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
《东吴相对论,禅定与创新》这一期节目里,谈到了三问:“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吴伯凡说,其实这三个问题,作为个人也好,企业也好,真的是反复要问的三个问题。吴伯凡说,看人看事,需要超越时间的旅行,一个是往后走,回到过去,一个是往前走,看看将来是什么样子。在时间里头驰骋,这个时候你才能看到某些真相,这个时候你才能进行一个好的评估。他还谈到,写一篇文章或者做一个节目,最好的状态,就是写着写着,说着说着,跟某一个你特别熟悉的东西一下子连接起来了,这个时候你的创造力好像是找到了源头活水,状态越来越好。这就是所谓基因决定论。所以你不要跟自己的基因对着来,所谓创新是在这个基因之上进行创新。
梁栋则说,据他的一位朋友多年的观察,甭管一个人多么能挣钱,其核心原则和他挣的第一个一百万有关。梁冬还说,你现在面对一个女人,甭管多漂亮,你得看一下她妈妈是什么样子,这个女人老的时候是什么样子,你得看一下她妈妈就知道了。你嫁给一个男人也是一样,尤其是这个男人的爹,对这个男人的影响很大,年轻的时候是看出来的,越老越像他爹。
我的理解是,两位主持人的这些话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说,看人,无论看别人还是看自己,一定要看“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另一个是说,创新以你的基因为根基。俗话说,看一个人的过去,可以知道他的现在,看一个人的过去和现在,可以知道他的未来。所谓一个人的过去,特别指的是他的童年,因为童年的经历对一个人的一生有奠基性的影响,这就是学心理学的人言必称童年的缘故。人的另一个“过去”指的是他的父母长辈。人从哪里来?都是从父母那儿来的,父母是一个人的根,所以我们要了解一个人,必须了解他的父母。我和老师们讨论案例,当询问家长的职业和文化水平时候,发现他们常常不了解,甚至没想去了解,更不用说家长的性格和智力特点了。在这种情况下,你不可能真正了解一个孩子,更不用说有针对性的教育他了。你只有搞清楚一个孩子“从哪里来”才能真正搞清他“是谁”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才有希望预测他可能“向哪里去”这说的是了解他人,了解自己也是如此。人要有自知之明,也要了解自己的“出处”了解自己的父母,了解自己的童年,否则你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怎么回事,你也就不知道自己“向何处去”了。比如我是一个比较现实的人,这源于母亲的影响。我母亲从来不忽悠,她也不迷信,她只承认事实,而且从不幻想一夜暴富之类。我到现在不信任任何宗教,以后也不会,根子就在这里。
还有就是创新。创新绝不是你想创就能创的成的,也不是把你放在上面领域你都能创新的。我研究过不少创新大家的案例,发现他们的创新方向基本上是在童年就确定了的。比如最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莫言,从他小时候的表现就可以断定,他如果有创新,一定是在文学艺术方面有大的创新。朱熹有两句著名的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什么是“源头活水”?我曾认为源头活水来自外面,后来我才明白,真正的源头在人的内心,那里有一泉活水。你的创新活动只有和它“接轨”才能有所成就,否则就不会成功。所以,一个人真想办成什么事情,不但要看外部环境,还要静下心来(所谓“禅定”)倾听自己内心的召唤。你其实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只要你诚心诚意向自己求教。吴伯凡说得好:“你写一篇文章或者做一个节目,最好的状态,就是写着写着,说着说着,跟某一个你特别熟悉的东西一下子连接起来了。”其实这就是和你的基因接轨了,共振了,这就是所谓“灵感”我不但希望家长和教师都懂得这个道理,而且建议各位把这个道理介绍给学生,让他们逐渐学会与自己的心灵对话。
读后感:关于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这点毋庸置疑,确实在很多共性上面有很多的共同点,也许是算是一种遗传吧。但是也不能说的太过于绝对,人的30%的性格能力等特点也许是来自遗传,但是70%还是需要后天的培养。所以完全认可父母对孩子的决定性的影响也是不太科学的,那么不就是没有个性化的问题,而往往很多著名人物的父母是不出名的,难道一个天才的家族会生生不息?所以也不能太过于绝对化!也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有必然的,也有偶然的。还有突发的。人的一生的成长各种因素都必须要考虑进去,当然很多特质是在童年时期就已经显现了,有很多杰出的人物也许就是在没有磨灭特质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成长,成就了一番伟业。当然,毕竟有天赋的人是不多的,更多的普通人还是需要自身的不懈的努力,走适合自己的成长之路的,找到自己的特长并发挥到极致,是一样可以达到一种成功的状态的。
而我们当前很流行的所谓的“空心病”就是没有去思考这个问题,自己的特质和特长,需要去挖掘,需要父母和学校来创造条件来培养,尽早的找到,确定梦想和理想,而避免盲目和盲从。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自己的专长上,我想“空心病”还是可以避免的。
而强大的内心力量需要从小来培养,各种基本素质和能力的成长都是需要去有意识的关注的,特别是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成长中的表现,有个基本的判断。不要等到孩子出了问题,也不知道问题在那里,其实很多时候是自己都没弄清楚自己的问题。所以没能认识自己,也是当前普遍缺乏的问题所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