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给人力量的文字教育行走生活杂谈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章理解“理解”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章理解“理解”

作者: 蒲公英_0477 | 来源:发表于2023-04-27 05:23 被阅读0次

文/ 梁树丽

读书

前段时间我外甥女发了一个朋友圈,她在听完老师的课之后自己做了一个蛋糕,这个蛋糕不仅漂亮而且味道鲜美,我再给她点赞的同时,我自己也多了很多思考。

我们都知道英语活动观由三个层次的活动构成:学习理解(understanding)、应用实践(application)和迁移创新(innovation),这三个层次相互联系,但又层层深入。

我们课堂上习惯性问学生Do you understand?学生的回答通常是Yes.但是我们又会发现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却总是被困住,他们还是做不对习题,这充分说明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他们只是知道。

知道和理解是两码事,理解肯定是知道,但知道并不等同于理解。比如学生知道要努力学习,但是他们并不清楚学习的意义,不知道为什么学习,如何去学习等等。

什么是理解?

书中提到理解即有动词意义,也有名词意义。动词的理解就是能够智慧有效地使用知识和技能。名词的理解是努力去理解的成功结果——对一个不明显的观点的最终掌握,对许多无关联的知识元素所作的有意义的推断。

理解的终极目标是使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迁移创新,如果学生上课学习结束了,他只是知道一个事实而不会迁移创新,那么他不能说自己理解了所学的内容。

我们以前总是说自己理解了,但读过这本书之后我们才发现这是自己对理解这个概念的误解,我们的认识还是太过狭隘,我们把知道误以为是理解,这是我们经常犯的错误。但犯错并不可怕,因为我们总要从错误中成长,所以错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再次回到我外甥女做蛋糕这件事,她听老师讲解后,她知道了做蛋糕的流程,所以她会按照流程自己做出一个蛋糕,这是不是就证明她已经理解了呢?

事实上并不是。我父亲生日的时候我想让她做一个蛋糕时,她的表现是困难的,她目前仅仅是按照老师的步骤做一个一模一样的蛋糕,而如果脱离了老师的指导,她不会做出不一样的蛋糕,所以她还是没有做到真正的理解。

我也有过类似的情况。我学习国画的时候也只是跟着老师画,我们学的是范画,我们画完之后觉得自己会画了,但是离开范画,我们却不会创作自己的作品,我们不会迁移。

真正的理解就是我不仅会做这个蛋糕,我还会创作各种不同的蛋糕,我不仅能画出一只鸟,我还会画出落在树上的鸟。

我们在平时上课的时候,最多的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我们教会学生的这种知识学生也只是停留在知道的层面,我们不能定义为“理解”,如果真的理解了,学生就会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

当然理解是思维的挑战,正如布鲁姆所指出的,理解是通过有效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来明智、恰当地整理事实和技巧的能力。所以想提升学生的理解力,首先就是提升学生的思维力,我们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必须有高阶思维问题,而这些高阶思维问题肯定是在真实的情境中产生的,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激发和唤醒学生的理解。

当然就我们的教学模式来说,我们需要做的是改变,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和活动式的教学模式,因为这些模式使学生很难对当前所学的知识和日后的知识进行归纳,而且这种学习毫无智力成就的快感,而且没有相互关联的结构基础上所获的知识非常容易遗忘。

我们提出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就是把碎片化的东西给整合在一起,然后形成一条主线,我们不仅看到树木,而且我们更看见森林。

理解首先是有意义。掌握某一个事物、事件或场景的意义,就是要观察它与其他事物的联系;观察它的运作方式和功能、产生的结果和原因以及如何应用。

理解的核心是理解结果的关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What,Why, How”,就像我们是教英语的老师,但是我们为什么学英语,学英语是为了什么,如何学好英语等等,这些才是根本。

读这本书是不容易的,虽然这里面的字我们都认识,但是变成句子的时候,我们却很难理解这个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所以我们很容易放弃这样的书本,当然我们称之为“啃读”。

所以我们还是要一边读一遍想为什么,这样我们离“理解”的距离会更进一步。

感恩阅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章理解“理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hkv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