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妙语“联”珠——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之中,魏义霞教授以及许多的哲学研究者,都将墨家的政治思想,归类为现实而非理想,功利而非道德的,所以墨家崇尚的“尚贤”思想,也带有相当的功利和现实主义色彩。这么说是不无道理的,今日,我就要结合我的理解对于墨家“尚贤”思想,进行究其本源的探讨。
我先阐述一下现如今的理想主义的定义吧。现如今,最为被当今学者认可的理想主义的定义是:理想主义一定是以精神层面为核心的,但它并不排斥物质。理想主义跟信仰紧紧联系在一起。理想主义的经典社会模型之一,例如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柏拉图的理想国便是理想主义的一个经典的社会模型,对于其社会组成大致是如下:
这是柏拉图为古希腊设计的一种城邦制度。他坚信消除财产公,能够让城邦的护卫者一心一意地保护城邦,也就是所谓的武士阶级;坚信最有智慧的人一旦愿意承担最高的统治工作,也就是智者是统治阶级;下面再加上勤勤恳恳工作的城邦公民,这种城邦政治制度便被称为理想国,只不过这也只是黄粱一梦,消失在历史的滚滚红尘之中。
因此,如果要用墨家强调的“尚贤”以及“兼爱”思想来印证的话,是完全符合理想国的政治模型的,墨家所强调的是除统治阶级之外,一律的平等。中古的中国统治阶级包括哪些部分呢?至少,在墨子的时代,从上到下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以及士,在周天子、被分封的诸侯以及强大的卿室之下,养有各自的军队以及养士,这看来与柏拉图的理想国没什么不同。若要完全的谈不同,或许就是军队也就是武士侠客诸人,沦为了诸侯以及卿室的附庸罢了。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冯友兰先生曾说过墨家诸人与侠客有共通之处,这一问题,我会在接下来的文章上,去详讲,在这里我就不展开说明了。这种军队的形态是现实主义,其与柏拉图所提到的保卫家园的武士,那样消洱阶级的正义使者,可能不太相同。但是,其目的都是统一的,维护国家的社会治安以及完整,当然在战国时期,军队大抵是完成统一,守卫信仰的暴力工具。与同时期的雅典与斯巴达之间的战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就连孟子所强调的阶级化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观,其保守化的思想,都被称为理想主义,我实在无法理解为何墨家思想被称为现实主义,去理想化,去道德化的。可能,这样的道理自然是有的,只是我的知识太过浅薄,无法理解罢了,对此有见解的读者可以私信或在评论区留言进行探讨,我会认真地回复大家的。在我眼中,墨家所强调的伦理观以及社会观,都十分符合时代的社会特征。
既然,我花了大部分篇目,来强调墨家是理想化的,那么,为何我又在文章的开头提到,把墨家称为现实主义是有道理的呢?这一观点,我是联系中国古代哲学的普遍特点得出的,尽管近现代许多哲学大家,认为中国古代的百家思想称不上哲学,墨家像是一门宗教。(详情可见《中国古代哲学史》胡适著)但是,哲学作为一门人类反思自身的学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所以在观点的统一上不必强求。那我站在传统文化哲学的角度来谈这个问题。
中国古代哲学具有“上农”特色,我在以往的文章之中也提到过,用唯物历史观的观点来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春秋战国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保守以及踏实,保守是农业与商业最大的区别,我的历史老师曾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你是一个东周的农夫,你丰收了,你会想怎么做。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但范围大抵不过是扩大种植面积、提高种植技术以及囤积粮食等等。这反映的是什么,恰好是保守的思想。请原谅我用了这么不学术的词,踏实,可以形容人的性格,也可以形容人的处事风格,一个农夫自然是要踏踏实实地耕耘田地,这也反向的印证了保守的思想。是故,中古的中国人,行必强调果,返回到墨家思想的本身。
尚贤的果是维持社会稳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统治阶级的地位。那么,儒家思想的仁与礼,也必然有果,毕竟一个思想不可能凭空出现,其果和墨家的果是一致的。因此,若是要从墨家的果来否定墨家的理想化,是不恰当的。同时,若是要完全否定墨家不存在“利益”观,也是不恰当的。
我们现在所了解的大部分关于墨与儒的思想辨析,大多带有文章作者的主观观念,也就是有许多作者刻意放大了墨家的现实主义,贬低了其理想化的追求;隐藏了儒家的现实主义,放大了儒家的理想化。我很难说我的文章不带有我的主观臆断,但是,更多的我想带给大家的是一种全新的观念,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精神食粮,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智慧。就像我想文章的目的一样,我不为了在网上大火一把,只是为了阐述我的观念,只希望诸君读完文章之后,对于中国的文化可以有一种别样的理解。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今天我只是谈了一下我对与墨家尚贤思想的看法。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交流,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欢迎您点赞,关注一下我。今后,我有什么思考也会发出来和诸位探讨。墨家系列也会继续做下去,欢迎大家关注。(纯手打真是超累的,希望您能给我点点赞,鼓励一下我,您的鼓励,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
我是穆翕,一个贩卖快乐二道贩子,下篇文章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