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将“尚贤”作为其执政理念的核心,由此,理念便得出了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如同兼爱等思想。
结合我在往期文章中,所提到的墨辩所反映的思想,人民的贫与富,人口的寡与众以及国家的乱与治会造成社会的安定以及混乱。墨子从底层社会而来,当然我本人不持这样的观点。我一直坚持,墨子起码也是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百工阶级,甚至像墨子这样的巨子,都有可能做过税务官或者是手工业的管理者。我在这里所说的管理者,大概就是战国时期各国官府所下设的大府、少府、府、上官、下官一类管理官府手工业的职工(参考自《春秋战国的社会变迁》晁福林著)。其中下官这些人极有可能也会参与到生产之中,部分诸侯国如秦,其府有时也成为官。那么,为何我会在这里强调墨子的出身呢,一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墨家思想,一是对古今许多言论,针对于我个人的理解进行一定改正。注:西周之前,官师不分,政府官吏掌握所有的理论知识,所以,便有师从官府、学于官府一说,在这里,我是为了强调墨子的知识来源。也就是以其的出身和阶级进行论述。
我所说的手工业管理者一说,是否有道理呢?虽然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提到过,但我在这里要结合史实进行论述。
《云梦秦简》之中记载过:
粪其有物不可以须时,求先买(卖),以书时谒其内史。
都官岁上出器求补者数,上会九月内史。
注:秦国中央负责手工业管理以及君主财政的总管理者,被称为少府或者是内史,上面所提到的府的官职都隶属于其下。
解释完了墨子的可能出身,我们便说归到墨家尚贤思想之中。墨子极大可能出自于中下层的官员之中,所以他便掌握了一些基本知识。尽管,他也属于贵族,但也不同于孔子这样的贵族,他对西周乃至周前的所谓礼制,儒家所强调的孝道、正名等思想并不感兴趣(墨家与儒家所强调的“名”含义并不相同,我会在下面的文章中提到)相比于高高在上,精通六艺的君子,出身于市井,与斑斑铜锈打交道的墨家诸子,对底层的人民有更加深刻地同情,这是与儒家相比所得出的结论。但是,我们应该承认的是墨子与孔子有着同样理想化的政治思想,墨子的理想化政治思想便是“尚贤”。因为,在他看来,社会上出现的诸如我所提到的民贫、人寡以及动乱的问题,正是因为君主无法恰当地任用贤臣,也就是没有做到“尚贤”。
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民之巨患也。
《墨子•非乐上》
民之巨患,不但体现了墨子对下层人民的同情,执政方法的思考甚至也表现了对“贤”的渴望,要依赖“贤”来治理。所以,墨者的梦想国度,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十分相似,上有贤者统治,中有武者保卫国家,下有勤劳的民众从事生产。墨子的思想,虽然强调兼爱,但也难以消迩其阶级性。在政治上的兼爱,更多强调的是在选用人才上要消洱阶级,选贤任能;不应大兴攻伐以及轻徭赋役,使百姓安居乐业等。但实质上,所谓消洱阶级的选贤任能,也形成了一个新阶级,也是统治阶级,因此,我得出了兼爱所强调的并不是无阶级,只是刻意迎合下层民众的渴望罢了。
沿用我们后世的观点来看,墨子的观点是相当正确的。前有姜太公辅佐文王成就西周霸业,后有秦王任用商鞅、白起、李斯一统天下,汉高祖刘邦任用萧何、韩信、英布书写汉帝国的百年霸业。每一个艰苦创业的明君背后,都或多或少的站着贤者,辅之以或文或武的方式,夺取天下,治理天下。
是故墨子便提出“‘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是其故何也?’子墨子言曰:‘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墨子•尚贤上》)造成战国乱世,相悖于王公大臣之理想之因,在于无法选贤任能,即无“尚贤”之思潮。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今天我只是简谈了一下墨家思想。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交流,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欢迎您点赞,关注一下我。今后,我有什么思考也会发出来和诸位探讨。墨家系列也会继续做下去,欢迎大家关注。(纯手打真是超累的,希望您能给我点点赞,鼓励一下我,您的鼓励,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