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肖木
我不知道那是一个秋天还一个春天!
是晴天还是阴天?
也不知道何时何地何村落!
亦不知那时那景和那物!
更不知道从此将要诞生一个三流文氓。
我只知道那叫做1986年,很平常的一年,杨幂和小泽玛利亚玛还有几天出生,他们两都是我喜欢的演员,但风格不同。时间离现在这么久远,听起来多么有历史韵味。
那一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微不足道,鲜为人知。
佛说前世因今世果,因果循环,往往复复,事事未休。
愿你还今世因,别欠来世果。
愿你与我结个缘,做个听故事的人。
愿你心态有舍有得,不枉今生!
劝君听我一叙,沁人的故事,如一碗烈酒,喝完之后,精神抖擞,所以备好烈酒,待我讲与你听。
(一)
一个遥远的县城,一个遥远的村落。
两家平凡的人儿,两个平凡的孩子,无忧无虑的生活自己的世界里,直到有一天被世俗打破。
世世代代生活在这个故乡,从未远离的人们。
就像从未陨落得星辰,永远固守自己的位置。
中华民族伟大的传统——儿大当娶,女大当嫁。所有的一切就是约定成俗,顺其自然。
花有重来日,人无再少年。渐渐的他已过了成人礼,只不过是农村罢了,没那么多规矩。
似乎我们生活在一个遵守父母之意媒妁之言的国度。
是的,他像每一个少年那样,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只是他不是富家子弟,官宦之家。
他骑了辆解放牌自行车,这是他的兄弟用了多次,都是为一件事——相亲而做的。
这可是最拿得出面子的“车”,豪华又气派,既不失面子,又显的传统。
今天,他要应约媒妁,去见一位姑娘。一路上,他考虑,见面该怎么说,怎么应对未来老丈人的回答。媒人跟着他,让他别紧张,到时候自然些。
两个人走到女孩家门前,敲门,等待… …
门缓缓打开,探头出来一个小女孩。许久,却未作声。
小女孩向院子里跑去,她似乎知道了什么。
他想:哦,这或许是她的妹妹。他面带微笑,等候佳音。
不久,一位长者出现在他面前,上下打量了这两个陌生人一番,露出久违的笑容,邀请他们进去喝水。
两人随着老者进入厅房,老者喊他们随便坐下,其他人一会就来,不要拘束。
话是这样说,他还是显得略有紧张。
接着,两位年轻的夫妇进门而入,媒人起身与他们谈话,原来这是女孩的父母,那位老者是女孩的爷爷。
他们两个拘谨的坐在板凳上,显得有些尴尬。
女孩的父亲开始开口:“小伙子,家里几口人?在这别太拘谨,就当自己家。”
听到这里,他看向媒人,媒人给他使眼色,意思很清楚,暗示如实回答。
“6口人,4个兄弟一个妹妹!”他颤颤巍巍答到。可能嘴里有些干燥。
“家中几亩地呢?”
“20多亩吧!”他觉得这样回答好点,至少不能含含糊糊搪塞他们。
气氛有些压抑,他觉得更干燥,这一切被老丈人看到了,于是老丈人吩咐小女儿去端些茶来。
小女儿听到后马上去了厨房起了两杯茶给他们端来,立刻又飞快的跑向她们的闺房,拨开窗户看着窗外交谈的他们。
小女孩扭头看向旁边和自己一块看向窗外的姐姐问道:“姐姐,姐姐,你觉得他齐整(方言:帅气英俊的意思)吗?”
