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涅阳三水
故事里的角色呈现在自己面前,我们要和他展开一些对话:
这个角色关心什么?害怕什么?做事的动力是什么?其他角色是怎么看待他的?
角色关心什么?
这是一个很传统的命题,所以有传统的方法,那就是用问题来定义这个角色——
如果你的角色被困在荒岛上,他会希望自己带着哪三样东西?
如果他的房子被烧毁了,他最念念不忘的又是什么东西?
这样的问题就在告诉我们每一个圆形都会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决定了他们看重的东西是什么。
~~
弄清楚这个角色最看重的东西是什么,就是在告诉我们,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更是在为了在他争取目标的时候,把最关心的东西放在最危险的环境中来设置障碍。
作者还强调一点,不要让原型主导故事的情节主线。
也就是说,不管把角色放在什么样的情节主线当中,这种内在的特质,会渗透进所有的场景和章节的对话与潜台词里。
再直白一点说,不能为了角色在意什么,就去设计什么样的情节或者场景。
~~
还要明白角色害怕什么。
一个角色面对的最大的考验,就是跟他的恐惧相关,来自于他的心理方面,还有他自己的经历。
所以需要问一问角色,他的幼年时发生了什么事儿,导致了这样的一种恐惧。
角色的行为动力是什么?
琳达·希格的作品《让一个好剧本变得更精彩》,里边概述了七种角色的动力:
生存。安全保障。爱和归属。自尊和他人的尊重。认识和理解的需求。审美。自我实现。
这些动力,促使着角色做出各种事情,这些角色也极受这些动力的影响。
~~
那个人前不说人,哪个人后人不说。
每一个人物的存在,都会被人品评。你故事里的那个角色,他的服饰和YU望是怎样跟他的原型匹配的?其他的角色在背后是怎么样论说他的,又是怎样理解他的行为的?
在使用某一个原型的时候,要有所创新。
就是说这个原型,是我们写这个故事的向导,我们跟着他行走,一定要有所创新。
我们想到某一个原型,比如国王。他喜欢控制,穿着整齐,做事有条理。
但是放在现在的社会生活场景当中,国王的角色肯定是不存在的,那么它的原型要存在,应该处在主导的地位。
不论发生了什么,这个角色就是国王原型的变化,这就是所谓的创新。
~~
作者建议我们,为想好的故事,挑出来三个原型,为每个原型写一页故事大纲。
这样就会发现,选择一个面对故事里设置的障碍,最有成长空间的原型,是多么有趣的一件事儿。
比如把国王的原型放进一个众叛亲离的故事里,把一个女儿放在一个荒郊野外的故事里。
这样一来,原型角色必须从这个情节当中,学会到一些东西,促使他的成长,变得比原型更加丰满。
现在一个感兴趣的原型,看看用他害怕的事物来对付他,会不会很有趣味,很有挑战性,会发生喜剧效果。
~~
我们每一个人的性格里都可能有许多种原型,但必定只有一个是主导的。
当我们处在某种生活的压力之下,这个主导原型就会接管我们的生活。
在我们性格成型的时候,肯定发生了某些事情,使我们不得不改变自己来适应生存,我们改变的方式代表了我们的主导原因。
也就是说,没有一成不变的人,没有一成不变的人性。
没有谁会把自己绑在一棵树上。
所以画好我们故事里角色的轮廓,给他涂上性格的色彩,然后开始设计情节,构思他的性格发展路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