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北京!我的“保密梦”

作者: 齐国有个人工作室 | 来源:发表于2017-07-09 10:04 被阅读355次
    别了,北京!我的“保密梦”

    文|齐国有个人

    “保守秘密,慎之又慎”。“必须十分注意保守秘密,九分半不行,九分九也不行,非十分不可。”

                              一一 题记 毛泽东

    许多生活的真实,是需要以小说的方式表达的。

    那就以小说的方式表达吧。

    作家阎连科说:因为某些真实的生活,只能通过虚构的桥梁,才能使那种真实抵达真实的境界。

    说实话,我不完全同意这一观点。尽管虚构是小说的特征,但是不能否认小说也可以是真实的。

    话说那是很久以前了,发生了一件事情,是小说中的事情,也是生活中的事情。或者说,就是生活重演了关于保密班的一个真实事件。

    01

    楼下,实验中学考点的学生,正陆续进入考场。

    远远地望着学生和家长们的身影,十分感慨!

    25年前那一幕幕,如同记忆深处布满尘埃的照相底板,一经冲洗曝光,便又放出五颜六色的光彩。

    说来话长,还得从头说起。

    我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父母都是在讲台拿了一辈子教鞭的老师。虽然父母要求严厉,使我从小养成了勤奋好学的习惯,但却没有改变我执拗的性格。

    “进了一中的门,看到了大学的门”,正是这句流传很广的顺口流。初中升高中那阵子,在我心底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那时候年少痴狂,天王老爷的话也听不进去,心中只有一个目标,非考入省重点中学--郓城一中不可。

    可事已愿违,我连续复读了三个八年级,戏称“三八干部”,最后一次因0.5分之差,与我的“一中梦”失之交臂。

    那时一中的校长是我父亲的师范同学,也许是父亲的“迂腐”,也许是自己的不争气,就这样我便进入了一所县重点高中就读。

    进入高中,正赶上一个知识大爆炸的年代,那时候学校高三共有五个班,一个新生班,四个复读班。每年能考上大学的大多是高三复读生,新生班级能考上大学的就没有几个。

    许是自己没有进省重点高中的丧气,许是出于曲线参加“高考”,许是出于将来的就业考虑,也许是打小就怀有保家卫国的决心……在自己学习成绩并不差、父母极力反对的情况下,依然决然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一一我要去当兵。

    02

    1990年3月份,我抱着高中的课本,从老家山东乘着“闷罐车”哐当一哐当地一路向西,也记不清钻了多少个山洞子,伴随着火车的吼叫声,来到了青海西宁,就这样我摇身一变,成了一名光荣的“新兵蛋子”。

    到了新兵连,迎接我的是3月份一场大雪,还有4月26日,共和县与兴海县交界处发生的6.9级地震,死亡119人,受伤2049人,房屋倒塌2.1万间,损坏6.68万间,经济损失达2.7亿元……

    站军姿一紧急集合一饭前一支歌一抢险救灾,艰苦而恶劣的环境,紧张而又残酷的新兵连生活,并没有吓倒我,也并没有改变我的志向,只是新兵不允许参加“高考”,我只好悄悄地把高中课本锁在一个木箱子里,等待时机。

    经过9个多月紧张的新兵连生活,我又抱着那个装满高中课本的木箱子,分配到“风吹石头跑,地上不长草,大姑娘不洗澡”的宁夏银川贺兰山下,开始了白天进山洞维修飞机,晚上打开箱子加班苦读迎战“高考”的生活。

    苍天不负有心人。我以全师预选第一名的成绩,顺利进入甘肃山丹县3个月的集中补习班,正式向“高考”冲刺。

    当时新兵原则上不许参加全军统考,只能报考机要、技侦和护理三个专业。机要专业戏称“间谍”,要求年龄小、反应快,字写得好,另外政审要求极其严格。权衡再三,我就选报了机要(密码与信息保密)这个志愿。

    03

    1991年7月份,我顺利考入西安电讯工程学院分校---北京一所高校,俗称“保密班"。

    刹那间,我成了新兵战友们羡慕嫉妒恨的目标。

    进入“保密班”,复检身体之后,便开始了3个月的忠诚老实教育和阿拉伯数字的严格训练。

    我们班一共8个人,每个人发了一个密码包。每次作业练习完,就把所有的资料装入个人密码包,再由班长把每个人的密码包装入一个大的密码箱,从一楼存放入八楼的保密室。

    说实话,一开始感觉神秘好奇,时间一长,面对单调枯躁的生活,我和学员们的牢骚,自然也多了起来:什么TM得“保密班",不就是些个破阿拉伯数字吗?真TM得没劲,这么个折腾爷?!

