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思思
——不婚主义者只是稚嫩的像群孩子,因为种种原因,他们没有勇气经营婚姻,父母和社会大可不必给他们冠上不忠不孝的头衔。
图片by度娘01❤
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结婚,成为不婚一族,有人甚至称这类年轻人恐婚。为什么呢?真得是年轻人太作?真得是年轻人不想安于现状、不想一成不变?真得是年轻人还没玩够?我看未必,所谓“过来人”的家长们,在你们逢年过节无休止的逼婚过程中想过你们的婚姻、家庭处世观带给年轻人的影响吗?
孩子就是你们的一面镜子,你们面对婚姻、面对家庭的模样是怎样,就会原封不动的投射在他们的身上。
我觉得每个人都不可否认,人类是一种需要群居的动物,即使有人喜欢独处,但他也不会允许自己永远是一个人的状态。婚姻已经从最原始的繁衍生息演变为现代社会一种人与人精神寄托的文化现象存在。
大多不婚的年轻人恐惧的不是婚姻本身,而是恐惧他们生活几十年中所呈现在他们面前的婚姻状态。他们父母的婚姻,或者周边所能感受到的婚姻状态似乎都不太美好。这种从小扎根内心的抵触和恐惧真得不怨这些年轻人,大可不必给他们冠上不忠不孝的头衔。他们何尝不想拥有一个自己很爱的人共度一生,但是婚姻是两个家庭的事,他们没有信心把婚姻经营的很好,这也是许多人选择只恋爱不结婚的原因吧。他们不是对感情玩弄或轻视,只是没有勇气更进一步罢了。
图片by度娘02❤
朋友可可就是一个不婚主义,周遭很多朋友笑她说:“你只是说说而已吧,当真还能不结婚?” 每当这时,她也只是笑笑。她不愿费尽力气向别人证明,毕竟每个人的成长背景不同。或许说这些话的人是沐浴在一个恩爱的家庭中长大,能够幸福走入婚姻,那当然再好不过。但是我了解可可,她的父母经介绍认识,就那样结婚了。妻子总是抱怨丈夫的无能,没有给她更好的生活;丈夫总是埋怨妻子不够贤惠,放任家中大事小事不管。不知道可可在父母这样的冷嘲热讽、嘴仗、冷战中哭过多少次,最让可可无法容忍的是父母之间吵架时什么难听的诅咒都能说出口。每一句话都刺得可可好痛,眼前这一对男女是可可的父母啊,他们每一句伤害对方的话都一次次的伤害了可可,他们的伤害是单倍的,但是可可的伤害是双倍的。可可对婚姻的信心就这样被一点点磨没了。
所以那些逢年过节不断逼婚的家长们,那些得知子女不婚大哭埋怨他们不孝的家长们,你们是否有反思过?你们的婚姻状态如何?你们给孩子们的婚姻观造成了怎样的后果?请你们用孩子这面镜子好好的照照自我后再面对孩子的婚姻,孩子的逃避只是不想重蹈你们的覆辙。
图片by度娘婚姻中夫妻的不合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有根本理不清的七大姑八大姨的家庭伦理关系。朋友小雪很爱她的父母,但面对父母两个背后家庭利益冲突的时候,父母总要让她选择战队。这样的局面也总是发生:父亲背着母亲对可可说母亲娘家的坏话,母亲也是这样。父母双方家庭总因为钱的事情把关系搞得很僵。殊不知,那时的小雪仅仅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啊,在她单纯的世界里怎么能处理大人世界中这么复杂有心机的局面。于是她害怕未来自己步入婚姻后将要面对的这一切。
03❤
作为95后的我,同样对婚姻没有太大的勇气,但我并不排斥恋爱。这种不婚现象的背后真得不能说明我们是不忠不孝、玩弄感情的一群人啊。我们同样对感情带着最大的虔诚和认真,正是因为这种认真,正是因为婚姻在心中的神圣,正是因为我们不想再给下一代造成同样的婚姻观,我们对于婚姻的选择会更加谨慎小心。
而作为父母的你们,或许曾经也感到深陷不美好婚姻的桎梏中不知如何自拔,那就不要再因为害怕周遭人的闲言碎语、眼光和所谓传统的压力匆匆把自己心爱的子女再次推入那样的枷锁之中。婚姻不是人生的一个任务,而是年轻人在生活大浪中虔诚感悟后去选择的一种状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