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过年回家,不仅带来了家乡的红薯粉丝,还带了点母亲过年时炸的油馓子。
提及油馓子,总会情不自禁地讲上一段关乎油馓子的美好记忆。
油馓子是儿时过年的味道,是家乡的味道,是亲情乡情的味道,是儿时旧时光中美好的味道。
腊月二十四刚过,家家户户的主妇们都开始忙碌起来了。清扫、和面、择菜、洗菜、剁肉、还要清洁大大的蒸笼。而后灶锅前堆满了男人们劈好的柴火,灶膛内的火苗也开始旺旺地点燃起来了。
蒸馍、蒸米面、炸圆子、炸麻叶子,炸油馓子。炸油馓子可不是一个人的活,要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的,今天你帮我家炸油馓子,明天我帮你家炸油馓子的,一炸就是好几天。
先把面粉放入盆中,加入少许的盐,再加入凉水,搅拌制成光滑柔软的面团。锅中倒入的食用油加热,然后将柔软的面团放在冷的油盆里,再把面团一节一节的用双手在油盆里不停的拉长,拉长之后,双手又不停的交换着拉长拉细,再盘成数层的密密层层的一把一把的形状,最后拉细再拉细,放入热油锅中,炸至金黄色时捞出。
捞出后的油馓子,先放在盘子里摆贡,随后捞出的热馓子再放入一个大的盛油馓子的簸箕中,有时在热热的馓子上撒上黑芝麻或者白芝麻,此时,芝麻香、油香、油炸后的麦面香便一同升腾在村庄的每一个角落,让人闻着都想吃上一把。
小时候,那些刚刚出锅的热油馓子,总是会馋得我们想要去偷吃的。摆贡的油馓子我们只能望而兴叹,灶房里的油馓子,有奶奶在灶锅前烧灶锅看着的,在油馓子出锅时,奶奶是从来不让我们去灶房里的。一来奶奶怕我们在灶房里别让热油烫着,二来一辈子懂规矩的奶奶总怕我们在灶房里乱说话,恐怕我们惊动了灶房里的灶王爷的神像。
在一家人,团团圆圆,坐下来吃那美味可口的年夜饭的时候,也热闹,更喜庆。在年三十包的素饺子馅里,总会放点油馓子的,那放在素饺子馅里的油馓子,是过年时吃的最美味,也是最好吃的素饺子了。
关于油馓子的记忆,总是连着故乡,连着亲情,也或许还会连着友情的。
春节走亲戚,在那个年代里,除了馒头、点心和红白糖之外,最主要的就是油馓子了。
带着自家炸的油馓子去走亲戚、看朋友,在那些年,也是家乡的一种风俗习惯。我们炸的油馓子,你们尝尝。你们炸的油馓子,我们也尝尝。彼此在欢喜和畅聊中,品尝着各自所炸油炸馓子的味道,也是一种淳朴热忱的人文风情。
春节走亲串友,在谁家吃到了酥脆可口,也模样俊俏的油馓子,那么,这家的主妇,或许会被人赞扬一番的。于是,在家乡,便也生出了许多巧手的主妇们。她们心灵手巧、善良淳朴,炸出的油馓子,全都是一流的滋味,也都是一流的模样,更是一流的味道。
每年的年初二一到,一家家的亲戚朋友便会多了起来。而这时候,才是油馓子正式登场的时候。
那香香脆脆的油馓子,不仅连着亲情友情,也伴着我们一年又一年的长大,陪着我们一年又一年的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