“去去,一边玩去,小丫头子家懂什么!”她一边说一边用手把她蓐到一旁写作业去。
“哼… …”小女孩嘟囔着写作业去了。
她扭头继续看着窗外,这个方向正好看着他英俊的侧脸,和一起一伏的嘴角。男孩和她的父母继续交谈着,只是现在显的他不太拘谨了。她嘴角上扬,有点心动。
她看的入迷,听得愣神,不知不觉,一炷香的时间已经过去,男孩也该告别了他们,起身回去。她看他们交谈的样子,父母似乎有些满意,只是没有表明意见。
是去是留最终还是自己女儿的看法,父母只是当个参谋。
在父母送男孩走到院子里的时候,女孩情不自禁的冲了出来,站在门口,双手紧攥,欲言又止,眼睛紧紧地盯着男孩的背影,希望他会转身看她一眼。
将要在门口转身离开的时候,男孩似乎感觉到了什么,回头看了了一下,四目相对,那一瞬间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脱水缩合的化学反应。两个人瞬间同时打了个寒战。
男孩刚要开口打招呼,女孩却已经转身走向自己的房子。
男孩摇摇头,显得有些丧气,媒人拍拍他的肩膀,似乎在告诉他不要气馁。
男孩告别了这户人家,骑上解放牌自行车随媒人回到家乡,现在做的只能等候消息,成与不成就看女孩的心意了,毕竟自己做的尽力只有那么多了。
男孩这面家里在焦急的等待着,然而女孩那里却发生了变化… …
(二)
翌日,女孩的父亲告诉她,这次有一个富家子弟前来相亲,好好准备下。
据本文氓所知,这个所谓的“富家子弟”,城里人,是个富二代,老爹是当官的,县长级别,怎么说呢!那个年代习大大还在当市长,彭麻麻在创作专辑,没时间管这些,两人忙着谈恋爱,所以他才有机会当县长。至于为什么要找个乡下姑娘当媳妇,我猜测,可能是他换换口味罢了吧!也许是乡下姑娘,勤俭持家,也许是看上她容颜吧!
我头大,不想猜测。
我擦,我擦,跑题了,继续说这个女孩的事。
话说这个富家子弟要来相亲,也得跟着媒人来,不过区别的是他们不骑解放牌自行车,而是坐着夏利晃晃悠悠来到这儿,恩,还有是专职司机。
女孩父亲知道是个富二代,早已安排家人在门外恭候,接待这位未来金龟婿。
小伙下了车,无拘无束,客套的寒颤一翻甩着肥胖的身躯直进到家里,老太太递给他一个小板凳,他接住一声不吭坐到堂屋,简陋的小板凳被压得喘不过气。
女孩父母赶紧沏茶招待贵宾。
富二代翘着二郎腿打量着房子周围,嘴里啧啧的发出不屑的声音。不等大人发话就说道:“老叔,这房子该翻修了!这有点危险啊,你看这都成危房啦,改天等我老爹来给你们从新盖一所新房子。”
“是是… …额这个”,老先生说。
不等他们开口,他就打断“这家具也该更换了,还有外面这交通工具,什么年代啦,还毛驴子拉车啊。”
他在房子转了转,扭头看向他们:“你家丫头呢?怎们都不出来见见我呢?”
他连忙说:“好好,马上…. ….”
对着小女儿喊道:“丫头,快喊你姐姐出来… …”
小丫头显得有点不屑一顾,瞥他一眼应付了一下,走进她的的房间。
这一切都被隔窗相望的她看在眼里,原来这个男孩是这样的人,权利金钱,在他眼里比素养还重要,瞬时间她开始厌弃了。(估计那个年代不流行宁愿坐在夏利上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吧。)
女孩进屋子看到姐姐,在窗边,说:“姐姐,我不喜欢他,都不把咱爸妈放眼里,爸爸喊你出去见他,我还是写作业去吧。”(天天咋那么多作业!)
