪里来的快乐,而谈谈大学毕业进入社会做人做事犹如一张白纸才开始在上面不断描绘,才开始一笔一画的学习,有时候觉得很懊悔,学习更应该提前在生活的每一天知道它的重要性,在于学,更在于习,重于随时随地,而不是步入社会,也更不是只局限于书本,这样才能保持着学习的兴趣!
“真正为学问而学,所谓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该做的就做,不该做的杀头也不干,虽然做学问可能一辈子都没有人了解,但是孔子说只要有学问,自然有知己,一个人,在为天下国家,千秋后代思想着眼的时候,有一个知己来了,那是非常高兴的事情,因为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
坚持自己的原则,让自己变得更好更优秀自会吸收优秀的人一起,反过来了解一个人看看他的朋友圈也会有所了解,懂得珍惜朋友,尊重朋友的重要性!
人一辈子能够真正做到了学问,乃至一辈子没有人了解,也不怨天,不尤人,内省自己的学问、修养和做法!
注重内心的修养,尊重珍惜朋友,自得其乐,然后才能“后天下之乐而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