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222239/2b1d7a5754a3fa32.jpg)
昨天晚上一直到今天上午,雨点大一阵小一阵下过不停,路上行人比平时都少,这天气谁没事愿意出门,即使举着雨伞走动,裤腿也会溅湿一大截。店铺生意也比平时清淡许多。
正下小雨的间隙,进来一位五十多岁的男性顾客询问遮雨的彩条布价格。我将价格告诉了他。他说先去菜市场购买蔬菜,等下来买。
经常有一些顾客并不真心购货,只是来探价。看哪家货物便宜就到哪家下手。
隔了十来分钟,又来了一位五十出头的中年大妈,也来询问彩条布价格,一会儿,开始那个男性顾客又来了。我才惊觉他们是一对夫妻。
这位大妈头发下半部染成黑色,头顶新长出来的白发很是兀突显眼。她一个劲儿说“价格少点,我要很多,今年修房子还会进蛮多货的。”
其实我说的是最低价,耐不住她不停讲价,最后低五毛钱一米成交。他们买十米彩条布,少了五元。
将他要的货裁下来后,这位妻子付钱给我。结果我多给了她五元钱,她还有蛮直率,将那五元钱又还给我了。要她老公在这儿等着,她还去购买一些副食品,给做事的泥水匠中途休息时吃。
我和这位男性顾客拉起家常。问他家房子有政府补贴没有。这两年修房子的人许多是冲政府补贴修房。现在在农村,平房拆掉政府都会补偿几十元一平米,如果是危房改造,符合条件的补贴更多。
这位顾客憨厚地笑着摇摇头“这些都轮不到我,我家的房子是九一年建的楼房,当时设计不好,楼梯间太徒,只能拆了重建。”
“九一年的楼房,那时候做楼房的人家可不多啊。”我不禁对这个其貌不扬的大叔充满敬意。这位大叔年轻时应该是个赚钱能手。
“我家并不是第一家建楼房的人,但我们整个村当时也只有六七户人家建了楼房。”大叔有些自豪地说。
我问大叔有几个孩子,孩子们应该都在外面置业了吧。现在农村有许多家庭条件不错的人家,都是生得女儿多,女儿家早早辍学在外面打工帮衬父母。
大叔说他家就两个儿子。大儿子开始在县城单位工作,后来单位没了,现在大儿子和儿媳与小儿子他们都一起在广州打工赚钱。
“那在外面都买了房子吧?”现在许多人家中修楼房,过年过节回来住几天,自己的小家都喜欢置在城市。毕竟城市教育质量比农村好。许多人仍可负债也要为儿女在城里购置一套房子。
“其实我还有一栋楼房,前几年建得,现在趁手中有些钱将老楼房拆了重建️。”大叔挠挠灰白的头发笑着说。
“一个儿子一栋,兄弟间不住一起好。”我点头附和。
“那倒不是,我家两个儿子,两个儿媳,现在四个孙儿,大孙儿都十几岁了,都没有分家的,两个儿媳相处,比别人家姐妹还住得好,对我们老俩口也孝顺。和我老婆相处这么多年,从没有红过脸,说过粗话,和母女一样亲的。”大叔挺自豪地说。
“别人家像我这个年纪,都在家种田种地忙不过来,是主劳动力,我家两儿媳经常打电话来要我们夫妻俩少做点。这次修房子都是他们出钱,要我多请人做,别太劳累了。比别人家女儿还体贴人心。”
“都是外地儿媳吗?”我疑惑地问。现在能和公公婆婆相处和睦的儿媳确实不多。全靠婆婆会做人,儿媳懂感恩。
像我认识的一个做婆婆的,有三个儿媳,没有一个儿媳和她相处得好。她总爱挑儿媳的毛病。连儿媳生了孩子,她不仅不帮忙带,还说三道四。
大儿媳生了一男一女,她无可指责,就说大儿媳刻薄,对她不好。其实她每次经过大儿媳的菜地去自己菜园,总要到儿媳的辣椒树上扯几个辣椒,尽管自家菜园的辣椒也长得不错。
二儿媳生了两个男孩,她总对别人说这个儿媳不会生,如果生一男一女有多好。那个二儿媳听她说得次数多了,也挺不乐意,如果都能按自己意愿生,谁不想生一儿一女凑一好字啊。
三儿媳生了一双女儿,她有次和人闲聊说三儿媳不会生,如果和老二家换一个才好。三儿媳性子烈,听说后当面怂自家婆婆:你自己不是一个女的,还嫌弃别人生了女儿。这个婆婆自知惹到小儿媳了,再也不敢在背后说她的坏话。但儿媳们也都不喜欢这个长舌的婆婆。
“我大儿媳娘家是县城的,小儿媳娘家是外省的,都嫁到我们这个山区里来了,也都没有架子,回家了家务活抢着干,春节请拜年客,我老婆基本不掌厨,都是她们两妯娌炒菜,我两儿子打下手。”大叔继续夸他两个儿媳。
“你老婆肯定随和好相处吧?”我猜这个婆婆肯定会做人。
“嗯,我老婆从不说儿媳的闲话,总说她们嫁到我们这儿来不容易,我们不疼没人疼。喂了十几只母鸡,下的蛋一年要寄几次到广州给她们吃。”听大叔说完,我终于明白这家人为何能够和睦相处十几年不分家了。
互相体谅各自的不容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既然成了家人,就要当自己的亲人对待,以心换心。
说话间,大叔的妻子购买了一袋饼干和水果回来了。硬要塞给我几块饼干。我赶紧推辞不要。笑说她的心意我领了。
一个对陌生人尚且如此热情的人,怪不得能有两个孝顺的儿媳了。真让人羡慕这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网友评论
生活中的小事,都能被你写的如此生动,👍👍佩服。