女孩摸摸妹妹的头,蹲下说:“妹妹,没事,我知道我该怎样做了”。
女孩走到大厅,走到她父母那,坐下… …
富二代一看,甚是大惊。
“尊父,贵女生的甚是可爱啊,早先听媒婆夸赞,今日一睹芳容果然漂亮!”(这语调转换的,我都不想说了… …)
“哈哈,抬爱抬爱。”
“爸,我有事先走了,这铜臭味有点重,我受不了,你们聊。”
板凳还没坐热,女孩说完起身朝门外走去,留下一脸茫然的众人。
富二代愣神了,煎饼大的脸上表情慢慢变得有些扭曲,最后变成了通红。(哦,他估计生气了。)
没等女孩父母挽留,富二代甩开胳膊扭动着身躯走了出去,远看就像一坨肥肉在蠕动,嘴里还嘟囔着:“别以为自己了不起,给面子不要面子,想攀上我的多了去,你算老几?机会自己把握的。”
富二代一屁股坐上车不作停留,气愤的匆匆离开了。(啧啧,年轻人啊,一言不合就开撕… …)
女孩的父母冲出门外,车子早已走远消失无影。
知道富二代已走,女孩回到家,看到父母绷着脸。
“女儿,我们这是为你好,以后让你过上好日子啊”母亲难过的说。
父亲在低着头不住地叹气。
“我不喜欢他,如果为了金钱利益的话,未来我也不会生活的快乐的,你们做父母的喜欢自己的孩子这样吗?”她有点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虽然自己受教育程度不高,但这点道理还是懂的。
母亲被问的哑口无言。
父亲还在叹气。
女孩转身回自己房间。
她若有所思的对这小妹讲,“就算老师讲的是毛线,学霸也能把它织成毛衣,真理永远不会被推翻。”
小姑娘直愣愣的看着姐姐,12岁的她觉得有道理,竟然无言以对。
(三)
为了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每家 都在搞大生产,男孩家也不例外。
那时候家里很贫穷,男孩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早已辍学,帮忙料理家务,顺便照顾小妹上学。
那一年,他上初三,学习成绩特好,班主任经常表扬他,是个可塑的苗子。
那年,他二哥,为了不再浪费家里的资金与资源,减轻负担,自己私自毅然选择退学。
那年他们上同一所初中。
那年,家族上学的几乎唯有他们。
男孩父母知道这件事后,大发雷霆,让他二哥跪在庭院。
父亲拿出鞭子抽,嘴里骂着不孝子,眼圈却已润湿。
“你说你,不上学以后能干吗?跟我们一样吗?做一辈子农民?”父亲怒斥道。
“我,我,我要去当兵,我不喜欢上学!”二哥抽泣的说。
父亲拿他没办法,长叹一口气在一旁蹲着抽烟。
母亲难过的在一旁不知所措。
“家里的人,就数老三学习好,你不上了,老大不上了,老四不上了,老五也不想上了,你们到底想干嘛,想做农民都是你们想要的吗?”父亲手捂着脑门说着。
母亲看到这,转身回到堂屋去了。
男孩也想好了,为了多一份收入,还是断了上学的念头吧,把机会留给姊妹。
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母亲。
母亲听到后吓坏了,不知如何是好!
父亲从院子里走来,走到堂屋看着他,说:“你也不想上了,我也看出来了!自己做的决定以后自己承担,当父母的只能尽了这些义务,以后后悔了别责怪任何人。”
就这样,二哥进了部队,他去了工地,拜师学艺,唯有这样才能养家,家族的传统,谁都不能改变。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时隔不久,老大结婚了,老二也结婚了,剩下的就是他了,生儿育女,家族义不容辞的责任,不管是平凡的老百姓还是权握千里的官宦都必须遵守这个约定。
经过几年的努力,他终有所成,学了门手艺,当个工地建筑设计师+大师傅。
这一年,老大老二已有孩子,现在到他了。
经媒人介绍,已看好邻庄姑娘,就等上门介绍提亲。
于是乎,所有顺理成章。女孩第一个相亲对象就是他,而他第一个姑娘也是她,注定了一见钟情。
往往复复,重重叠叠,已而毅然
曾有人说,世上没有一见钟情。
他不信。
