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历史读书札记文学
『读书』诗经故事: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读书』诗经故事: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作者: 爱琴海ai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19-05-29 10:21 被阅读14次

    在那汝河的沿岸,河水涛涛,岸边的树木茂密葱翠,一个女子正手持斧子砍伐山楸的树枝,频频翘首企盼,待到那远征的丈夫归来,有满腔的话要向其倾诉。因为,这不同于往常,周王朝正处于危急之时,夫君在外为国效忠,除了无比的牵挂他,还要把家中的父母照料好,以免除他的后顾之忧才是!

    这是《诗经》当中周南地区的一位女子对远征的夫君吟唱的一首诗歌,诗中她既思念他、牵挂他,又不忍他记挂家中父母,继而安慰他。虽然通篇只女子一人说个不停,没有丈夫的只言片语,可画面感很强,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夫妻二人久别重逢后的喜悦和彼此安抚。一副感人的故事画面徐徐展开。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故事当中,体会一下古时候社会动荡不安之时,人们内心的焦灼与渴望。

    汝坟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鲂鱼赪尾,王室如燬,虽则如燬,父母孔迩。

    这篇《汝坟》是《国风·周南》的第十篇,是一首从妻子的角度描写夫妻情感的诗。我们不难看出,该女子是位识大体顾大局的好妻子。虽然“未见君子,惄如调饥”,“既见君子,不我遐弃”,但从见到夫君之前的“伐其条枚”、“伐其条肄”,以及见面之后的“王室如燬”、“父母孔迩”来看,她不愧为丈夫的一个贤内助。你看,在丈夫不在家的日子里,她承担起家中里里外外的大小事宜,免得出征在外的丈夫因牵挂家人而心神不宁。

    我们先来看前两个小节。故事仍然先从周边环境入手,但在这里既不是比体,也不是兴体,而是典型的赋体。首先点名地点,故事发生在周朝的汝河大堤上。这位女子正手持斧头操持着男子的工作。这可不同于《卷耳》篇“采采卷耳,不盈顷筐”的女子,从“伐其条枚”可以看出她得砍下山楸树的枝干为薪,而从“伐其条肄”则表明了时间的流逝,这孤寂河畔,又迎来了新的一年,新的枝条长了出来。由此可见在同一个地点,女子经年累月的劳作着。

    《卷耳》中的女子因思念丈夫无心工作,而这位女子思念丈夫虽“惄如调饥”,却不停劳作。一大早空着肚子,来到这汝河堤岸,可不仅仅为了等待丈夫的归来,虽然她腹中饥渴,又情感饥渴,却是一边劳作一边想着他。可喜的是,这个时候真的迎来了夫君!于是,“不我遐弃”的话,似乎连想都不想就冒了出来。由此,就引起了下文中的家国情怀。

    第三小节的开头部分用了比体,以“鲂鱼赪尾”来比喻“王室如燬”,周王室正面临的危机如火焚一样,就像那鲂鱼红色的尾巴。为什么突然从夫妻间的情意绵绵急转到家国大事?还不是因为那句略带哀怨的“不我遐迩”!想必丈夫听后心有戚戚了。所以妻子又赶紧安慰起丈夫来,由此可见她的识大体。但是,虽然国事危急,身为人子,常年出征在外哪能不记挂家中父母?然而,令他宽慰的是,妻子却把老人照料得很好,并让他不必牵挂。由此可见她的贤惠。

    这首《汝坟》以赋体的形式,向我们展开一副生动感人的故事画面。赞美的是古代家庭妇女形象。我们都知道,在古时候,女子出嫁后在婆家的地位很是卑微,这在古籍当中多有提及,尤其是现代影视作品的极度渲染,使我们的意识里产生了古代夫妻间情意的淡漠之感,倒是当我们深入这些古老的诗词当中后,方才真切地了解他们。这首诗中的文字除了显示出周代的礼仪对女子的教化到位外,当然,这在那个时候该是备受赞赏的,但我们从这首诗中感受最多的是夫妻情感的深厚,以及彼此间的尊重和体谅。男子卫国,女子安家,夫妻二人以家国为重,令人仰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诗经故事: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ere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