    突然有一天,学员熊队长把我叫到办公室,告诉了我一个消息:复检身体,转氨酶高,并且还比较严重。

    面对这飞来横祸,我惊呆了。

    转氨酶高就意味着要退学……这对于刚刚入军校三个月的我,头顶宛若晴天霹雳炸响。

    当时的北京城,天干冷干冷地,风飕飕地刮,一阵一阵地扑上人面,像小刀子一样。

    我环顾四周,感觉没有一点点喛和的地方。就这样我穿着摘掉学员牌的军大衣,冒了严寒,踏上了返回宁夏银川的列车。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火车缓缓地离开北京,望着车窗外送别的战友们,我顿感浑身充满力量。

    李夏在《离开北京》这首歌中唱道:

    走着走着,天就亮了/喝着喝着 酒又醒了/看看来时的路/离过去几光年/一直从四环到积水潭/实在不知该怎么去拒绝你/如同拒绝这场四月的雨/我拍拍你的肩膀说就送到这里吧/前面的路让我一个人走完/我看见黎明即将来临/广场上人们将红旗慢慢升起/我只好将我的理想收进行囊/乘今晚的列车回远方/亲爱的今天我就要离开北京/让我最后一次,最后一次说爱你/亲爱的今天我就要离开北京/让我最后一眼,最后一眼再看你。

    这时候,我才体会到这首歌的真正内涵。

    回到老部队第一件事,就一头扎进部队医院进行体检。医生对我说:身体健康,未见异常。

    后来,我又到地方医院再次进行体检,令我没有想到的是,结论还是身体健康,未见异常。

    别了,北京!我的“保密梦”

    再后来,有知情人对我说,我晚上说梦话,不适合机要工作,说是密码与信息保密工作,要求很严,出差时你白天不说,晚上就有可能通过梦话泄密……

    保密工作,慎之又慎呢!

    一旦通过梦话泄密,这个事可就大了,你懂得,弄不好还真成了一一“卖国贼”。

    少不经事的我,只好认命。

    就这样,我的第一次保密班“高考”梦夭折了。

    父母担心我想不开,专门托人从老家买了药,不远千里第一次乘火车来宁夏看我。

    母亲说:“听到消息后,你父亲一天都没有说话,儿啊,身体要紧,不要怕,治好病咱们来年再考。”

    父亲不善言谈,搂着我的肩膀,断断续续地对我说:“人生的道路很长,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谁没遇到过沟沟坎坎啊,你也学过哲学,不要想不开,一定要向前看……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

    面对父母,我无言以对。只是用双手接过母亲用小手卷包着的药,默默地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

    04

    好歹天无绝人之路。1992年7月,我又一次顺利参加“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空军第一航空学院。

    别了,北京!我的“保密梦”

    接到录取通知书,我第一时间给家里去了电话,一是说明我身体很好;二是报喜考上河南信阳空军第一航空学院,而且加重强调了“第一",比上次考得还好……

    “小来(山东方言,意指儿子)……我和你爸终于朌到这一天了……知道你行的……要注意身体……"电话那边,一向要强的母亲边哭边说,声音断断续续。

    我极力控制自己的情绪,用手紧紧地抓着话筒,耳朵里面涌起一阵阵轰鸣,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顺着脸颊扑簌籁地落了下来……旋即一阵沉默……

    这时,天渐渐暗了下去,万籁俱寂。

    短短几分钟的通话,好像过了半个多世纪。

    是高兴?是不安?是欣慰?是激动?

    或许都有吧。

    这是我参军两年来第一次流泪。

    后来,我被院校评为“十大记者”之一,后来,毕业分下部队,我当上了全军和空军政工网特约编辑,再后来,我当过部队干事、股长、教导员、科长、政治处主任……成了一名团级军官。

    05

    回望20多年的军旅峥嵘岁月,那真是令人难以忘怀的日子哪!好像电影画面在我脑海里一遍一遍地循环播放。

    考军校一一《搭错车》;
    军训一一《蹉跎岁月》;
    叠被子一《苦难的历程》;
    吃饭一一《闪电行动》;
    出操留下的人一《二子开店》;
    发津贴一《皆大欢喜》;
    熄灯后一《无声的行动》;
    拉歌一一《刘三姐》;
    抗洪救灾一《摔跤吧,爸爸》;
    批评一《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看信一《爱并不遥远》;
    看电影一《难得一笑》;
    想家一《月朦胧鸟朦胧》;
    紧急集合一《特急警报333》;
    离别一一《聚散两依依》;
    回首往事一《几度夕阳红》;
    …………

    而最让我铭心刻骨的,还是那次保密班的高考,她改变了我的命运,也改变了我对人生的态度。

    我好像吃了各种各样的糖,有的像奶糖,甜中有香;有的像梅糖,甜中有酸;有的像姜糖,甜中有辣,但结果还是甜的……

    有人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我倒觉得,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传说,就有秘密。尽管我说得是军营这个大熔炉一一那里有我朝夕相处,情同手足的战友们,那里是我梦想开启的见证。

    别了,北京!我的“保密梦”

    说心里话,保密班的这段过往,她始终是我藏在心底的一个终级秘密,她是我生活中一张永不褪色的彩照,时常让我留恋,给我力量,摧我警醒。

    保守秘密,慎之又慎”呢,必须十分注意保守秘密,九分半不行,九分九也不行,非十分不可。

    爱默生在《报酬笔记》写道:把你一生当中所发生的所有事件,都看作是激励你上进而发生的事件,因为只要你能给时间圆润你烦恼的机会的话,即使是最悲伤的经验,也会为你带来最多的财产。

    别了,北京!别了,我的“保密梦",难忘的军旅一站。

    我感恩岁月,感恩父母,感恩生活,更感恩那些在关键时候,帮助过我和没有帮助过我的人,我坚定这都是生活的全部,人生的财富。

    「短篇小说专题活动」强势回归(江湖令08)http://www.jianshu.com/p/4c67f26b8e72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别了,北京!我的“保密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zds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