本文氓举着拖鞋愤怒的插句话,想当年重男轻女,生个女儿如同拦上祸水,恨不得送人,只不过法律不允许。21世纪的我们可不是了,生个女儿如获珍宝,城里人不太明显,农村——那可是要逆天。弱弱的透露个乡下的消息,“农村若一家有姑娘,那可是摇钱树。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门口提亲的男孩排长队,丈母娘只管捡条件优越挑。为什么?达尔文进化论啊,优胜略汰。自90后起,国家计划生育,响应号召生一个孩子是福,两个是累赘,因此所有家庭都希望是个男孩,额…….最后呢?通货膨胀,供不应求,原因吗——自作自受。”
一直到有一天,媒人骑着解放牌脚踏三轮车到他家门口,通知喜讯。
他在地里干活,根本不知缘由,为了挣工分不得已这样。
媒人对他父母说:“恭喜,恭喜,大哥大嫂,人家女方答应了提亲,改天选个良辰吉日送礼提亲啊,此事已成,孩子们幸福呦。”
父母听到后,激动地连忙把他喊回家,要准备彩礼,迎娶过家们。这事必须早些完成,早一点成家立业,也可分担重任。
(四)
这天,宾客如约而至,布置气派,热闹无比。
这是男孩的成亲日。
男孩打扮的气质非凡,落落大方,庭院里和来往的亲朋好友一一招呼。
不久,门口响起了唢呐声,意味着新娘已到家门口。
院子里鞭炮响起,吉时已到,拜堂开始… …
男孩搀着女孩跪在先祖面前, 上香起誓。按照家族的规矩,跪拜行礼。
接着就是招呼亲朋好友就餐,以及陪客。
那晚,只记得男孩前所未有的开心。
那天,只记得女孩说,第一次见你的时候,就决定要嫁你了。
那天,也许是晴天,也许阴天,但是所有的故事仍然在继续。
那天,已成历史,那天将被铭记,即使微不足道,不足为道。
两人生活虽然拮据,但很幸福美满。
家庭疾苦,为了生计,男孩不得已背井离乡,外出工作。
过了冬夏,辗转春秋,这一去便是好多年,直到有一天,他们的孩子降临世间。
孩子出生了,是个女孩,她兴奋的跑到村主任那,给他打电话。
那个年代,不是家家户户都有电话,可以说上一个村只有一个电话。
她激动地说:“女儿生的好漂亮,浓眉大眼,跟你一个模样。”
当他听到这个消息后,似乎带来的不是喜讯,甚至是噩耗一样。
他为了不打击她,随便应付了几句,说很快就回家。
为等着他回家,她日夜操劳,把女儿养的白里透嫩,水灵灵的,浓眉大眼睛,逢人一看都说是个美人坯子,她格外的开心。
似乎不关心的不止他一人。
当婆婆知道是个女孩的时候,本来伺候的好好地日子,突然间就离开了。
她很难过,但是她决定仍然疼爱着自己的女儿。就像爱护一件宝贝爱着她。
……
(五)
兄长们家族使命已完成,剩下的就是轮到他们的事了。
这得从他没有结婚的时候说起。
老四是个调皮的孩子,老五是个乖巧的孩子,妹妹最省事。
转眼间,就到了他们娶媳妇的时候。
子们6个,家庭贫苦可想而知。紧靠平均一亩三分地的收入根本盖不起房子。
但是,为了孩子将来,再苦也要为他们成家立业。
经父母商量,为给老四老五盖房子,决定不顾工人。
当时盖房子哪里比现在,现在基本机器操作,那时全是人力。
家庭重任只能拜托给他和老四,小儿子尚小,老大他们不在家。
盖房子需要搭架子,搭架子需要竹竿,竹竿哪里找?只能到城里买!
去城里没车,只能拉车步行,为了省钱,他们自带干粮,从晚上出发,到天亮正好到县城。
一天一夜,正好来回,他们没有休息,到家他光着脚,鞋已磨破,穿上去裸露着大脚趾。
母亲看到心疼的抱着他抹眼睛。
材料已经买好了,就开始动工了。
不知过了几个春秋,他们靠自己把房子如愿以偿建成,既不显得粗陋,又显得闲庭雅致。
常言道,不孝有三,老三是他,他却不是这样的孩子。
落到了老四的头上。
原来那时自由恋爱早已普及,并且被老四发挥的淋漓尽致。
老四私自谈了个女朋友,家里住了很久了。说起还挺为父母省心,不用劳烦相亲。女孩家庭也不错,不说贫农至少是个中农。
本以为就这样完事了,但事情偏偏不是这样。
事实是老四当年早已定下亲事,彩礼早送好,等着迎娶,姑娘呢?却不是同一个,现在父母可犯了难,家里住着一个姑娘,(注:还没送彩礼,没有提亲。)外面还有一个姑娘,。
父母又犯了难。
父母把他喊来质问:“你们几个最不担心的就是你,结果又变成这样了,你看着办吧!选哪个?”
“那个,那个,两个都能选吗?”他瞪着圆溜溜的眼睛问,虽然是单眼皮。
“你想的美,只能一个。”父亲说。
“可是我两个都想要。”他笑嘻嘻的说。
“你想?你咋想不去当主席哎!”父亲有点严肃。
“你咋不去当主席?我不干!”他低着头玩手指头。
“混蛋,谁跟你讨论这个事?”父亲抽他肩膀一下,接着说,“赶紧想好选哪个丫头?”
