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搬进青旅没过几天,同室的人就离开了,一周以后,青旅的几位同事也纷纷远行,各奔东西南北。
有的回南方,像一只候鸟,不日之后去到约旦,有的留在哈市,但是另觅前程。
没有许多岁月的感情积累,侈谈伤感怀念难免扭捏造作,只是平白感到一种人生如寄,跌宕不宁的茫茫之感罢了。
Z说,面对离别,男孩子是嗨一顿,女孩子是矫情一顿,不知为何,感到这句话太贴切不过了。
我们来到KTV打发前半夜时光,Y一个人借口去散步,但是谁都明白她心里肯定不好受。
其实无论是「嗨一顿」还是「散散步」,「离别」在我们心中的分量没有孰轻孰重,只是每个人选择消解的方式不一样罢了。
但是无论如何,相信我,明天又是另外一天,或者三两天之后,终究安然无恙,因为世界运转规律如是,没有谁真的是谁的不可或缺。
没有人真正痴情如斯,没有人真正脆弱如斯。
这段漫漫人生路,这个酣畅淋漓夜晚,我不能担保你爱,也不能担保你长命百岁,但我能担保坐在你面前的我,有一份心意说一份真情,有一份祝愿表达一份希望。
面对分别,古人说「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
这也是我最愿意抱有的态度,觥筹交错,眼神迷离间,说着最好最实在的期盼,比如平平安安,一帆风顺,大吉大利,前程似锦之类的话,谁管明天会怎样,谁管何时会实现,重要的是此时,重要的是此地,重要的是此人。
面对分别,金庸说「青山不改,绿水长流,今日一别,后会有期」,这样的话我是不说的,总觉得勉强,总觉得一定渴求着一场重逢,倒不如自然而然的情谊妥帖。
面对分别,李香兰幽幽地唱「今宵离别后,何日君再来」,那是属于前朝怨女的心事,是古典的,寂寞的,是亦舒小说里独自一人时候的女主角才会说出的,现代的女性大多注重姿态,感情固然重要,但是卑微地挽留一颗心,想都不要想。
面对分别,徐志摩浪漫地抒情,「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我不太喜欢这个诗情画意的男人,但是他的这句诗却真正醉人肺腑,仿佛一杯陈酿的好酒,美在那一点含蓄,美在那一点婉约,美在那一点如京戏里戏子指东念西的矜持迂回。
还是贾樟柯的电影《山河故人》简单直接,透彻明了,不虚与委蛇,不粉饰太平,清清爽爽道尽人生寒凉——「每个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
二十二年的生涯,不算悠久,也不算短暂,许多人的一生也不过如此,我对这句话的感受,却越来越深刻。
从踏进校园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学着与安全无害的家远离,从学习为人处事的那一天起,我们就学着与父母意识搭建的安稳巢穴告别,从学校离开的那一天起,我们就和曾经那个心存侥幸,沉湎安逸,被动的自己致弃。
我们就这样,从一个个人,一座座城市的手掌心去到另一个个人,另一座座城市的手掌心,只是站着的地方不再平坦,会多出许多许多的厚茧而已。
所谓成长,也许就意味着,即使站在风口浪尖,即使面对荆棘丛生,我们也不会徒呼喝喝地埋怨喊累,而是首先想着怎样去克服,怎样让自己跌倒得尽量漂亮,并且迅速安稳站起来。
人生就是一段段旅行,考验就是从停顿到重新出发的途中的一个个坎,因为它可能面临低谷,也可能是飞跃,这种「冒险」的特质使生命显得危险而美丽。
一个人来到人间的使命,就是在这样一段迎迎送送的生涯里学会自我安慰,自我调适,自我纾解,并且渐渐懂得,一切不过是寻常,一切不过是人生必经的历练。
面对离别,也越来越愿意抱着达观从容的姿态,有缘分,有念想,必然会相见,山河可平,岁月可埋,如果无心,花也是冷,月也是空。
如果来日方长,走在大街小巷,你会触景生情,记住我们曾经有过的片段往昔,那么人生至此,浮生如斯,也非梦幻泡影。
我始终认为,一个人会记住一座城市,有且只有一个原因,就是在那座城市里有过让他心心念念的人。
如果某天想起哈尔滨,你会想到我,恰似某天想起哈尔滨,我会想到你,那么我们真正不枉有过这样一场相遇。
网友评论
许多人甚至到了三十二岁依旧一副我是孩子你该惯着我的节奏
不过那样也令人生厌
可是昭和的有些感慨 总是让人心疼的
情到深时恨离别
……
人生,原本就是一场生命的离别仪式
无非,有的短暂,有的漫长
有人悲伤,有人淡然
——赖志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