老四抬头看看天空,皱眉思索,正好一只麻雀飞过,顺便拉了一坨屎,落到他那露着脚趾的布鞋上。
刹那间,灵光出现,他做出了决定。把家里的姑娘赶走了。
父母总算为这个心结安了心。
1988他们结婚了,并一直幸福美满生活到现在。
这是老四的故事。
(六)
弟弟结婚,他从远方回到家乡,即看望自己的小女儿,又顺便照顾她。
孤独的日子终于到头了,每每夜晚,她就想哭着抱怨,说婆婆什么都不顾了。之前还帮着做饭,现在家门都不进了。
他安静地不说话,用手抚摸着安慰她。
并非他想要这样,社会的威胁压迫着他,他能怎样呢?如果换做是你呢?
夜晚,窗外阴蒙蒙的下着小雨,刮着微微的小风,寒夜的冰冷透过窗子袭来。
半夜,熟睡的他们被一阵婴儿的啼叫惊醒,女孩伸手拦着小女儿,缓缓移动着手掌摸摸小女儿的脑门,发烫的脑门把她吓住了,她赶忙把他晃醒,告诉他小女儿在发高烧。
他迷迷糊糊,翻个身碰了碰小女儿,说:“没事,没事,就发热而已,天亮就好了,赶紧睡吧!”
说完他翻个身继续打呼噜。
她听到后觉得他说的也许是对的,估计天亮就好了,忐忑的昏昏睡去。
凌晨,外面仍旧下着雨,似乎比昨晚大了许多。
她翻个身,被烧得浑身发烫小女儿惊醒。
她掀开被褥,小女儿已经浑身发紫,呼吸微弱,口唇干裂。
她惊叫一声,惊醒了熟睡的他,二话没说,他觉得有点危险,立刻收拾一下抱起小女儿向村医院冲去。
可是,还是晚了一步。
医生看着躺在襁褓里的孩子,嘴里念叨着,造孽啊!造孽啊!怎么当父母的!
男孩楞在一旁不知所措,女孩心疼的一把鼻涕一把泪:“好不容易长这么大,好不容易啊!名字我都想好了,叫梦茹,还没来得及给你讲就,就……”
男孩自责,抱着女孩,安慰着她。
一个小小的生命就这样离开了世间,她还没来得及认识自己,认识这个世界。
甚至都没想过和这个世界说再见。
也许视生命如蝼蚁的社会,已经病的麻木不仁了。
鲁迅说:救得了肉体,救不了腐败堕落的心。
三年过去了,她一直生活在阴影里。
三年里她没有再笑过,三年里她变得自闭,不在想和任何人说话。
一直延续到三年后的某一天,一个小男孩来到这世间。
男孩开心的把小儿子举过头顶,开心的合不拢嘴。虽然他长得又黑又丑,眼睛小的要命。
三年来她第一次露出久违的微笑。
婆婆听到这个消息后,大设宴席。
全家欢腾,纷纷欢迎这个小生命的到来。
自此以后,婆婆每日前来打理家务,伺候着她。
婆婆找她聊天,给她道歉,说咱们家人多,不能单单照顾你一个,要不然你几个嫂子会生气,你就原谅婆婆啊!
如此这样,她也满足了,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她想。
享受现在的幸福,才是重要的,每天都有瞧她的人,络绎不绝,陪她聊天。
慢慢的,就这样幸福下去,直到老去。
镜头回转,透过她清秀的面庞,透过所有人,透过院子,消失在天空下。
几十平方的小房子里,叽叽咋咋的说着,幸福的笑声穿过窗户,回荡在院子里。在院子打个回旋,传到树林间,经久回绕,一直到远方……
(七)
好了,故事也该告一段落了。
想必你也知道男孩是谁了。
那个又黑又丑,眼睛小的要命的就是我啦,哈哈哈…….
最后。
愿你还今世因,别欠来世果。
愿你与我结个缘,做个听故事的人。
愿你心态有舍有得,不枉今生!
愿你悠然。
愿你心安。
愿你爱你身边的每一个人。
留下,离开,仅仅昙花一现,就像生命。
用全力爱你和你爱的那个人吧!毕竟我们来到世上才不过短短几十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